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但你却没成为“别人家的妈妈”!

我的侄女萌萌,因为年龄的关系,多上了一年幼儿园,上个月刚刚毕业,马上就要正式迈入学习生涯了,本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昨晚却哭着给我打电话,语气里充满了委屈:“姑姑,我不想上学了!我也不想和爸爸妈妈一起住了,他们每天都让我不开心!你快把我接走吧!”

我很惊讶一向乖巧听话的萌萌居然会这么生气地向我投诉,我更好奇到底她的爸爸妈妈做了什么,让萌萌对上学抗拒起来。耐心安抚了一阵后,萌萌终于平静下来,跟我道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萌萌的爸爸妈妈觉得她比同龄孩子晚了一年入学,耽误了她的学业发展,于是给萌萌报了补习班,希望她不要落后于他人。

萌萌虽然很努力在学,可是有时候面对数学题,真是挠破了头皮也做不出来。

往往在这时,妈妈就会说:“我都教你多少遍了?你还是做不出来!你是没在认真做,还是在故意跟我对着干?你看看你们班那个XXX(萌萌的好朋友),同一个老师教,为什么人家解题这么顺手?难道你没在认真听课吗?

听到这里,我大概明白了萌萌在委屈什么,这说的不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吗!我问萌萌:“那你做数学题的时候,妈妈有没有在旁边辅导你呢?”

说到这里,萌萌又“哇”地哭了起来:“她是告诉我怎么做了,可是我听不懂啊!然后我们俩都很着急,一着急我更不会了,再然后她就会生气、会说我,一说我我更不会做了!明明是她没教好,她还要说我不认真……”萌萌和爸爸妈妈几乎每天都这么僵持着。

听萌萌说这个事情的时候,我眼前几乎完整地呈现出了那个激烈的画面,我非常能理解她的心情。毕竟,萌萌不是一个人,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这个揪心的情景。

“爸妈辅导孩子做作业”这个话题,经常会上热搜,点进去看,一个个都是被辅导作业“逼疯”的家长。可是,家长被“逼疯”了,难道孩子就没有被“逼疯”吗?

有一个孩子,十项全能,他什么都好,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做得更好,可以改掉坏毛病,可以成为更优秀的人。那我们自己呢?我们成为别人家耐心、温柔、循循善诱的爸爸妈妈了吗?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能做得更好,是我们的方法没用对。

我们收集了部分家长关于孩子的社交、情绪、语言等问题,今天为大家统一解答。

看到同龄小朋友,不会正常打招呼,经常打和踢;不能和小朋友玩;在家妹妹一哭他就打,而且边哭边打,打不到就哭闹发脾气。

专家建议:

行为一:看到同龄的小朋友不会打招呼,经常打和踢,那么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孩子行为的功能。

1、是不是以前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时是不愉快的,或发生了什么孩子不喜欢的事情出现

给孩子看一些类似情境的绘本故事,让孩子知道跟小朋友打完招呼之后是伴随着好的事情出现。

如果没有类似的绘本故事,可以编出一个故事讲给孩子听,然后在家中练习,如果跟家里人练习没有什么问题之后,可以跟孩子熟悉的小朋友练习,但同时也要进行一下前提控制,也就是说在打招呼的同时预防一下孩子不要打到小朋友,等到打完招呼后可以给予强化物或者是代币。

2、是不是想要跟同伴打招呼不懂得方式、方法

教授给孩子要挥手微笑问你好,等到孩子做到了就给予强化或者是代币。

同样也是先跟家里面的人练习可以了之后再跟熟悉的小朋友打招呼,也要前提控制孩子不要打到或者是踢到小朋友,跟小朋友打完招呼后也要让小朋友给予一个积极的反馈,可以夸夸孩子或者是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给孩子。

3、是不是想要寻求小朋友的关注

给孩子读一些相关的绘本故事,比如:故事中小狗想要跟小羊玩,但是不知道怎么说,于是小狗的妈妈就教小狗对小羊说“我想跟你一起玩XXX可以吗”,说完之后小羊回应到“可以”,于是小羊和小狗就可以一起玩了。

当然故事中都要是正性的语言,明确的告知要怎么做就好,千万不要出现负性的词语或者是动作。也是要跟家里面的人练习好了之后,让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寻求小朋友的关注,当孩子用恰当的方式寻求关注后,可以让小朋友给予正向的反馈。

4、是不是想要从小朋友那里得到什么东西

让孩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我想要你的XXX,可以给我玩一会吗”等等。用语言代替不恰当的行为,并让小朋友强化该行为。

当孩子用语言恰当提要求后,可以让同伴将手里的物品给孩子玩一会,前期不能让小朋友拒绝,这个要提前跟小朋友商量好,一旦一拒绝孩子恰当提要求可能就会消退恰当的行为,引发出问题行为。

行为二:不和小朋友玩。

可以提前跟小朋友商量好,多让小朋友带着孩子喜欢的东西出现并且无条件的将孩子喜欢的东西给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对小朋友产生好感,喜欢跟小朋友玩。

将孩子喜欢的物品跟小朋友做搭配,只要小朋友一出现就伴随着一个孩子喜欢的东西出现,这样搭配一段时间后孩子就有可能喜欢这个小朋友。

行为三:在家中妹妹一哭他就打。

我理解的是妹妹一哭就打妹妹,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可能是因为不想要让妹妹哭但是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沟通表达自己的要求,所以可以教孩子用正确的语言提要求。

让孩子对妹妹说“你别哭了”等等,或者让孩子表达我不想要听见妹妹哭,“我需要到外面去待一会”,自己要求离开。也要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我生气了应该怎么办,我不想要XXX应该怎么办,我开心了可以怎么办之类的。

孩子特爱黏人,爱说脏话,天天都说,爱咬人,爱发脾气,不愿和小朋友玩,经常和父母玩,没有玩伴。如何让孩子不说脏话,不再让孩子孤独?

专家建议:

行为一:孩子爱说脏话。

孩子在什么环境中学会的脏话,就不要让孩子再出现在这个环境中,或者直接让孩子待在没有人说脏话的环境中。并且要在孩子没有说脏话的时候进行强化,在孩子说了脏话的时候给予忽视,不要批评也不要责骂等等。强化孩子没有说脏话的行为,消退孩子说脏话的行为。

行为二:孩子不跟小朋友玩。

将孩子喜欢的物品跟小朋友做搭配,具体参考上一个问题。

同时提升孩子的游戏技能,对话技能,提要求的技能,听者的技能。等到小朋友和孩子喜欢的东西搭配好了之后再让小朋友对孩子提出简单的要求,从简单到难。逐步的增加任务量以及任务的难度。让孩子感受到跟小朋友一起玩的乐趣。

会仿说,但没有主动语言,不能学习认知,分不清“你我他”,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不能融入幼儿园。怎么让他能主动说话,学习认识事物?

专家建议:

1、先教孩子提要求,因为孩子有动机就更有可能主动的说出来。

首先找到孩子喜欢的强化物,并用仿说辅助孩子说出喜欢物品的名称比如:孩子喜欢汽车,那么我们可以呈现汽车,家长给予仿说辅助“汽车”,孩子仿说出“汽车”,将汽车给孩子玩,再将汽车收回,重复刚才的操作,继续练习孩子提要求。

孩子能够对不同的想要的物品提出要求后,继续练习孩子对缺失的物品提要求,比如:要钓鱼了,只呈现小鱼,不给予鱼竿,让孩子对缺失的鱼竿提出要求。

还可以练习孩子对别人的动作提要求,比如:当想要的汽车在柜子上面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提要求“帮我拿一下柜子上的汽车可以吗”,还要把提要求的技能泛化到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材料,不同的人物上面,也就是在什么场景都可以提要求,对任何想要的都可以提要求,对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要求。这样才可以。

2、练习孩子命名的能力,也就是看见什么就要说出名称。

可以对强化物进行命名(孩子喜欢的东西);对常见物品命名(桌椅子);对不同的水果蔬菜命名(西瓜、土豆);场景命名(地铁站、图书馆);职业命名(医生、护士);对动词加名词或者名词加动词的双词性组合命名(游泳、睡觉、蹦蹦床、出示手机);问孩子“这是什么”,家长说“手机”,孩子仿说“手机”,出示电脑问孩子“这是什么”,家长说“电脑”,孩子仿说“电脑”。

慢慢地练习,逐渐增加命名的数量,也是要不断进行泛化。比如:卡通的狗和真实的狗都要知道是狗,爸爸问孩子要能够回答上来、奶奶问孩子同样的问题也要回答出来、在家中能够回答出来、在教室也能回答出来。

老师集体活动中发出指令,执行慢或有时听而不闻,受到批评或站到队伍最后。孩子集体指令差,肢体不协调,做操和动作不到位,而他自己不知道错在哪里。

专家建议:

1、孩子执行指令慢,进行差别强化。

可以先测试孩子执行指令需要多长时间的基线,在测试出孩子的低级强化物范围,中级强化物范围,高级强化物范围。比如孩子在10秒的时候可以完成该指令给予一个低级的强化,那么在孩子8秒内就完成指令给予中级强化,在孩子5秒内完成指令就给予高级强化。

同时也需要具体行为表扬比如:你很快就完成了,你快快的完成了等等。如果没有执行就让教师或者是家长辅助孩子完成。

2、做操动作不到位,运用差别强化。

拿举手来举例子,假如孩子只能够讲手举到与肩膀同高那就给予一个社会性的强化,如果孩子将手举到与耳朵同高,就给予低级强化;假如孩子将手举到与头同高就给予中级强化,当孩子将手举到与头同高就给予高级强化。

总喜欢撕东西,特别是衣服、鞋子、书,进行制止后,马上就停止破坏,但稍一放松管理,就又开始撕东西搞破坏。在无人管理或比较清闲的时候,喜欢撕东西,特别是衣服、鞋子、书本等。进行制止后,能停止破坏。但稍一清闲又开始撕东西搞破坏。

专家建议:

1、找替代的东西

我们可以选择让孩子撕一些废纸,或者是不要的东西,也可以给孩子规定撕纸的时间段和时长。什么时间可以撕、什么时间不可以撕、可以撕多久,都可以规定。

2、提高孩子的游戏技能

让孩子能够正确的玩玩具,有创造性地玩玩具,教授孩子在休闲的时间能够做的事情,比如:画画,剪纸,看书等等。让孩子知道在休闲的时间可以玩的玩具或者是游戏有很多,可以做很多事情,就代替了撕东西。

让孩子洗脸刷牙,孩子不去,爸爸妈妈就会骂他,让孩子自己去洗脸刷牙。

专家建议:

1、给孩子看相关的动画片

如果孩子比较喜欢看动画片那么我们可以尝试给孩子看关于洗脸刷牙的动画片,比较有趣的动画片可能会让孩子对刷牙洗脸感兴趣。

2、差别强化

在家长帮助孩子洗脸刷牙的时候给予低级的强化,在家长给予言语辅助刷牙洗脸的时候给予中级强化,在孩子自己独立的去刷牙洗脸的时候给予高级强化。

3、执行代币制度

孩子自己刷牙洗脸就得到一个代币,等到三个代币就可以换一个喜欢的东西。

4、给孩子讲故事

绘本故事中主人公就会自己去刷牙洗脸,牙齿就很白没有蛀牙,没有虫子,很干净等等类似的故事。

5、制作步骤图,视觉提示

如果孩子不会自己刷牙洗脸,可以在洗手间内贴出刷牙洗脸的步骤图,以一个行事历的方式给孩子一个视觉提示。

音乐等大课不能安坐,乱跑抓住就大闹大哭,影响别人上课,上了两个月的机构了还是不能安坐,不能听老师指令。

专家建议:

1、将椅子放在孩子身后,随时进行强化

可以在孩子玩玩具的时候将椅子放在孩子身后,当孩子不自觉的坐下时给予强化并且要具体行为表扬,不坐椅子的时候也不要说他,等到他坐在椅子上就给强化。

2、差别强化

当孩子能够坐在椅子上一秒的这个行为稳定之后,我们可以差别强化,也就是说坐在椅子上一秒的时候不给予强化,坐在椅子上3秒的时候才给予强化,慢慢拉长坐在椅子上面的时间。坐在椅子上的时候就给予孩子强化物,离开椅子就没有强化物。

3、给孩子定规矩,同时要具体表扬行为

一定要给孩子立规矩,不单单是在机构要求坐椅子,在家中同样要求坐椅子、玩玩具要坐椅子、吃饭要坐椅子、看动画片也要坐椅子,坐在椅子上就强化。

不要觉得孩子坐椅子是应该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一定要在孩子做出我们希望的行为之后具体行为表扬,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是因为什么原因表扬他夸奖他。

我儿子发脾气就用手拍头,让我们注意他。

专家建议:

根据描述看,孩子会用手拍头,是为了寻求家长的关注。

首先我们可以前提控制住孩子。在孩子要伸手打头的时候阻挡一下,不要让孩子打到头并教授正确寻求关注的方法,让孩子用语言表达“妈妈看我”。用恰当的语言寻求关注替代不恰当的打头行为。

如果没有来的及前提控制住,孩子还是打到头了,不要对孩子说任何的话,忽视这个打头的行为,因为如果您要是对孩子说“你不能打头”其实孩子给到孩子关注了,无形中就强化了打头的行为,所以之后要消退打头的行为,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例如头部保护套之类的,然后忽视就可以了,并且要教授替代的语言正确的求关注。

孩子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家长之间的差距。教育不能光想着靠学校,父母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无旁贷。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非常看重结果,殊不知正确科学的教育过程才是一切的基础!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不仅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而且强调对孩子家长进行有关教育方法的训练。

实操培训采取最专业的培训流程,学习被国际认证的最新、最有效的九大趣味性实操模块,严格确保授课质量。全程采用BST培训流程,由资深教学团队手把手的把干预方法教给大家,直到家长们学会、做好为止。

曾经看过一句很扎心的话“不是你的孩子拼不过别人家孩子,而是你拼不过别人家的爹妈”。

很多家长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时间、金钱、精力并不比别人少,但其实,投入和回报有时候并不完全成正比——只有对症下药,给予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给予他们无限的力量。

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完美,做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但我们能成为“别人家的爸爸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