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浦笔记:无锡油面筋

我是一个有第二个故乡的人。我的第二个故乡就是江南无锡。无锡这个地方自古经济富庶、风物清嘉、人文荟萃。无锡至民国以来一直有“小上海”之美誉,顾名思义,“小上海”,就表示无锡跟上海一样,只不过地域“小”而已。

我在无锡不仅生活过,还有幸在无锡太极公司六分厂打过工。无锡留给我的印象甚深,无锡多佳山水,太湖水天一色,惠山山清水秀,梅园梅花冰心玉骨,古朴而新颖的三里桥,以及瞎子阿炳的绝唱《二泉映月》,轻柔的吴依软语······尤其是无锡美食最为刻骨铭心,无锡美食众多,其中有王阿梅的糖粥和糖芋头、陈士根的汤圆和丁阿六的鸭血汤、莫盛兴饭馆的肉骨头······我以为无锡万万千的美食,最具特色的却是油面筋。油面筋是无锡的著名特产之一,素负盛名。它色泽金黄,表面光滑,人见人爱,脍炙人口。

大凡有名美食,民间皆有一段传说。油面筋如出一辙。网上搜索一下,内容摘抄如下:无锡油面筋的来历,最早还是尼姑庵里的一位师太油炸出来的。过去去惠山,得经五里街。现街有座大德桥,桥畔有一座尼姑庵。这庵堂靠近惠山,环境清净,四时八节菩萨生日。俗话说“百腐百叶,没啥花样”,她烧出的就不一般,会翻名堂,味道又好。师太烧素斋,惯常用生麸当主料,红烧的,炒丝的,煮汤的,真是吃得念佛老太太称心如意。逢到有钱人家太太、小姐,师太用生麸配上冬笋、青菇,道道菜肴引得斋席上赞不绝口。经常来庵念佛人不断,闻名来吃顿素斋的居士不少,无怪烧饭师太总是将生麸浸上一小缸。

有一回,原先约定开庵堂念佛坐夜的几十个乡下老太太,不知啥情况那天没来。好几桌素斋需用的生麸,烧饭师太早上已准备好了,怎不叫她发愁。生麸是隔夜馊,一个夜就吃不得了。烧饭师太先是放些盐在生麸缸里,还是放心不下,怕缸里出毛病。她左思右想,试试开个油锅,把生麸煎一煎,免得发馊。明早仍可烧素斋派用场。油锅里油多了些,待油一滚,师太怕煎不透,特地剪成一个个小块,手抓一把扔进油锅,铲子翻了几翻。嘿,真稀奇!只见锅里一块块膨胀成一个个金黄镫亮的空心圆球,在滚油里窜上窜下,师太用笊子捞起,用手指头戳戳松脆,鼻子闻一闻喷香,嘴里尝尝蛮鲜。她高兴呵,赶忙找来众师太看看你,众人赞好,还给这油炸生麸空心圆子起名“油面筋”。烧饭师太心里有了新算盘,庵里素斋席上又添了一道主菜!人们常用它佐饭、做菜、烧汤,饭铺、酒楼、宾馆里用它当配料的菜肴很多。

至于上述的民间传说是真是假,我不敢妄加评论和揣测,也不想浪费时间去做一番考证,今姑且信之也无妨。

无锡油面筋的吃法很多,红烧、制汤、做浇头,皆可。但,最上乘的吃法,大约是油面筋塞肉。制作油面筋塞肉的过程太繁琐,在这里暂且省略不提。假若有机会的话,我将制作方法写出来,好以飨读者。

无锡的油面筋塞肉的确让我食指大动。我时常选择在有风有雨,公余闲暇的日子,寻一家小一点的酒馆,独自一人,坐在窗口,一边品尝油面筋塞肉,一边欣赏杏花春雨的江南,真有飘然欲仙的感觉!

油面筋也一度,被江南无锡本地人视为最温暖的、最贴心的江南家常菜肴。

曾听厂里无锡同事说,无锡民间有个风俗,甚为有趣,有客至,便烹制饷客,或逢年过节,饭桌上必有一碗塞肉油面筋。寓意,以示团团圆圆,增加快乐气氛。无锡人还喜欢拿油面筋送人,当做馈赠亲友的佳品。

饮水需要思源。无锡于我而言,是有恩于我的。我一直怀着感激与崇敬。我是懂得感恩的。我吃过无锡的米面,喝过无锡的水,我内心有一种怀念无锡情结,这种情结,与生俱来的,是伪装不来的。在回到老家板浦的这些激情岁月里,我一直未敢忘情,在书房里,在梦里,我无时不刻的惦记着无锡,惦记着油面筋。每当,想到无锡二字,心一下子变得柔软,充满了感恩。可以说,我对无锡的怀念,从未停息过。

历史上,淮阴侯韩信为报答“瓢母一饭”之恩,竟酬以千金。而我羞愧万分,囊中羞涩,身无银两,只能用文字记录无锡。

若他日有缘,定当重游无锡,再品尝油面筋。

作者简介:潘友国,土生土长连云港板浦人。侥幸有几篇小文发表。喜欢看书、写作。

(0)

相关推荐

  • 把肉馅塞到油面筋里面,上锅一蒸那叫一个好吃,一口下去全都是肉

    把肉馅塞到油面筋里面,上锅一蒸那叫一个好吃,一口下去全都是肉

  • 板浦笔记:春燕归巢

    近日看书,发现文人墨客拿燕子入诗极多,其中不乏经典句子.譬如: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千百年来,被无数读者所推崇,堪称千古绝唱. 我也是刘禹 ...

  • 板浦笔记:古镇的老井

    我不止一次的认为,这些年,老家古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井. 李汝珍故居东院里,有一眼老井,布满了苍绿的青苔.说到这老井,自然不能绕开李汝珍.井名取自人名.古镇人都亲切地温暖地把这一眼水 ...

  • 板浦笔记:小巷夏日风情录

    记忆中,苏北老家板浦最富有魅力的,莫过于小巷夏日里的风情. 多雨的夏季,小巷中,时而飘着细细雨丝,即柔美又柔情.幽巷深处,住满人家,清一色的青砖瓦房,朱红漆门铁环.偶尔,传来一深宅大院的木门,&quo ...

  • 板浦笔记:清明踏青

          四月五日(有时为六日)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清明一词有"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之意.每到清明,气清景明,山清水秀,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万物明媚,春意正浓,是最适宜出 ...

  • 板浦笔记:小镇春色

                                                          春天,哪里春色最撩人?有人说灌云伊芦梅园,有人说连云港花果山,还有人说海州桃花涧······ ...

  • 板浦笔记:盘中共解青菰粽

    中国人特别讲究节气.一年中有三大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十二月三十春节过年,实际上,讲得都是吃吃喝喝的事情.今天这篇文章,我不谈中秋节,也不谈春节,只谈端午节. 何为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为 ...

  • 板浦笔记:小肉狗(千头鱼)

    苏北古镇板浦北门口,有一家闻名遐迩的特色酒店,招牌上书,"黄大刀美食城". 这家美食城,除了豆丹.香肠.大刀面出名,还有一道特色菜,广为人知. 什么菜? 小肉狗,这种鱼,名字听起来 ...

  • 板浦笔记:桑葚情

    说实话,我有个怪毛病,喜欢回忆.以至于,我花常长时间坐在书房,拧开台灯,在灯下,泡上一壶浓茶.书房,早已香气四溢,在茶香的氤氲中,静静地.频频地,回忆过去.回忆的内容,无非是儿时,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 ...

  • 板浦笔记:古镇黄生发大刀面

    我的老家千年海州古镇板浦,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千年饮食文化古镇.一直以饮食荟萃.风味小吃众多.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为特点,在苏北海属地区闻名遐迩.如香肠.小脆饼.麻花.发糕.凉粉.豆丹.钢盔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