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考古

广告

三星堆:开启中华文明之门(精装版)

作者:范勇

当当

内容简介:

三星堆古遗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它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本书以考古出土的青铜面具、青铜人像、青铜神树、玉琮、玉璋、黄金面具等实物为依托,系统描述了古蜀文明三星堆的全貌,对中华文明与三星堆文明的关系做了解码似的揭示,并对三星堆文化中的大量未解之谜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勾勒出了三星堆文化的来龙去脉及其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文明的紧密关系,以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揭示了三星堆文化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独特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现实价值。

作者简介:

范勇,考古学硕士、编审。曾先后就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巴蜀书社,现为四川大学考古系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博物馆客座研究员。出版著作、译著十余部。长期从事三星堆文化的整理与研究工作,策划且参与编纂出版的《三星堆出土文物全记录》一书,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和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图书奖。

目录:

甲  篇 你所不知道的三星堆文明
序 章 走近三星堆文明
章 开启文明之门
一、“三星伴月”的遐思
二、冥冥之中若有神助
第二章 独特的青铜文明
一、“四不像”的青铜文明
二、既原始又进步的冶铸技术
第三章 文化象征富集的文明
一、奇怪的文字
二、奇特的符号
第四章 杂糅多端的宗教
一、独特的宗教感染力
二、“涵化”后的宗教
第五章 疑云密布的文明
一、众说纷纭的考古难题
二、文化源流的困惑
三、迷雾中的曙光
第六章 他们是什么人
一、外星人还是域外之人
二、远古的回忆
第七章 他们来自何方
一、“假”土著族
二、根在哪里
乙  篇 探索文明之源
章 迈入文明
一、玉琮时代
二、文字:文明的尺度
第二章 中华文明的先声
一、文明帷幕的开启
二、城市的萌芽与成型
第三章 深厚文化底蕴的海岱集团
一、东夷:富含文明因子
二、良渚:散发出文明之光
第四章 部落众多的江汉集团
一、文明的前夜
二、文明要素的汇聚
第五章 强势崛起的河洛集团
一、中原:际会风云
二、万邦时代
第六章 华夏族的形成
一、唐尧:奠基华夏文化
二、舜、禹:形成华夏
第七章 逐鹿中原
一、海岱:失乐园
二、鹿死谁手
丙  篇 三星堆文明的来龙去脉
章 三星堆文明的渊源
一、华夏与三苗的战争
二、三苗的迁徙
第二章 部落联盟的形成
一、鱼凫、柏灌
二、蚕丛
第三章 他们是怎样成为古蜀人的
一、有缗氏与“蜀”
二、岷山、岷江名称的得来
三、古蜀人得名的由来
四、拨开“蜀人”头上的迷雾
第四章 古国文明
一、古城古国
二、酋邦政体
第五章 文明的衰落
一、灾害困扰
二、悲情的祭祀
三、文明绝唱
第六章 后的踪迹
一、柏灌氏谜踪
二、蚕丛氏、鱼凫氏的南迁
第七章 再解谜中谜
一、新生之谜
二、追踪南迁三星堆人后裔
三、破解:谁是彝族先民
第八章 尾 声
参考文献
后 记

广告

走出盆地:巴蜀文化与欧亚古文明

作者:段渝 著

当当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均为创新之作:第一部分是关于巴蜀文化研究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关于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研究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关于中国西南地区古文化与文明起源研究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关于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内容。四个方面的内容均为作者历年发表的创新性论文,其中一些论文由《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国家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大背景下,对以四川(古代巴蜀)为重心的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研究,就显得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段渝,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历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华文化论坛》常务副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担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等。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历史学科评委。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先秦史、巴蜀文化、南方丝绸之路等研究。出版学术专著9部,合著17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省部级和国外科研项目14项。获中国图书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项。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

目录: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七十年(代序)
嫘祖与中国丝绸的起源和演进
巴蜀古文字的两系及其起源
巴蜀古代城市的起源.结构和网络体系
巴蜀青铜文化的演进
巴人来源的传说与史实
古蜀王国的都城和疆域
古蜀文明的演进特点及其在先秦史上的地位
从巴蜀的巴蜀到中国的巴蜀
论黄帝与巴蜀
大禹史传的西部底层
中国古史传说的西部底层
三星堆文化与夏文化
略论古蜀与商文明的关系
论秦汉王朝对巴蜀的改造
巴蜀文化与汉晋学术和宗教
从巴蜀的巴蜀到中国的巴蜀
论金沙江文化与文明起源
先秦汉晋西南夷内涵及其时空演变
跨生态的文化和政治扩张:古蜀与南中诸文化的关系
五尺道的开通及其相关问题
略谈南方丝绸之路
论商代长江上游川西平原青铜文化与华北和世界古文明的关系
商代蜀国青铜雕像文化来源和功能之再探讨
商代中国西南青铜剑的来源
商代中国黄金制品的南北系统
古蜀象牙祭祀考
支那名称起源之再研究——论支那名称本源于蜀之成都
中国西南早期对外交通--先秦两汉的南方丝绸之路
三星堆古蜀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
论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化的关系
古蜀文明与东南亚文明
古蜀文明与早期中印交流
蜀身毒道与南方丝绸之路
古代中印交通与中国丝绸西传
建设中国西南-印度国际文化走廊——以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为载体
建设中国西南-东南亚国际文化圈——以南方丝绸之路蜀滇越道为载体
藏彝走廊与丝绸之路

广告

天赐王国(首发签名本,精装珍藏版)三星堆的秘密,将考古发掘与史海钩沉融于一炉,作家岳南签名精装珍藏本,附赠3张精美卡片

作者:岳南

当当

内容简介:

平静的月亮湾突现玉器坑,燕氏家人深夜挖宝。成都街头天机泄露,灿烂珍宝在滚滚红尘中升降沉浮,一扇锈迹斑斑、充满了诱惑与希望的神秘之门即将开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川广汉县发现器物埋葬坑,挖出大量玉石器,从而揭开了三星堆神秘面纱的一角。三星堆遗址真正大规模发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内涵丰富的器物埋葬坑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向人们展示着一个独特的古蜀国文化的遗存。2001年金沙遗址的发现为我们进一步解读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可能。《天赐王国》叙述了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发现、发掘始末以及近年来与三星堆文化密切相关的金沙遗址的发现与发掘过程。

作者简介:

岳南:1962年生,山东诸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2011年出任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驻校作家。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中国自由知识分子与重大考古事件,有《陈寅恪与傅斯年》、《南渡北归》三部曲等作品问世,同时创作出版有《风雪定陵》(合著)、《复活的军团》、《天赐王国》等叙述中国近年来重大考古与发现的系列作品共十一部,将考古历程与史海钩沉融于一炉。其中数部作品被译为日、韩、英、法、德、意等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销量达六百余万册。

目录:

序一历史的影像(邹衡) 1
序二“三星堆事件”的全景报告(林向) 7
序章宝匣崩裂1
第一章一醒惊天下15
月亮湾的发现 15
天机泄露 28
陶旅长的阴谋 38
第二章漫长的寻觅49
美国人插手发掘 49
郭沫若东京来信 60
冯汉骥的预言 68
悲情时代 80
第三章新的起飞91
位卑未敢忘忧国 91
三星堆的首次发掘 101
航空考古 112
古城初露 122
第四章地裂天惊131
国家文物局来人 131
发现一号坑 144
“金腰带”横空出世 152
争夺文物大交锋 166
第五章五洲震荡181
二号坑再现人寰 181
一件珍宝神秘失踪 191
硝烟再起 204
第六章史影里的蜀国213
专家云集三星堆 213
开国何茫然 218
杜宇化鹃之谜 231
古蜀国覆亡真相 237
第七章坑中珍宝之谜247
是人是兽难分晓 247
举世无双的青铜巨人 252
通天神树 257
是神坛还是帽子 266
海贝何处觅故乡 272
车轮、盾牌颇思量 280
权力的魔杖 284
第八章在迷雾中穿行289
祭祀坑之说的出笼 289
两坑应是火葬墓 301
亡国灭族之坑 308
不祥宝器掩埋坑 317
第九章三星堆城破之谜323
宝墩、鱼凫城的发现 323
蜀亡的另一种版本 331
蜀人大迁徙 335
第十章金沙金沙341
沙中觅珍宝 341
大象来源之谜 348
出土卜甲与龟城的传说 355
血脉总相连 359
末章悲回风365
主要参考文献387
后 记393

广告

汗青堂丛书083·古代中国内陆:寻迹三峡跃升经济巨头之路,重构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知

作者:Rowan K. Flad / Pochan Chen

当当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四川盆地、三峡和长江中游地区大量前沿考古成果,从景观考古的角度深入剖析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晚期这些地区内部的发展与变化、地区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其中,三峡地区受到特别关注。它是位于四川盆地与长江中游两大政治中心之间的政治边缘地带,但两位作者突出了三峡地区在经济景观格局的中心地位,尤其是它在整个区域的食盐生产与贸易活动中的枢纽地位。三峡地区促进了其东西两边地区的互动。

此外,两位作者也层层分析自然环境、政治文化、包括祭祀和丧葬在内的仪式等多重景观格局,全面考察中国内陆的早期社会变迁。

本书资料详尽、理论前沿、考证深入,是一部聚焦于长江中上游地区考古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简介:

傅罗文(Rowan K. Flad),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他毕业于芝加哥大学,随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师从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教授,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傅罗文教授在中国从事田野考古工作多年,长期致力于研 究复杂社会在早期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对生产技术的历时性变化、生产与祭祀活动的相互关系、中国早期社会中的动物角色等课题尤为关注。

目录:

致 谢
第 1 章
绪 论 古代长江流域的中心与边缘
第一部分 设置舞台
第 2 章 中国内陆的环境
第 3 章 史学及其研究史(中国内陆的考古学史)
第二部分 政治和文化格局
第 4 章 四川盆地(蜀及其前身)
第 5 章 长江中游(楚与其前身的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
第 6 章 位处中心的边缘(巴和三峡地区的考古学文化)
第三部分 经济和仪式制度格局
第 7 章 经济格局(食盐的生产、交易与整合角色)
第 8 章 仪式格局(上)(祭祀与占卜)
第 9 章 仪式格局(下)(丧葬习俗与社会认同)
第 10 章 结语(互动的景观与景观的互动)
参考书目
出版后记

广告

西南酋邦社会与中国早期文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作者:段渝 等著

当当

内容简介:

本书被收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作者从西南夷的概念出发,对西南夷的时空历史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巴蜀地区的部落和酋邦时代、部落时代的巴蜀西南外蛮夷、青铜时代的巴蜀西南外蛮夷进行了研讨。在此基础上,分区域地对各地区的文明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对夜郎、滇池地区、笮都、昆明、白狼、漏卧、白马等文明的部落社会和族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外,作者还重点探讨了三星堆古蜀文化在西南夷地区的传播和影响,并以西南夷道的开通作为本书的结尾。本书多使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史料丰富,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段渝,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先秦史、巴蜀文化、西南丝绸之路等研究。出版学术专著9部,合著17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西南夷概念及其时空构架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 巴蜀广汉本南夷:巴蜀地区的部落和酋绑时代
第三章 部落时代的巴蜀西南外蛮夷
第四章 青铜时代的巴蜀西南外蛮夷
第五章 魋结耕田有邑聚:夜郎、滇、邛都酋绑社会
第六章 或土著或移徒:徒、笮都、冉、駹社会
第七章 编发随畜迁徒:嶲、昆明以其他族群与社会
第八章 三星堆古蜀文化在西南夷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第九章 西南夷道的开通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作者萧易跟随《中国国家地理》进行考古之旅,选择了四川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以及荒野田畴的遗址,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集结19篇文章,汇成《寻蜀记》。这之中,不仅有耳熟能详的三星堆、金沙遗址,也有诸多难得一见的现场见证(如蒲江船棺、江口沉银),还有大量文物出土和遗址留存(如汉阙、龙桥群)。从微观的角度,一一呈现并解读出汉代的石阙、唐代的石窟、宋代的古城、明代的陵墓、清代的建筑……这些文物串连起来,形成一部可以触摸、踏访的历史,从而以考古的角度呈现了四川的历史与沿革,展现四川丰富、深厚的人文历史。

作者简介:

萧易,1983年生于江苏扬州,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现担任《天府广记》杂志主编,《中国国家地理》《南方周末》等专栏撰稿人。曾出版《古蜀国旁白》《唤醒纵目神》《纵目神时代》《金沙》《知 · 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等专著。

目录:

先 秦
纵目之神 三星堆的青铜时代
金沙遗址 沉睡千年的古蜀王都
载魂之舟 追寻开明王朝的背影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秦 汉
合江金棺 汉代生命与死亡的画卷
东汉丹青 中国南方最早的壁画墓
盐源笮人 影子武士
安宁河畔 叩响大石墓中的邛人
南北朝
梵音缭绕 从成都步入“南朝四百八十寺”
唐五代
蓝本之谜 巴蜀大佛多
和陵风云 孟知祥和他的后蜀
宋 代
泸州宋墓 雕刻在石头上的南宋
西蜀梦华 中国宋代金银器第一窖藏
方山为城 四川盆地的南宋城堡
明 清
报恩古寺 皇宫、寺院与家庙
龙隐西南 中国最大的明清龙桥群
江口沉银 八大王的藏宝图
盐亭字库 书写在塔上的文字信仰
附 出土文物在哪里
跋 知易行难

历史与秩序

寂静的学术世界
1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