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期待的大学生活
一月十二号,我考完了最后一场英语听力。
走在湖边鹅卵石铺成的小道上,可以清晰地看见敞亮的图书馆二楼仍在奋笔疾书的同学,这像极了一年前高中教室里的我们。
高中三年是青春中最柔软的三年。这期间有欢声笑语,有黯然神伤,有痛哭流涕,有郁郁不得志,但好在,我已然是一个过来人。
我记得高三刷过的高考题,写不完的文综卷,还有最可爱可敬的老师。我带着这些宝贵的记忆,来到了我的大学。
九月,我来到珠海,飞机下地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这里就是我另外一个家了。机场离学校很远,这段路程足够我胡思乱想。
七月成绩出来的时候,只是一个一本线上的成绩,为此我忧伤了一段时间,觉得对不起我的高三,对不起我天未亮就早起的日子,对不起我做过的题和参加过的考试。那又能怎么办呢?复读吗?可是我承认我怯懦,我没有重来一次的勇气。填志愿的时候,一家人为此焦头烂额。翻参考书,上网研究了三天以后,我毅然填了这个占地五百多亩的亚洲最美山谷大学。因此,我才能走在珠海的街头听闻海风。
事后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被北师大收回去的校区为了与985相匹配,拥有良好的师资和严格的管理。
十月,我渐渐适应了南方的生活。同学们都一股脑地加入社团,本以为会潇潇洒洒,可惜最后都无疾而终。我比较佛系,只加入了一个,并且坚持做到极致。
这学期,我跑人物采访,熬夜整理录音稿。我跑活动稿,写刘同签售会,听他心酸苦楚的前半生,扶摇直上的后半生。
写新国辩,听川大北大港大等高校的辩手们舌战群儒,听黄执中独到且犀利的点评。
写莫言见面会,听莫言爷爷亲切和蔼地讲他的写作之路。
写中俄文学论坛,听格非和苏童讲写作经验和文学前景,带着同声传译听《十月》杂志主编伊琳娜的感言。
年终,我得到了我的记者证。但是我得到的,远不止这一张薄薄的纸片。大学选社团,在精不在多。
十一月,我两门外教课结课了,因为老师要回加拿大过年。这是我第一次写结课论文,全英,五千字,两篇。我用了三天的时间整理ppt,一天的时间温习了笔记。熬夜用蹩脚的英文写着深刻的文献。好在,绩点4.0的结果我很满意。
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汉语的期中考试,草草复习了一天,成绩是班上第三。我很喜欢我的现汉老师,她刚刚出了一本书,以此记录她在西班牙两年的支教生活。曾在清华讲台耕耘多年的她,讲授的课也是那样生动精要。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在大学,遇到了亦师亦友的良师。
这一年,越读书上课,越知道人的卑微和庸常,并在这个挣脱卑微和庸常的过程里感到妙不可言。关于那遥不可及的智慧,仅仅是朝向它时,就能感到自身的飞跃和快乐。
十二月,我对着全英的社会学课本为难。我必须背下这些晦涩的名词解释才能顺利通过我的考试。我每天早起,背一个小时再休息,仿佛回到了高中早自习的日子。当然也有人依旧睡到中午,打着游戏,追着剧。考试结果怎样,我不去过问但料想不会太完美。
我也有一段迷茫的时间,整天无所事事,浪费人生。因为我知道高中那样拼死拼活的学习,换来的不会是安逸的糜烂生活。室友找了份兼职,没课的时候就去上班。我生性懒惰,不想走那么久的路只为了微薄的薪资。跟朋友提起这样的生活,她说你就写写东西看看书呗。
我很羞耻,说不出我已经多久没有写除工作以为的东西,我感到我的文笔在飞速退化,我怕我写出的东西只是被我抛弃的垃圾。我都快忘了曾对着未入决赛的成绩悲伤的落泪。我明明有大把的时光却错过了我最喜爱的新概念作文参赛时间。为了弥补,我咬咬牙狠心买了价格偏贵的kindle。我打开网盘装了满满376本书,安慰自己也许这样就能填满空虚的内心世界。
经历了抢课大战,在天台看了一场流星雨。终于到了一月,大一上学期的尾巴。南方的正午还是艳阳高照,我穿着蓝色迷彩军训服在操场上听教官分享经验。阳光把我包裹,每一次呼吸都在提醒我,以后有以后的崎岖和漫长。
其实每个人在路途上都有欢声笑语,有黯然神伤,有痛哭流涕,有郁郁不得志。但千万记得,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作者简介:余梦,女,出生在二十世纪的尾巴上,有比脸还大的文学梦想,热爱萌芽收获新概念大赛。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