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开心灵的墙丨如何成为白眼狼

自从年初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学上,每日便过着与母亲四目相对的日子。一日,大半年没见的好友璇姐来访,得知如今我与母亲平均每日相处时长逾19小时,颇为讶异道:“你们现在不吵架吗?”我翻了翻白眼:“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啦。”说完两人都笑了,回忆起往日每每与母亲发生矛盾时,便约出对方互相倾吐对各自母亲的不满与无奈。已为人母的璇姐诉说着带娃的辛苦,感慨道:“自己当了妈才知道有多么不容易。”

我默默点头,回忆几年前四处寻找与母亲的和谐相处之道,然而,一切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尽管经过近三年的改善,如今与母亲相处和谐,却又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我有一个关系不算太近的朋友,开着个不大不小却生意兴旺的店铺。父母年过六十,天天帮着打理日常起居,早上开门、午餐晚餐、卫生保洁这些活都是老母亲一人揽下的。一日与我诉起父母的是非,言辞里充斥着不满。朋友如同看不到满头华发的父母至今还在无条件付出,却将早年学业的半途而废归咎于父母的打骂教育。

我的这位朋友早已年过三十五了。

听着朋友的话,对照着自己平日里对母亲的言行举止,恍然大悟,原来我是白眼狼。

我的母亲也如朋友的母亲一样日日替子女操劳,我非但没有回报过什么,也如我的那位朋友般依然对她有不满,把母亲倾尽全力的付出看成理所当然,并且受之无愧,不仅如此,我还要求她高智商高情商,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要温柔优雅能坦然应对一切,还要照顾到我的精神世界,以免给我留下心理阴影,等等,我是在要求母亲成为神一样的存在,这可是真真正正的白眼狼。

据观察,这样的白眼狼比比皆是,只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勇气承认。我们可是从小就被教育“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爱祖国、爱人民”的一代啊,怎么能够允许自己是个白眼狼呢,这得是多么可怕的事!

人之初,性本善,我想,从本心里谁都不会希望自己是白眼狼的。所以下面这段文字原本并不想写下来,但回头反思自己的经历,或许有人如同过去的我那样,在走向白眼狼的路上而不自知,分享如下,以供各位对照。

成为白眼狼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请无视父母的辛劳。请把父母赚钱养家操持家务看成是满足自身需求。

第二步,请埋怨父母没有给予更多的爱和更细致的关照,索取超出他们能力范围和认知范围以外的东西。如果父母尽力给予了物质上的满足,那就继续索取精神上的理解,即便在他们几十年的人生中,从没有人告诉他们孩子也一样渴望精神上的理解,在他们筋疲力尽的时候,也请榨取他们最后一丝一毫的精力。

第三步,请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绝对不要换位思考,并把获得的一切帮助都认为理所当然。即使你也有累到筋疲力尽的时候,有面对生活的重压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也遇到过付出不被感恩反受埋怨的时候,请你相信,这种事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遇到了,所以你才是最不幸的。所以,在父母竭尽全力满足衣食住行的时候,你必然清楚地知道,他们所做的,远远没有达到你的要求。

习惯了索取,白眼狼的思维方式总是那么奇葩。

我说我要改善和母亲的相处模式,于是我要么企图向外索取助力来打破内在关系(如:术数、命理、风水),要么企图通过对方的改变来得到我想要的结果(如:期望有个完美的原生家庭、期望母亲自省)。

以上的尝试,耗时大于等于三年,然而矛盾却从未被解决,问题依然存在。

《弟子规》不是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么,母亲唠叨,我不反驳不争辩,听着便是;不是说“出必告,反必面”么,母亲刨根问底地追查我的行踪,我老老实实汇报就好。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例子,这里就不赘述了。

一开始确实很难,无数反驳和争辩的念头在心里奔腾。靠着一次次地克制,这些心念也渐渐平息了。自那以后,和母亲之间再也没有争吵过。

想不到的是,我的改变也带动了母亲的改变,母亲不再如过去那样同一个问题絮絮叨叨一整天;也不再刨根问底地追查;当我停息了争辩,母亲也就无人可辨,争吵自然就少了。靠着如此这般一点一滴地尝试和坚持,我和母亲相爱相杀的模式逐渐发生了变化。

从改变自己到见到效果,大约只花了三个月。每每母亲说起我的这个改变,总是颇为感慨。

但直到在写这篇文之前,我也只是机械化地应对母亲,只是希望自己是符合“孝道”的。于是便呈现出一个表里不一的现象:理智上,我是知道我要孝顺母亲的,于是我做出一些看起来是孝顺的行为;而在真实的内心,因为从未体谅过母亲操持家务的辛劳、身体不适时的恐慌,也无法理解一个独自抚养女儿长大的单身母亲对于“失序生活“的恐慌所表现出来的控制欲,所以,我依然埋怨着,只是不说而已。

行为可以模仿,氛围却无法复制。即使不说,相信母亲也是能感觉到的。虽说不再如过去那般争吵,但明里暗里偶尔还会冒出尖锐的气息。

然而,在我自省到自己的问题之后,与母亲之间缺失的那种温情一天之内就回来了。

说耗时一天,是为了不吓到人。真实的情况是,在真正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升起感恩心的那一刻,我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就得到了升华。我们说着和平时一样的话,然而,明里暗里的尖锐气息荡然无存。

从与母女关系推导到其他关系,才发现,生命中处处都是感恩的对象。

《大戴礼记》记载:“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焉生?无先祖焉出?无君师焉治?三者偏亡,无安之人。”

对天地,当感恩天地的呵护;对亲,当感恩双亲的慈爱;对师,当感恩恩师的悉心教导;对国,当感恩社会的安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