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田文是战国时期的齐国贵族,因为被封在薛邑,又被称为薛公。也是在战国四君子当中,唯一一个在后世评价中存在分歧的人物,司马迁说他是贤者,荀子说他是篡臣。
孟尝君能够发迹的原因,一部分得益于他身上有着齐国王室血统,因为其父亲田婴的关系,他在齐国王室当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不过田婴的儿子足有四十多个,而孟尝君田文并不是正妻所生,他最终又是如何继承了田婴的封地?
据记载,田文出生后田婴一开始甚至要将他丢掉,田文的母亲偷偷将其养大,等他长大之后才引见给田婴。田婴见到田文后,便质问其母亲当时为何没将孩子扔掉,母亲还没说话田文就扣头反问田婴,为何不让养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田婴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和门户一样高,会害死自己的父母。田文继续反问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还是门户决定的?田婴沉默不语。接着田文又说,如果人是受命于天,又有什么必要忧虑,而若是受命于门户,将其加高不就行了。田婴想不到该怎么反驳田文,于是他呵斥田文让他别再说了。没多久田文又问田婴,说应该怎么称呼子嗣,从孙子一直到玄孙,玄孙之后田婴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就在此时,田文便向田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您为相多年,侍奉三代君王,期间齐国的疆域没有扩大,而家中私财却积蓄万金,门下看不到一个有才能的人。我听说将门出将军,相门出宰相。如今父亲的妻室可以践踏绸缎,而那些士人却连普通衣服都穿不起;家中的仆人可以糟蹋粮食,那些有才之士却填不饱肚子。而父亲您现在还在为了那些不知道叫啥的人积累财富,却忘了齐国现在正步入末路,我对此感到奇怪。”
田文语出惊人,让父亲田婴从此改变了对其的态度,并逐渐接手家中的大小事务。自此以后,出入田家的宾客一天天多了起来,络绎不绝的来访人士,将田文聪慧宽仁的名声传到了其他诸侯国。而田婴也在众人的请求下,将田文立为接班人,之后田文就继承父亲的封地薛邑,称薛公,号孟尝君。
孟尝君同战国四君子里其他三位一样,都善于礼贤下士,不过只有孟尝君善于得到这些人的真心对待。史书中记载了秦昭王同孟尝君门下食客公孙弘的一段对话,秦昭王问薛地有多大,公孙弘回答说只有方百里。秦昭王又说秦国的疆域纵横数千里,孟尝君只有区区方圆百里的地盘,凭什么来为难秦国。
公孙弘回答说秦王不好养士人,而孟尝君喜好养士,秦昭王便不解地问孟尝君是怎么个好养士。公孙弘说孟尝君门下有一种守持节义的人,不向天子称臣、不同诸侯交友,这样的孟尝君那里有三人;一种是善于治国,其能力能当管仲和商鞅的老师,君王只要听从便能够成就一番霸业,像这样的孟尝君那里有五人。接着公孙弘就开始威胁秦昭王说:“还有一种是充当使者,即使遇到麾下将士无数的君王,在受到侮辱后能退下举剑自刎,但是一定会让自己的血溅在对方的身上,就比如我这样的,孟尝君那里有七人。”
公孙弘的言外之意,就是他不满秦昭王对孟尝君的轻视,如果秦昭王还要继续看轻或侮辱孟尝君,就要把自己的血溅在秦昭王身上。公孙弘说的这几种人,其中可能存在着夸大之意,但是他在一国之君秦昭王的面前,依旧敢以命相逼来维持自己主上的名誉,可见孟尝君确实善于笼络门下食客之心。
春秋战国时期有在门下养士的风气,而最早开创号称“食客三千”这一大规模养士之风的,就是这位孟尝君田文。
秦昭王为了得到孟尝君的帮助,不惜把泾阳君压在齐国为质,也要换取一个见到孟尝君的机会。孟尝君在到达秦国之后,就被秦昭王委任宰相一职,但是此举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孟尝君是齐国人,在考虑事情上必然会以齐国为优先,其次才会轮得到秦国。秦昭王因此将孟尝君囚禁了起来,想要除掉孟尝君,他用不了的人也不会让齐国得到。而孟尝君的食客们就找到一位愿意帮助他们的人,这个人是秦昭王的宠妾,只是需要孟尝君献给秦昭王的那件狐白裘做交换。这孟尝君门下刚好就有一位能力不咋地,却善于偷盗的食客,于是就盗来狐白裘解救了孟尝君。然后孟尝君就改换姓名逃了出去,在到了函谷关的时候天还没亮,秦国规定鸡鸣之后才能打开关门放人通行。此时秦昭王已经后悔放走孟尝君,派来追捕的人正在路上赶来,孟尝君对此焦急万分。但他门下的食客当中,还有一位能力差,却会学鸡叫的人才。这个人一学鸡叫,附近所有的鸡都开始叫了,孟尝君因此出关得以返回齐国。之后人们都对孟尝君这种不拘一格广招宾客,又不根据其能力好坏区别对待的做法佩服至极,许多人也争相效仿他“食客三千”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