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脉管炎、静脉炎疗效卓著
中医书友会第261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中医书友会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书友会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I导读:周围血管及其他血管疾患与血脉运行不畅或血脉闭阻不通紧密相关。气血的盛衰、血脉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着该类疾病的转归。在临床中,门老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办法,逐步确立了以“养”、“通”、“活”、“化”为主的治法,并且多选用虫类药物进行治疗,疗效十分显著。(编辑/闫奇峰)
活化汤(自拟方)
著/门纯德
【组成】
当归30g,丹参30g,鸡血藤40g,桃仁10g,红花12g,土鳖6g(研末冲服),山甲珠10g,地龙12g,水蛭6g,黄芪20g,桂枝12g。
【用法】
水煎服,以酒为引。
【主治】
血脉运行不畅,瘀滞凝聚,或血脉闭阻不通,气滞血瘀所致周围血管及其他血管类疾患。
【方义体会】
本方以当归、丹参、鸡血藤行血活血,养心血,补肝血;山甲珠、水蛭、地龙活血逐瘀,通经络,破瘀积;红花、桃仁活血化瘀,通利气血;配伍黄芪、桂枝温通行痹,温运活血。诸药以酒为引,入血脉,达病所,共奏“活化”之功。
【随证加减】
治疗周围血管疾患,若患肢局部热甚,感染较重者可加银花30g,公英20g,丹皮15g;患肢冷痛者可加附子6g,细辛3g;患肢肿胀明显者可加薏仁30g,益母草20g,川牛膝12g,赤芍9g。治疗胸中瘀痹,胸痛日久,心血管疾患,本方去水蛭,加柴胡12g,枳壳12g,薤白9g。治疗脑血管疾患,瘀血内阻,肢体不遂,本方加川芎12g,丹皮9g。
【临床应用】
一、大隐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例:梁某,男,38岁。1980年7月21日初诊。患者右下肢内侧时发疼痛,两月前因体劳过多,疼痛加重,不能动作。医院诊为大隐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见面色无华,低热烦闷,舌暗红,脉弦而数。右下肢大腿内侧皮色微红,触之脉管呈硬索条状,压痛明显。治以活化汤加夏枯草30g,令服六剂。
二诊,患肢疼痛减轻,肿胀明显。又以活化汤加益母草20g,薏仁30g,防己15g,令服十剂。8月14日,患者已能自行来诊,诊见:患肢肿胀基本消失,皮色正常,触之脉管索条较软,嘱其遵上方隔日服一剂。调治月余,已参加生产劳动。
二、急性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例:张某,男,21岁。1977年5月11日就诊。一年前,双下肢呈小面积紫红色索条,不痛不痒。近一月,双腿肿胀热甚,多数红色索条隆起曲张,疼痛拒按。诊为急性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潮红,舌胖嫩,脉滑小数。治以麻杏薏甘汤、自拟保元汤加味。
第一方:麻黄6g,杏仁9g,薏仁30g,甘草6g,水煎服。
第二方:银花30g,当归15g,黄芪15g,益母草20g,败酱草20g,甘草3g,水煎服。
上方交替服用,各三剂。
5月16日二诊,患肢热势已退,肿胀减轻,治以活化汤加银花15g,防己12g,薏仁15g,令服八剂。药后,疼痛基本消失,诸证见效。继服上方五剂。
6月3日复诊,患者喜形于色,抬腿示诊,诊见:双腿索条柔软平滑,诸病消除,皮表稍有色素沉着,遂令停药。
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例:赵某,男,45岁。1978年2月19日初诊。该患者1968年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十年来,辗转多方求治,疗效不显。诊见:左足紫暗瘀肿、冷痛,内踝后侧破溃,常流稀水。触其寸口脉沉而紧,趺阳脉消失。诊为阳虚寒凝,气血瘀阻型脉管炎。处方:
第一方:附子12g,白术12g,党参15g,生白芍12g,茯苓9g,水煎服。
第二方:当归30g,丹参30g,鸡血藤40g,地龙12g,甲珠6g,土鳖6g(冲服),桃仁10g,红花10g,黄芪20g,桂枝12g,水煎服,酒引。
上二方各五剂,令交替轮服。
复诊,药后疼痛减轻,余症如前。继以第二方加附子12g,细辛5g,四剂。
三诊,患者自述:服药后,周身活畅,疼痛大减,且破口流水增多,发痒。以上方去附子,细辛减至3g,与阳和汤两方,各十剂,令交替服用。
一月后,患肢局部肿胀消除,内踝破口已有新肉芽长出。触之趺阳脉可及,皮温略低。治疗仍以上两方,嘱其隔日一剂,巩固疗效。1978年10月随访,患者左足破口早已愈合,且行走自如,恢复日常工作。
四、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例:兰某,女,68岁。1981年4月诊。一年前,子宫肌瘤,手术治愈。术后下肢麻木,轻度浮肿。近两月右下肢小腿(腓肠肌)肿胀疼痛,足背肿胀明显。医院诊断为: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诊见:局部压痛明显,屈伸则痛剧。拟活化汤加防已15g,薏仁20g,八剂。服后肿痛减轻,继遵上方加减治之,服药三十余剂,疼痛消失,生活亦能自理。
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例:崔某,男,64岁。患肺气肿八年,肺源性心脏病两年。长年哮喘。时值冬季气候寒冷,气急加重,呼吸困难。诊见:面浮肿,色泽晦暗,口唇青紫,呼吸短促。患者自述:每逢冬季此证加甚,且多伴心悸,胸闷烦满。诊其脉象弦而小数,寸脉略大,舌质瘀紫,舌胖大,舌苔少而不匀。处方以活化汤加减:
处方:当归30g,丹参30g,鸡血藤40g,黄芪20g,桂枝12g,枳壳15g,山甲珠10g,红花12g,杏仁6g,桃仁10g,薤白9g,水煎服,酒引。
嘱其按此方先服两剂,若见效可继续服用。
二诊,患者自持上方,先后服用十余剂,症状逐日减轻,浮肿消失,胸闷心悸大减。又令服上方三剂,并嘱其晚饭少食,自身调养。
翌年初夏,偶遇该患者,其云:此症一冬未再大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系指肺、胸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疾病。肺气肿,肺循环阻力增加,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此症多属心胸气血瘀痹,血行不畅,久瘀成患。此若单以宣肺、平喘、通痹之法,恐难治本。余多年来,辨证辨病相结合,立活血化瘀为主,随证加减,治疗此病,颇有良效。
六、脊椎管狭窄并发症
例:蔺某,男,58岁。1982年3月初诊。患腰腿疼痛六年余,痛甚时不能行走,腰不能转侧,住院诊治。经查:脊椎未发现肿瘤、感染病患。后转至北京某医院,诊为:椎管狭窄。中西医治疗三月余,诸症未愈。诊见:形体较胖,面部潮红,精神疲惫。苦思病痛,询其发病诱发原因不明。每作腰部按摩,疼痛似减。结合西医诊断,余以为此乃器质改变之病症,恐难治愈。然而,其“狭窄”也必有其因,虽西医未作出明确诊断,进一步分析病因,但毕竟有所提示。
试以活血化瘀,通经、养经之血,拟活化汤、芍药钩藤木耳汤两方,令其交替服之,试服。患者服之即效,先后共服二十余剂,诸痛消失。不日恢复工作,已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
久瘀为患,血脉运行不畅,经脉痹阻、失养。此例椎管狭窄诸症,正寓此理。故以活血化瘀,通痹养经,标本兼治,收效。此例提示:治“痹”必解其“瘀”,治“痛”必通其“经”。如此理论,或可成立。
七、中风后遗症
例:郭某,男,60岁。三年前,因突然眩晕、昏厥,入院诊治。经抢救脱离危险,继而出现半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清等症状。西医诊为:脑血栓形成。中西医治疗从未间断,奏效不明显。诊见:患者神色呆滞,肌肉消瘦,口唇紫暗,语言不清。家人代诉,自患此症,感情脆弱,常因小事哭哭笑笑。触其脉象弦细而缓,四肢不温。查血压正常。先予当归四逆汤通经活血,温运气血。
处方:当归12g,生白芍10g,细辛6g,桂枝12g,通草12g,炙甘草6g,红枣4枚,水煎服,六剂。
二诊,脉象略和,肢身麻木,自感瘫身有痛,下肢尤为明显。拟黄芪桂枝五物汤、活化汤两方,令交替服用,各十剂。并嘱加强锻炼。
一月后复诊,患者形若两人,精神很好,虽语言尚不太清,但谈吐不断,自云:服药后大有疗效,已能借杖行步五六米。高兴之余,家属搀扶就地行步、演习,让余亲眼目睹。见收此效,医患双方皆感高兴,遂与之讲解此病机及治疗道理,鼓励患者坚持服药,坚持锻炼。后继以活化汤加减,令其长服此方。经治半年后,已能借杖行走,并能外出旅游。
【体会】
周围血管及其他血管疾患,以其特有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分属为多类病证。然而,从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看,总是与血脉运行不畅或血脉闭阻不通紧密相关。气血的盛衰、血脉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着该类疾病的转归。临证中,根据此类疾患的临床特征,余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办法,逐步确立了以“养”、“通”、“活”、“化”为主的治法,并且多选用虫类药物进行治疗,疗效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