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释之:实事求是
做个假设,因为工作你得罪了某个同事,而这个同事如今高升成了你的直接上司,你觉得他给你穿小鞋的概率有多大?
我们采访一下甲乙丙丁同学。
甲:人都有私心,穿小鞋,必须的。
乙:都是为工作,没必要整得那么尴尬。
丙:如果当时他是按原则办事,这个人倒可以重用,毕竟听见真话不容易呀。
丁:什么?我早都忘记那档子事了。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答案,不一样的胸怀。
以史为镜,让我们翻开史书,看看古人是如何应对此类问题的呢?
/
张释之小盆友最近颇为烦恼,头发掉了一根又一根,眼看头顶就要成足球场了。身为廷尉,九卿之一,张释之不缺吃,不缺穿,不缺老婆,他为何如此烦恼?
刘启登基了。刘启身为帝国的太子登基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呀。因为张释之得罪过刘启。
▲刘启 【剧照】
当年太子刘启和弟弟梁王刘武乘坐专车在经过司马门的时候不仅没停反而加快了速度。在刘启看来,我爹是皇上,天下是我家的,司马门必须得下车那是为别人规定的,身为太子,拉风是必须的。
但在张释之看来,较真是必须的。
身为公车令,司马门是我的管辖范围,你是太子,照样得按规矩来。张释之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追上了太子的车马,死活就是不让前进半步。
这还不算,张释之按照正常程序将此事上报给了文帝刘恒,要求惩治。最后还是薄太后亲自出面使使承诏赦免了太子、梁王。
文帝极其惭愧,文帝脱帽向母亲薄太后致歉,“教儿子不谨。”
呵呵,刘启会轻易忘记此事吗?
▲刘恒 【剧照】
再说另外一件事。
建陵侯卫綰当年称病拒绝参加太子刘启组织的宴会,刘启在登基之后整整一年时间理都不带理卫綰。
之所以穿插这个故事只是为了证明一个问题,汉景帝刘启,记性很好。
那么景帝会轻易忘记当年张释之对自己的“刁难”吗?呵呵,景帝可是常年喝六个核桃,对于往事,他简直就是刻骨铭心。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欲免去,惧大诛至;欲见谢,则未知何如。”
呵呵,张释之束手无策。
采用王生的计策,张释之当面向景帝解释,景帝表示,往事如烟,过去了就永远过去了。
景帝能说,张释之,你特么的当年为啥挡我的车?不能,因为人家张释之是按规则办事的。
▲汉代车驾 【图片摘自网络】
张释之后来还是被景帝改任为淮南王相,离开了朝廷。太史公司马迁的解释清楚明了,“犹尚以前过也。”
/
张释之,一个默默无闻者,一个位卑言轻者,是如何实现跨越式升迁,引得条侯周亚夫都要和他倾心相交的呢?
张释之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实话实说,按原则办事。
文帝巡幸上林苑,现场办公提问上林尉,老虎有多少?豹子有多少?连续提问几次,上林尉只是摇头晃脑一问三不知。
上林尉的下属虎圈啬夫机智勇敢,替领导回答了文帝所有的提问。文帝的问题一时如滔滔江水,但虎圈啬夫硬是没被问住,对答入流。
文帝所有的表情都写满了欣赏,文帝当场就要任命虎圈啬夫为上林令。
但张释之装傻充愣硬是没动,搞得文帝也是一时茫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是自己声音太小,还是张释之耳朵不好?
张释之轻描淡写的一句反问,陛下觉得绛侯周勃这人怎么样?
长者也。
周勃同志也是表达能力不行,但你不能否认他的个人能力吧?如今你重用这个虎圈啬夫只会助长像他这种逞口舌之快的趋炎附势者。
文帝默然,文帝只是将张释之提拔为公车令表示了对他才能的认可。
/
文帝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文帝将此人交给廷尉张释之,给朕狠狠的治丫的。
当得知张释之只是以罚钱结案时文帝勃然大怒,当时要不是我的马性情柔和,谁知道后果会怎样?
张释之不卑不亢,您要是当场诛杀了他,谁也没有意见,但法律规定,“一人犯跸,当罚金”。我是主管法律的,我只能依法办事。
有人盗了高庙坐前玉环,张释之依法判处将此人弃市。文帝再一次怒发冲冠,那可是盗窃高庙的器物,我之所以将此案交给你,就是希望你能够从重处置,灭族。
▲汉高帝长陵 【图片摘自网络】
张释之依然脸不红心不跳,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要是有人盗了高帝的墓您又该如何处置?
文帝无言以对。
文帝最终选择支持张释之,因为文帝懂得,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张释之曾经当了十年的骑郎而默默无闻,当他选择要放弃时,伯乐汉文帝刘恒最终发现了他这匹千里马。
/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