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干预技巧!科学应对孩子“鹦鹉学舌”、刻板行为等小问题
很多家长都会问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都好几岁了,可是还是不爱说话,有时说话也只是“鹦鹉学舌”或反复重复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不知这样行为的原因,有的家长怀疑是不是孩子的语言或行为发育有问题。甚至有的父母还病急乱投医,反而对孩子造成了更加不堪的后果。
... ...
今天嗨脑仁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鹦鹉学舌”和刻板行为的解决技巧,为广大宝爸宝妈们排忧解难~
我问孩子:“这是什么?”(想要让孩子回答看到的事物,饼干),孩子闭着眼睛回答说:“这是什么?” 我看孩子没有认真回答问题,就稍微拍一下脸,可是他却大哭大闹。
请问老师,我家孩子快4岁了,只会鹦鹉学舌,而且注意力不集中。在干预过程中,还总是闭眼睛来逃避干预。
案例一
家长您好:
首先,鹦鹉学舌,应该是指您的孩子一直在仿说您问的问题,而不回答答案。孩子把您的问题仿说了一遍当成了答案。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说明孩子存在一定的理解问题,他可能不理解您在问什么,从而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其解决方案大致可分为两种:
第一,重新考量您给孩子定的教学目标,如果目标太难,孩子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也会出现仿说的情况。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孩子不认识老虎,给孩子设置了一个:老虎怎么叫,哪里有老虎,这样的教学目标就不合适,超出了孩子的能力。所以,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是相当重要的。
第二,便是辅助的问题了,比如,您问孩子这是什么后,如果能预知孩子每次都会仿说“这是什么”,那就可以在每次提问后,孩子回答之前,直接告诉孩子“饼干”,如果操作得当,一般孩子便会直接仿说后面的饼干,而不再重复前面的问题了。
关于孩子闭眼睛来逃避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很有可能和孩子的动机有关。就像我们上课一样,如果老师讲得枯燥,我们也会上得不情不愿的,闭眼睛睡觉呀,看着窗户发呆呀,甚至恨不得逃课。孩子跟我们是一样的,也会觉得没有意思,就会逃避,没有动机,注意力就会不集中。所以呢,建议家长先筛选一下孩子的强化物,比如,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喜欢玩的玩具,喜欢玩的活动等,都可能是孩子的强化物。把握住孩子的动机,当孩子的动机很强时,孩子逃避的情况和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都会大大减少。
A:孩子一个人在蹦蹦床上玩耍,又来了一个小朋友要上来和他一起玩;
B:孩子咬了小朋友一口;
C:不让其他小朋友上蹦蹦床。
请问老师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避免这样的攻击性行为呢?
案例二
家长您好:
孩子在蹦蹦床上玩耍,有一个小朋友想要上来陪他一起玩,孩子接着咬了小朋友一口,小朋友走掉。如果孩子是不想和小朋友玩的话,那么,他咬了小朋友,小朋友走掉的行为,对孩子而言,便是一次强化。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还会咬其他小朋友。因为咬了,小朋友就会走掉,就可以自己开开心心玩儿了嘛。所以呢,家长一定要记住,下次如果孩子蹦床,其他小朋友想要过来一起玩儿时,一定要提前制止孩子去咬其他小朋友,在肢体上给予预防。
另外呢,孩子咬人的行为功能也有可能是拒绝。不知道您的孩子有没有语言,会不会提要求。如果有语言,也可以让孩子用语言去提要求,比如提要求拒绝“我想自己蹦”。很多时候,孩子有了提要求的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后,问题行为就会减少很多。
所以呢,更有效的方式是,循序渐进。提要求要练,社交游戏也要练习。从性质上而言,蹦床可以说是一个游戏的项目。游戏是有进阶的。最简单的游戏是平行游戏,孩子共享一个空间, 各自有自己的一套玩具去玩,互不干扰,比如,各自搭积木。然后是设计一些合作游戏,让孩子学会合作,比如你给我递过来一个积木,我顺便搭上,
最后呢,注意一点,如果蹦床是孩子最大的强化,家长也不必一下就让孩子学会合作蹦床,可以先让孩子把平行游戏玩好,然后陪孩子多做一些合作游戏,比如你陪他一起切蛋糕,拼拼板,让他慢慢过渡到小朋友,慢慢过渡到蹦床上面。
每次睡觉宝宝总是摸妈妈肚脐,妈妈说:“不要抠妈妈肚脐,妈妈疼,把小手拿开。”宝宝会跟着说:“肚脐, 肚脐。”并笑出声,还是继续抠,无论妈妈怎么说,宝宝依然没有改掉这样的问题。
想要请问老师,怎么改掉孩子爱抠妈妈肚脐的刻板行为?
案例三
家长您好:
刻板行为的根源,现在有4种解释方式:
感官调节能力受损
焦虑
认知功能受损
控制力差
通俗来讲,无论刻板行为的原因如何,有时候,刻板行为能够缓解孩子的焦虑,让孩子有一种掌控感,甚至很多时候,孩子都会乐在其中,很享受这个刻板的过程。
根据您的描述来看,孩子每次抠肚脐后,都会笑出声,说明他很享受这个过程。您可以给孩子改造成一个游戏活动,比如摸摸小脚,摸摸小手,慢慢地每次改变晚上睡觉前抠肚脐的行为。然后,平时如果孩子有刻板行为时,也要注意一下,灵活应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灵活时,孩子也就越来越能接受变化。我们越模式化,越一致,越顺着孩子,孩子的刻板行为可能就会相对越多一点。
A:坐在桌子前,加餐前,上课时。
B:反复拍桌子,手放桌子上看手。
C:1.忽略,让孩子把手放好。
2.让孩子离桌子远一些,使孩子够不着。
请问老师,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减少拍桌子的行为呢?
案例四
家长您好:
家长应首先需要去分析孩子拍桌子这个行为的功能是什么,通俗一点,就是孩子拍桌子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家长可以对号入座一下。
如果孩子是为了得到关注,每次一拍桌子,老师或妈妈就会看我,和我说话,那么,我们就要避免孩子在拍桌子后给到孩子回应,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在孩子拍桌子前就给到孩子更多的关注。同时,也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寻求关注的方式。
如果孩子是在提要求,比如,加餐了,孩子着急而去拍桌子,那就需要锻炼孩子的耐心,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提要求,我想吃什么,给我吃什么,之类的。
如果孩子是为了逃避任务,觉得上课了好无聊呀,任务好难呀,因此而产生的拍桌子行为,就要更加重视,这时候,一定不要让孩子逃避成功,坚持辅助孩子完成任务,同时,后期也要考虑一下是不是我们的任务难度太大,和趣味性不够,如果是由于我们自身原因导致的,就要去好好改进。
如果孩子拍手是一种自我刺激,为了满足自己感官的需要,那我们可以给孩子找到替代的方式,比如用拍球来代替拍手。或者多培养孩子的游戏技能,让孩子的小手忙起来做做家务,把孩子的专注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孩子三岁了,总是重复问问题,他问:“妈妈你在干嘛?”,我说:“做饭。”他说:“妈妈你在做饭吗?”并且在我回答是之后会继续连续问三遍,不回答的话会一直问。
请问老师,对于孩子这种情况我要忽略吗?忽略的话我又怕他以后不爱说话了。
案例五
家长您好:
如果孩子总是重复问问题,而且总是相同的问题连续问3遍,说明孩子可能出现了一个刻板行为。另一方面,孩子一直问,也许说明他并不是很理解,所以,现阶段,提升孩子的听指令的能力、命名的能力等基本能力也比较重要。
具体到这个问题,如果孩子是在相应的场景中问这个问题,回答一遍就可以了。后面孩子连续问3遍,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想和你继续互动下去,想得到你更长时间的关注,可以提前辅助孩子提问或回答其他问题,比如,你给妈妈洗洗碗吧,我们一起来做饭吧,设计一些类似符合场景的对话,不仅有助于消除孩子这个刻板行为,也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
嗨脑仁小贴士:
通过今天的文章相信各位家长们都知道如何应对类似问题了。但嗨脑仁还要提醒各位宝爸宝妈,孩子的行为训练、语言训练都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孩子自身的不同发展来制定不同的方案和策略,不可一味求成、拔苗助长,要懂得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让干预达到最好的效果,让孩子取得最大的进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