老人有多少存款,要不要告诉儿女?看看这位75岁的老奶奶
一个老人去世了,她的儿女在料理后事,收拾老人房间的时候,在房梁上发现了几十万的现金。
类似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为什么这些老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告诉儿女自己有多少存款呢?
除了因为走得突然来不及交代,更重要的是在老人的晚年生活中,缺少儿女的关爱以及家庭的归属感。
她认为儿女靠不住,所以自己身上必须有钱。
有一位孤独的老人,我们都叫她陈奶奶。
陈奶奶今年75岁,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老伴几年前去世了。按理说,陈奶奶有儿有女,即使老伴不在了,也应该是儿孙绕膝的,可是并没有,每个月只有她的女儿会过来看一下她。
说起陈奶奶的那两个儿子,她就有说不尽的委屈。
事情要从陈奶奶老伴刚走的那年说起。陈奶奶虽然一辈子都没有打过工,但是她的老伴有退休金,去世的时候还有一笔抚恤金。
老伴走了,日子还要过下去,三个儿女最后商定让陈奶奶跟着大儿子一家生活。能够和孩子们一起生活,陈奶奶自然是乐意的。可是,真要住在一起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大儿子一家原本住的就很拥挤,陈奶奶住进去之后就更拥挤了。于是,大儿子提出换个大房子,这样大家都住得舒服些。
可是,钱不够,陈奶奶的大儿子提出先和陈奶奶借十万块钱,等手上宽裕了再还给她。既然孩子都开口了,而且他们也知道自己有多少存款,不借好像又说不过去。
于是,陈奶奶给了大儿子十万块钱买房子。房子是买了,可是还要两年才能交楼,所以大家还是要继续挤着。
没过多久,小儿子不知道怎么知道了陈奶奶借钱给大儿子买房子的事情,跑到陈奶奶跟前说她偏心,只帮大儿子一家不帮自己。
被闹得没有办法,陈奶奶只好也给了小儿子十万,一碗水端平,谁也无话可说。
给了两个儿子各十万之后,陈奶奶原来的积蓄所剩无几,他们又打起了抚恤金的主意。这次,陈奶奶说什么都不愿意妥协了,于是从大儿子家里搬了出来,回到我们小区的老房子里一个人生活。
陈奶奶的女儿虽然每个月会过来看望她一两次,但是每次来都在和陈奶奶哭穷,陈奶奶知道女儿也是冲着抚恤金来的,只是不好直接说。
陈奶奶说“在你有钱的时候,儿女就光惦记着你的钱,如果你没钱了,他们还会想着你吗?”
相信很多老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们会让儿女知道自己有一笔存款,但是不会告诉他们自己到底有多少钱。
如果儿女孝顺,需要老人帮助的时候,老人也会拿出存款帮忙;如果儿女不孝顺,有了这笔钱,他们的晚年才能有基本的保障。
可以说这些钱就是老人的命,谁也不会轻易地将自己的命交到别人的手上,即使那个人是自己的儿女。
那么,老人手里有多少存款,到底要不要告诉儿女呢?
我们先来来看下利弊。
告诉儿女的好处:
老人有存款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好事情,老人的钱即使不能用来支持儿女,有了这笔钱也可以减轻儿女赡养老人的负担。
老人告诉儿女自己有存款,并不是说儿女知道老人有积蓄就不需要付出金钱和时间去赡养老人,而是说从心理上能够“减压。
对于一些缺少儿女关怀的老人,会用钱来吸引儿女的关注。这种做法虽然很可悲,但是往往很有效。起码在得到老人的财产之前,还是保持表面的孝顺。
告诉儿女的坏处:
1. 制造矛盾。
不是所有的儿女都是孝顺的,被生活压迫的人们会为了眼前的利益不顾亲情。老人一生的积蓄在许多儿女眼中就是“香饽饽”有些儿女更是认为父母积累的财富迟早都是自己的,早给晚给都一样。
2. 被儿女败光。
当儿女知道了父母有钱的时候,这个钱大多数时候是守不住的。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遇到困难,如果每个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想着自己的父母还有一笔钱可以拿来应急,老人出于亲情的考虑,一般是无法拒绝的。
前几天看了一个新闻,一个18岁的孙女将奶奶28万的养老钱偷偷地取走,送给了交往三个月的男朋友。
不是每个人都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儿女不孝又或者是儿女遇人不淑,那么最后遭殃的还是老人。
3. 儿女有了退路,不愿意努力。
别不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什么都不干,在家啃老的儿女。对于这些人来说,得知老人还有存款,就等于给了他们继续啃老的底气。
对比了告诉儿女之后的好处和坏处,个人认为可以学一下陈奶奶的做法,告诉儿女自己有存款,但是不要告诉儿女自己具体有多少存款。
你觉得老人应该告诉儿女自己有多少存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