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104丨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104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人生于社会之中,不是发号施令役使别人,就是听从命令被人役使。虽然每个人都是指挥者,同时也是服从者,却也有尚德与尚力之区别。孟子认为:
天下有道之时,人人修德,崇尚德行。德大者居高位,德小的服从德大的役使。小贤者服从大贤者役使。役使者不仗势而自尊,服从者也不是畏惧其势力而信服。
天下无道之时,崇尚实力,力量小的为力量大的所役使,实力弱的为实力强的所役使。
尚德还是尚力,虽因世道不同,却也是理势所当然。尚德以为贵贱,则体统正而分义明,是理当如此。量力以为轻重,则心志定而争夺息,也是势不得不如此。
人不能悖理而妄行,也不可能违势而独立。所以人生世间,当度德量力,顺应时势者生,逆时势而行者亡。
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
小役于大,弱役于强,能顺天而自存者,孟子举了齐景公的故事。
齐景公说:既不能出令以使人,又不能事人以听命,这是绝路一条。此时挑衅致祸,只能自取灭亡。
于是流着眼泪把女儿嫁到吴国。
一个国家,或者取威定霸以令诸侯,或者审己量力以事大国,只有这两件道理。当时吴国正处在阖闾的极盛期,齐景公情虽有所不忍,却也势出无奈,身处两难之境。《说苑·权谋篇》记载:
齐景公以其子妻阖庐,送诸郊。泣曰:余死不汝见矣。
高梦子曰:齐负海而县山,纵不能全收天下,谁干我君?爱则勿行!
公曰:余有齐国之固,不能以令诸侯,又不能听,是生乱也。寡人闻之,不能令则莫若从,且夫吴若蜂虿然,不弃毒于人则不静,余恐弃毒于我也。
遂遣之。
说完齐景公的故事,孟子接着分析了当时各国的情况:
如今的一些诸侯国,弱小也就罢了,又不能修德以自强,反而还效法大国,以受命为耻,不肯屈己事人,这就好比身为弟子而耻于听命于老师一样。
弟子怎能不受教于老师?国家弱小,怎能不听命于大国?这是在勉力自强,以免于耻辱。快意恩仇是爽,可你也要有那实力。
人情势利古犹今, 谁识英雄是白身?
安得快人如翼德, 尽诛世上负心人。
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接着,孟子再次举出周文王的故事。他说:
如果小国真以受他国之命为耻,那就学周文王。周文王起于岐周,方百里,而当时正是商朝全盛之时。其缔造之艰难可想而知,唯其能发政施仁,使人心悦诚服,才开创成周之王业。
如今之诸侯,因势乘便,不出五年,小国积功累行,不出七年,必能为政天下。为什么这么说?有《诗经》为证:
商之子孙众多,其数何止十万。上帝既命周以天下,则上之子孙无不臣服于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天命没有一定,只归有德者。天命既已归周,殷商的臣子也都漂亮聪明,都执行灌酒的礼节助祭于周京。
孔子读此诗而感叹道:
仁德的力量,是不能拿人数多少来计算的。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其丽不亿,丽,是数目。亿,古语十万为亿。肤,是漂亮。敏,是聪敏。裸,是灌酒以降神;将,是助祭。
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孟子·离娄上07》)
最后,孟子以一个比方作结:
如今有些诸侯,想要天下无敌,却又严刑重敛,兴兵结怨,而不肯诚心爱民,力行仁政。这就像苦热的人却不能洗澡冲凉一样。《诗经》有言:谁能不以炎热为苦,却不肯冲凉降温呢?
关于《诗经》“谁能执热,逝不以濯”之解释,取段玉裁《经韵楼集》之说:
寻诗意,执热犹触热苦热,濯谓浴也。濯训涤,沐以涤发,浴以涤身,洗以涤足,皆得云濯。此诗谓谁能苦热,而不澡浴以洁其体,以求凉快者乎?郑《笺》、《孟子》赵注朱注、《左传》杜注皆云“濯其手”,转使义晦,由泥于“执”字耳。
本章虽说时势,其主旨还是行仁政。姚永概言:
此章以“天命”二字作主。然前半“顺天者存”二句,虽是的确至理,犹是垫笔;至“如耻之”以下,乃入正面。《诗》中“上帝既命。天命靡常”,足见人力可以挽回天心。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这里,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家风传承
《聪训斋语》025丨穷人要想想富人怎么努力工作,富人要看看穷人怎么辛苦度日
《聪训斋语》019丨再实之木, 其根必伤;多藏之家,其后必殃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