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18种图书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选题目录”|欢迎申报合作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公告》,中华书局有18种图书入选《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选题目录》(共233种),名列前茅。欢迎海内外有志于中华学术外译的专家、学者和中华书局洽谈合作,有意者请邮件联系张萌:zhangm@zhbc.com.cn, 来信内容需包含项目申请人姓名、学校、拟申报选题名称,以及个人和翻译团队简历。2021年集中受理申报时间为9月22日至11月20日,逾期不予受理,具体申报要求、方式和时间期限,请前往《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公告》,网址链接:http://www.nopss.gov.cn/n1/2021/0918/c431031-32231283.html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选题目录(中华书局18种)序号中文原著名称作者或主编可申报文版1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2黄河与中华文明葛剑雄3宋代城市研究包伟民4时空:《史记》的本纪、表与书陈正宏5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邓小南6图文中国史樊树志俄语除外7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英语除外8近代中西医的博弈皮国立俄语除外9正统与华夷刘浦江10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饶宗颐11秦汉儿童的世界王子今12天下一家邢义田13品位与职位阎步克14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于赓哲15六朝佛教造像对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影响费泳16长问西东刘东17国学概论章太炎,曹聚仁18曲院风荷朱良志韩语除外中华书局往年已立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或其他国家级翻译资助类项目,可申报未立项文版,具体选题见下:序号中文原著名称作者或主编已立项文版1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罗志田英语2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葛兆光英语、韩语、日语、俄语3老子注译及评介陈鼓应英语、俄语、印地语、韩语4尚书学史刘起釪韩语5汉语史稿王力日语6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孙机韩语、日语、俄语7《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张国刚韩语8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英语、土耳其语、韩语9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董乃斌英语10禅宗十五讲孙昌武日语11四夷居中国:东亚大陆人类简史张经纬韩语12不只中国木建筑赵广超韩语13道家的人文精神陈鼓应韩语14孟子译注杨伯峻英语、越南语15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彭林波斯语、韩语、越南语16多元文化中的中国思想:21世纪跨文化流通十六讲乐黛云英语17中日文学经典的传播与翻译王晓平日语18中原音韵校本张玉来英语19乡土中国(注解本)费孝通西班牙语20汉语音韵学董同龢英语21中华的智慧张岱年韩语22荀子新注楼宇烈英语23优游坊厢: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闲消费与空间变迁巫仁恕法语24贞观政要集校吴兢土耳其语25十八世纪中朝文人交流研究徐毅韩语26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英语27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俞为民英语28中古文学理论范畴詹福瑞英语29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法语30钓鱼岛列屿之历史与法理研究郑海麟英语31中国绘画史陈师曾韩语项目相关好书,部分推荐如下:

《黄河与中华文明》葛剑雄 著978-7-101-14702-565.00元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什么是黄的,它有变清的那一天吗?本书为葛剑雄教授数十年研究黄河心得所汇,包含全流域地理面貌,河道变迁、泥沙流失的科学分析,阐述黄河如何孕育中华文明、古人对黄河的考察与治理、黄河儿女如何走向全国等,并将历史与现实结合,探讨当下黄河的治理与发展。全书既有翔实数据,又有理论高度,并配有多幅体现黄河真实面貌的精彩图片。

《时空:〈史记〉的本纪、表与书》陈正宏 著978-7-101-13965-545.00元本书按照《史记》的内容顺序,详细介绍了说帝王故事的《本纪》、穿越时空呈现历史的《表》和记录古代各项制度的《书》,分三部分讲故事、说文化。作者以幽默的文风和三十年从教的经验,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入话题:什么叫改朝换代,为什么分分合合总是需要一个王,史上为何大王轮流做,分封与为官的背后又有哪些可说与不可说? 因为《史记》中《表》和《书》文化的深度和难度,即使学者也不容易梳理清晰,而本书作者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以研究《史记》三十年的深厚功力,以读者立场深入浅出的呈现能力,“治大国如烹小鲜”,轻松讲解、故事带入后,令读者豁然开朗。

《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邓小南 著978-7-101-15140-475.00元本书探讨了宋代任官制度的主要特点,例如有关选任的部门与条例,考课法在宋代的施行,铨选中“资”与“资序”系统的并立,铨选中占特殊重要地位的荐举制度,以课绩、资考为依据的磨勘制度,宋代文官差遣除授制度,以及宋代铨选中的诸多矛盾及应对方式等。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追踪当年的选任逻辑,厘清错综表象背后的因由。

《图文中国史》樊树志 著978-7-101-14675-299.00元樊树志教授为满足广大读者对于简明历史普及读物的需求,在毕生研究以及两部畅销通史著作——《国史概要》和《国史十六讲》的基础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精心打磨呈现的一本适合轻松阅读又增长知识的历史读本。这本书在朝代系统的架构下,每一时段选择若干专题重点书写,尽量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内容,力求深入浅出。这本书确实做到了简明而不肤浅,专精而不枯燥。书中图片与文字同等重要,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校订本)梁启超 著  俞国林 校订978-7-101-13940-268.00元《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原是梁启超1923年夏至1924年春夏间,在南开大学、清华学校讲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课程之讲义。作者从“时代思潮”“复古求解放”等理念入手,论述了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清初各学派建设及主要学者成就、清代学者整理旧学的总成绩三大问题。其目的“是要说明清朝一代学术变迁之大势及其在文化上所贡献的分量和价值”,纵横并立,经纬互持,将清代学术置于十七、十八、十九三个世纪的中国学术史发展中,对经学、小学、音韵学、校注古籍、辨伪书、辑佚书、史学、方志学、地理学、谱牒学、历算学、乐曲学、金石学及其他科学等二十个学术门类的成就及各学科概貌做了整体评述和清晰勾划,第一次完整、系统地将其启蒙、发展与流变展示在人们面前。

《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于赓哲 著978-7-101-15083-458.00元当皇帝患病,病痛会让他做出非理性的决定,甚至由此影响一个王朝的走向吗?当诗人患病,他会写下怎样的诗句?当老百姓患病,又会面临怎样的境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历史的车轮往往被不经意的小石子改变方向;疾病,或许就是那颗最常遇见的小石子。本书将疾病和应对疾病的手段作为“读史”的窗口,举凡重大瘟疫、防疫措施、古代医疗系统、长生药与政治、性病与青楼文化、神秘而虚无缥缈的蛊毒与瘴气、古代外科手术尤其是华佗事迹的真假、割股疗亲是否真有治病功效……从中不仅要看到疾病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还要看到人们为了对抗疾病、追求健康与长生时采取的种种手段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疾病对古代中国思想的冲击,对许多人人生的改变。

《六朝佛教造像对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影响》费泳 著978-7-101-15046-9198.00元对于中国佛教艺术与域外关系的研究,人们大多关注来自印度的影响,少有研究中国佛教造像的对外输出。以往由于佛教实物的缺乏,无法验证古文献记载中六朝佛教文明的辉煌,导致对朝鲜半岛、日本早期佛像来源的认识,多注重北朝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南朝佛教造像的新发现及相关研究的深入,有条件进一步论证在汉传佛教文化圈形成过程中,南六朝的主导性作用。本书对中国与海东地区佛教造像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着重探讨东晋、南朝的佛像样式特征,及其对朝鲜半岛三国时期、日本飞鸟白凤时期造像的影响和传播路径,确立六朝在东亚佛教艺术中的先进地位。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孙机 著978-7-101-09981-298.00元《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所讲涉及农业与膳食、酒茶烟糖、纺织服装、建筑家具、交通工具、冶金、玉漆瓷器、文具乐器、武备以及科学技术等十个方面,基本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的物质文明。书中用到的几百幅线描图,均为孙机先生亲笔手绘,画面生动,解说性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有大家的底蕴,却运用晓畅的文笔,内容朴实、准确、系统。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张国刚 著978-7-101-11947-348.00元张国刚教授潜心研读《资治通鉴》数十年,以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宽度、贯通古今的思维高度,精心选取《资治通鉴》中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二十个关键点,以现代思维总结文化精髓,以生动语言讲《资治通鉴》里的经世治国、修身用人之道,历代政治得失、世事兴衰变迁之迹。《〈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从《资治通鉴》的文本出发,以影响家国大政的关键点为关照,生动、简明地讲述了从春秋前期的三家分晋到大唐盛世的终结的中国历史,书中不仅有忠于原典的历史场景再现、人物言行钩沉,更有张国刚教授独到深刻而妙趣横生的分析讲论,令一部体量浩繁的古典文献《资治通鉴》一变而为轻松易读、精辟通达的历史读物。是一部当代大家讲解历史名著的经典之作。

《孟子译注》杨伯峻 译注978-7-101-13763-736.00元《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经济、教育、哲学、伦理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是儒家基本经典,影响深远,古往今来,注家众多。杨伯峻先生的译注本,注释简明精准,译文平实晓畅,通俗易懂,是当代影响力极为广泛的《孟子》读本。其不仅可为一般读者提供学习、阅读上的便利,亦可为专业研究者提供一些思索和参考,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

《乡土中国(注解本)》费孝通 著  岳永逸 注解978-7-101-14429-125.00元《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研究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一部名著。作者基于自己田野调查的丰富积累,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分析,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作为社会学本土化的重要论著,《乡土中国》对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具有开创性意义。(统筹:陆藜;编辑:白昕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