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然养生:心量如海,修心在前

学习养生修行:不迁怒,不贰过。海纳百川,心量如海,天人合一,能量无比,多维如意,五福自齐。这也是德然养生智慧系统及其方法的修行路径。

无怨便是佛,平常心即佛,自然心即佛,天道人道即佛道。不迁怒,就觉知自己,觉照自己,修正自己,不抱怨,不嗔痴了,自然也就心平气和了。不贰过,就是戒力,也是定力,是对错误行为的抛弃,对正信正念的坚守,是戒定慧的合金钢。守正守则,惠人达己,就是最好的正果。一个修行人,如果我们真的想修,内心不要看别人,只看自己。让自己身心打开,别人说你什么,就随他说,自然接受,同时自然化解,自然化合。

不要反抗、不要为自己辩护。你敢接受,允许其发生存在,就能把自己的心量给打开了。这个时候,你就变成了一个如海大的容器。你有了这个大的容器,就能够得到宇宙的力量。我们能有多少允许,我们就多少维度的智慧、觉悟和自在。天人合一,就是天大的自在。

尊师,就得到师的能量。敬天爱人就得到天的能量,而不只是某一个明师的力量。你得到了宇宙的力量,自然就把这个明师的力量也包含进去了,把他融入到你的范围里面去了。这也是明师的真正的心愿。

但是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你能做到,你当下就是一个成就者。你能做到多少,就成就多少;能够做多久,就成就多久;你敢做一天,你这一天就是佛;你敢做1个小时,你这1个小时就是佛的境界。

总是喜欢在对方身上找毛病,不愿从自己身上找毛病,总想从别人那里索取,不愿意自己付出。学佛和任何真正的养生修行都是付出,不是索取。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你索取的越多,你内在本身具有的(先天本有的)失去的也越多。

自己的心量打不开,你在方法上做得再多也没有用,那叫做修方法,不是在修道。修道的根本方法,就是把心量打开,和谐自我身心,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天地人,这才是多维和谐,全维度和谐,才是圆满的修行,才能享受圆满的智慧,体现圆满的慈悲。当然,实修之中永远是“修德养性净心正性”,正果永远是“德全不危心净无病”,根由永远是“德道合能无所不能”,大自在源自大能量,天地人和谐的能量最大,前提是人具备和谐天地人的心性和德行。这是德然养生智慧系统及其方法的关键和根本。

现实中,无论是学佛的人还是养生修行的人,大多有个最大的毛病:你说他一句,他要反驳你十句。不学佛时还挺老实,学佛以后,学得比常人会说了,你怎么说他,他都觉得自己有道理。

学佛是一种“死亡”。把自己的思想死掉、把自己的看法死掉、把自己所有的念头都要死掉。只有做到这样,你灵魂里的那股力量才谈得上会出现。人为什么会活得不愉快?活得很累?

因为你思想里有很多东西都没有达成。你的想法太多,说出来大家都不接受,所以你觉得很累,觉得大家跟你不和谐。你什么想法都没有、什么理想都没有,这时你会觉得跟谁都合得来,谁的意见都好。

一个学佛的人,他的内心里有一丝的力量没有打开,都没有办法进入到核心里面去。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接人、不待物、不做事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很清净、觉得自己没有缺陷,有定力、有智慧,是一个完美的人。

可是当做事情的时候,一听到别人发表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不吻合的时候,如果你心细,在这个当下,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我执和种种成见都会出现。

然而很少有人能够在这一刹那发现自己,都是听到不顺耳的意见时,总是在对方身上找毛病,不在自己身上看问题。不过“打开自己的心量”,这的确不是学来的,是天生具备的,天生又是怎么具备的呢?

是累生、累世积累而来的,一世就只修那么一点点,一世、一世修下来,修到现在才受用。有的人听到的当下也确实想打开,可是一碰到问题的时候,这种心的力量又被“我执”给吞噬了。

当一个人对抗的时候,你们说说是什么在对抗?也许你们会说:“是自己的建议在对抗。”自己觉得对方的方案不太好,就出了个方案。那么你认为自己的新方案好,是什么力量在背后呢?

如果你不承认“我执”,甚至会说:确实我的方案比对方的好。为什么会有“确实”这个念头存在呢?一个人如果不学会感恩的话,他的我执是没有办法破裂的。当一个人在感恩的一刹那时,“我执”的力量才会靠边站。

就在我执靠边站的这一刹那,自己内在的佛性,才有了一个冲出来的空间。要对国家感恩、要对环境感恩、要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恩。如果这个国家不太平,你怎么修行呢?如果没有这个环境,你到哪里去修行呢?没有身边的人跟你作对,怎么认清自己的我执、认清自己的心量狭小呢?

来到我们面前的每一个人都是来成就我们的,都是来考验我们的,都是来帮助我们的,接受了对方,自己在修行上就是一次大的超越。你把对方击败了,这次你赢了,而你内心的我执又上升了好几个台阶,你不知不觉地已经中毒了。

你这一次输了,听从了对方,你的我执就破裂了一层,你内在的佛性就往外涌了一层。只有当你在学会感恩的情况下,你才能够奉献。只有在奉献的当下,你内在的力量才会冲出来。

我们现在是一种什么心态?你说我一句,我顶你十句;你打我一拳,我要打你两拳。既然是这种心态,还往哪里去学佛呢?还学什么佛呢?因为你没有这个胆量,怕失去我执、怕牺牲自己。究竟失去什么呢?

实际上失去的是“我执”。学佛,应当随时随地反省自己,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一个人为什么不能适应团体呢?为什么不能和大家共处呢?就是因为自己的“我执”太大。再说通俗点,就是自己浑身的刺太多、自己浑身的棱角太多,摩擦得受不了。

实际上你的境界再高、看到的东西再多,心态不转变,都没有用。在转变自己的观念的时候,是很难,自己的心确实很痛,尤其是对方在指责我们的时候,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心都是很痛的。

你只要想进步,你就必须要这样痛,你真的把我执放下了,发觉也没什么。如果你带有抵抗的心,那么这种反弹的力量就会更大。

修行,次第来讲,就是要否定——否定错误的思想、否定错误的语言、否定错误的行为,要成佛就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把我们的一切烦恼习气破除,在佛法里叫一丝不挂,一无所有,你当下就成就了一切的所有,这就是辩证法门。听经闻法就是在破无明、证菩提,就是在[否]——破除我们的烦恼习气!破除我们的迷惑颠倒!

诸佛之所以是诸佛,诸佛活在当下一念,定在当下无念。要讲活的话,活在当下一念;要讲定的话,没有念,没有时间。

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凡夫活在过去、现在、未来;佛活在无生无死、不生不灭这种境界中,你看似他在生灭,他都在定中。这是每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修行的目的就是回到本来面目去,讲回是方便说,丢下迷惑颠倒,破除习气,当下就是。

整个虚空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上自诸佛菩萨,下及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树木华草、风云雨雾,一切的一切,我们能够耳闻、目睹、身受,还有看不到、听不到、那些真实存在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打个比方,如人在梦,梦中境界千千万万,万万千千,都是做梦的一个人一个念变现而已。

当你真正明白如来藏的道理,明心见性后,就明白宇宙万法,诸佛菩萨,天人鬼畜,树木花草,皆是你当人当下一念所变现。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这是真正打开你心量的大智慧。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理由不接受当下现前的一切呢?哪一法不是自己呢?哪一法不是哪一法呢?谁又是谁?谁又不是谁呢?如来藏大法就是能让你彻底打开心量,大到无外,小到无内,随缘自在。接受了一切就是接受了当下真正的自己。

这时候,你就获得了真正的大自在!

你当下就是整个宇宙的力量!

(0)

相关推荐

  • 打开心量,容纳万物!

    一.如何打开自已的心量呢? 修行是修自己而非别人.所以把自己的身心打开,要敢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就是要打开自己的心量,扩大自己的心量,使之成为一个能容得下整个宇宙的大容器,从而容纳宇宙的力量. 二.说明 ...

  • 南怀瑾老师:自己的习气,主观依然坚固没有变的,就要警觉自己,那是见地不真呀!

    在二乘罗汉.声闻谓之幻有,菩萨谓之妙有,本来性空,由心生起一个有来.如此修为,是要定慧到家了以后,才能自在无碍.要空要有无不由心,不然都是理论边上的事. 有许多人,一明了理,没有加以痛彻的修持,认为自 ...

  • 德然养生:自律以修,慎独以成

    德然养生荐读原题: 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层次 "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 ...

  • 德然养生:归根结底须补心

    德然养生荐读转自:心病一解,百病皆退. 王阳明在好友病后,曾这样劝慰道:"保持快乐.乐观的心情即可." 同样的疾病,好得快些的一定是那个心态乐观向上的人. 人为什么会生病? < ...

  • 德然养生:根由在己,修己修心

    德然养生荐读原题修身 境由心造,物随心转... 修炼自己(此文无价) 作者:洞见Autumn来源 :洞见(DJ00123987) 南怀瑾先生在书里写道:"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而在社 ...

  • 德然养生:心净通,必无病

    ​1德德然养德然养生:生:然养 德然养生:心净通,必无病 转自开启高维智慧 为什么身体通道会出现阻塞   无论身体疾病还是心理疾病,在人体的表现都是:某一部位通道阻滞.   人的身体通道出现堵塞,很大 ...

  • 德然养生:心缘同频,相由心生

    德然养生荐读原题: 你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缘 禅是禅非 总要回归平凡的生活,懂得珍惜当下的平凡最难得. 总要回归平凡的生活,懂得珍惜当下的平凡最难得.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 ...

  • 德然养生:德全不危,心净无病

    ​善,可积福:德,能聚财:静,能祛病:慧,能逍遥.所以德然养生坚信"修德养性净心正性,守正逍遥惠人达己,德道合能无所不能,防病治病自在其中,增智开慧幸福从容". 善良,是人一生中最 ...

  • 德然养生:心净性正,何以纠缠

    ​德然养生荐读原题:往事不缠,心向清欢作者丨张淑萍 时光流转,多少美丽如初见?岁月已远,几许旧梦华依然? 岁月藏不住容颜,世事在分秒中翻卷. 人生,纵有太多的故事都美轮美奂,纵有太多的情感都潋滟璀璨, ...

  • 德然养生:后天人生,正果唯修

    德然养生荐读转自:作者:洞见Autumn 来源 :洞见(DJ00123987) 南怀瑾先生在书里写道:"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而在社会中. 我们每个人都在修行中生活,也在生活中修行. ...

  • 【修心】养生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 由此可见,养生,不单单是锻炼身体养筋骨.吃饱吃好养形态.更要滋养我们的心神,荣养我们的心智.      而现在的社会环境,压力很大,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