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苦福薄之人,或许有这三个“穷”特征,假如有一个的话也要注意
《易经》是上古先贤通过观察天地顺理成章的规律性,历经长期的思索和实践,渐渐归纳出来的智慧结晶,它“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易道广大,洁静精微。
而这一部中国人最重要的经典,我们学习易经,最关键的目的无外乎便是感触更多的世间的智慧和道理,进而能使我们的人生少走许多弯路。
大家常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意思是种下的善因多了,顺理成章获得的“善果”也就多了。
而那一些命苦福薄的人,通常诸事没法如意,是由于他们在这几个方面很“穷”,并且还不知道如何去改善。
《易经》揭示:命苦福薄的人,都有这三个“穷”特征!
一、身“穷”,光说不做,一事无成。
大家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一千道一万,再好的准备和计划,若不以身作则付诸行动,到头来,也只能是终成空。
一个人穷苦,既非天灾人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懒散,思想观念不求上进,实际行动上不愿意吃苦,或就这么等、靠、要,即使原先有座金山银山,也是有被吃完用尽的一天;而总寄希望于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挣大钱”,那也终归只是“黄粱一梦”罢了。
二、心“穷”,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永不知足。
有些人,物质条件上并不是到了贫困潦倒的地步,反而是心里永不满足,看不见眼下的幸福,也没法享受当下的乐趣。
心“穷”的人,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拼尽全力似得要和他人比较。就算“打肿脸充胖子”也在所不辞。
假如,每件事都斤斤计较,都非要到达一定的目的,这样的人生,着实太累了。
三、词“穷”,尖酸刻薄,没一句好话。
大家常说:“祸从口出”,一个人经常叨唠什么,通常就真的会“一语成谶”。
在日常生活中有种人,本意是源于低调,通常总是隐藏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就算获得了众人的认可,也经常“嘴下不留情”。但每件事都有度,过度的谦虚,便是一种傲慢,还会有损自身的福报。
有一些人生生地用一句句抱怨把越来越好的生活说没了,当自身分明生活早已很知足了,却又不停地说自身命苦,这样的人,即使得到了一切,都近于零。
幸福,通常非常简单,珍惜当下,享受当下,哪怕是举步维艰的。
但一个人,假如总是抱怨生活,总是追究些细微末节,而忽视了生活的主流是美好的,那么也就始终没法体会,什么才是幸福!福气走了,好运散了,日子就只会越过越苦了。
当然,以上只是我对《易经》粗浅的认知罢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是涵养福报的古籍!若觉人生迷茫,便来读一读它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手捧易经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古人看来,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包罗万象,《易经》一共64卦,对应64个人生决策心法,道明了婚恋、家庭、教育、职场的基本发展规律。
人在这世间一世,真的得好好花点时间去读读《易经》,去大彻大悟里面的大智慧,或许会让你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易经》这本书所涵盖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它晦涩难懂,一般人很难参透其中的奥妙。
所以千百年来,很多人都把《易经》看成是一本卜卦算命的书,更有人将它看作是封建迷信。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易经》中将不同的人生阶段怎样为人处世讲解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堪称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
大到宇宙,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法则全都在《易经》这本书中。孔子在晚年独钻《易经》,还曾发出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感叹。
古代的儒家和道家,全都是以《易经》中的卦象作为自己的立道之本。
著名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周易》是宇宙的代数学"。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易经》的重要性,纷纷开始研究起来。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选对一次,离成功就会更进一步
我就是一个痴迷《易经》的人,但是最开始接触《易经》时,由于原著中全部是文言文,让人非常难以理解,那段时间,我一直苦恼不已。
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一位易学同好向我推荐了这本《图解易经》,这本书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在其中加入了全注解全译文,彻底解决了我的阅读难题。
而且其中并不只是讲一些生硬的道理,而是联系实际生活,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为我们讲解64卦的奥秘。
其中涵盖了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以及《易经》中的象、数、理的介绍。
不仅如此,书中还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来教给大家如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最让我惊叹的是,书中的很多案例,不就是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吗?
通过这本书,不仅让我轻松入门了64卦的学问,而且受益无穷。所以今天我要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如果你也有这样的苦恼,那就不要犹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