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逃婚奇遇(上)
逃婚奇遇
文/出泥不染
人生就如一本书,书中有跌宕起伏的波折故事,也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绚景。不想让故事波澜不惊,只是想记住每一个瞬间的感动。和大多数的人一样,我也有许多忘不了的辛酸故事萦绕心中。更有值得怀念珍惜的美好时光让人久久难忘,只愿借此机会,将一个个触动心灵的过往片段,一一道出与人共享。
一、逃婚
上个世记八十年代,应该说那是一个早婚的时代。一九八三年,23岁的我可能就是一个〝剩〞人了,因为和我同龄的人,或比我小的女孩子,基本都名花有主,或为人妻为人母了,就是比我小两岁的妹妹,孩子也都周岁有余了。面对这样的〝剩〞女在家,这的确也成了家人的心病,于是各种好言相劝的言辞也不知听了多少,有几次哥哥都在我面前说了警示的话:树大乘凉,女大填房。开始不懂,说多了我就问啥意思,才知道女人大了不出嫁,最后只有嫁给二婚的。唉!真不知女人为什么大了会有这么多麻烦事,干嘛非要嫁人呢!一个人不是很好吗?当然我这种个人的观念与想法,是扭不过社会的趋势与滚滚潮流的。
为了不让更多的好心人再为我操心,也为了能让家人那颗悬着的心放下,索性就先〝认领〞一个摆在那里,这样至少可以安扶一下那些为我焦虑的人们,让他们知道我也有主了,就不必在为我挂心了,这样我也就能清静一下,不必为那些好心的人烦神了。于是姑姑上门介绍一个,父亲二话没说就同意了,理由是:亲姑姑不会害我的。至于那男孩是啥样,我一点都没放在心上,因为那就一摆设,我的心根本就不在那事上。
至于我的心为什么没有婚姻这二字,没人知道也没人能够理解,这秘密一直深埋心里。我知道,我的人生很坎坷,从小受苦受穷,看了多少人的白眼,受过多少人的欺负,有时甚至连至亲都睢不起,这样的眼神与委屈,每受一次都会在心里留下烙印,于是就在心中喑喑发誓:一定要发奋,要活出个样儿给自己看看,让那些曾瞧不起我们的人看看,我的脊梁是硬的,能扛起千斤疾苦,也照样能将疾苦踩在脚下,然后让这些成为我的脚垫助我成长,促我起飞!我知道,要想实现这样的梦想,唯一的办法就是虚心学习、学习、再学习!争取让自己在社会中成为有用的人,脚踏实地,干出一些事,让事实证明,我不会让那些眼高手低的人,永远瞧不起!就这样,在我心中就暗暗埋下发奋的种子,想用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或许心中有了这个美好的志向,所以,所有的方向都在朝着这方面努力。也许是从小特殊环境的锤炼,铸就了我一颗不屈不挠,顽强进取的心性。凡是不达目的不摆休,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黄河心不死,以成了我性格的特征。想一下如果在这个时候,把我怔怔地往婚姻的牢笼里硬按,把我捆在所谓的〝家庭〞里,去过着千年不变的、只能围着锅台转、相夫教子的女人生活,这样束缚的捆绑早晚还不把我活活的折磨死,因为我的心根本就不在那里,这样违背心性的活着,不是一个渴望自由的我所能接受的。所以拒绝婚姻,也成了我反坑封建束缚,渴望自由生活的第一个勇敢决择,无疑这也成了我的一大难关,所以当我逐渐成为剩下的人时,不免又成了人们〝操心〞的焦点。好在临时想出这样一个办法,确实也省了不少烦扰的心。
好景不长,刚进初秋,大概在八月份,那家人就说下礼要求结婚,这可难坏了我这个无心的人。为了让他知道我的心思,并让他死了这样的心,于是就找机会向他表明我的心意,并诚恳地向他表示了歉意。可是一根筋的他却死心踏地的认同了我就是他要的人。(其实他就一老实人,没有多少言语,也属忠厚老实的那种。)看他如此地认死理,于是就在心中盘算着各种摆脱婚姻的理由与方法。各种办法想了都不行,好!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就在心中暗暗地寻思着,怎样在结婚的那天半路逃走。
这样的想法在心中挣扎了很久,冷静下来想想这样更不妥,如果这样两家都不好交待,弄不好可能还要成为仇人,甚至还会殃及更多,何况两家人都是那样的本份老实,我又怎能忍心伤害呢!想来想去,还是将问题缩小到最大化为好。于是就把我的想法给双方老人表明,被迫之下只有退婚。这样一来我的日子可想而之会是什么的待遇了。
这事之后,我几乎成了家里厌弃的人,一是得罪了亲姑姑,成了在亲戚面前无法交待的人,还有就是如果不出嫁,也就成了家里多余的人,于是又一轮的提亲游戏再一次地上演。
因着种种的压抑无人理解,心中的苦痛无法排解,满腹的志向无以释怀,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有句话说得好: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壮志未酬的我,首当其冲的选择了前者!于是,蓄谋已久的逃婚决定终于在万念俱灰的压抑中暴发了!在一个黑暗的夜晚,我悄悄的收拾点东西,把所有的书籍裝进一个纸箱里,就这样,一个勇敢的女孩,脚踩一片黑暗,肩背一腔热忱,怀着美好的愿望,朝着希望的朝阳拼进,如一只在黑暗中穿行的孤雁,悄悄地消失在寒冷的黑夜里……
本文网址:http://www.szlingb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714&extra=page%3D1
(本文作者系灵璧大庙人、灵璧家园网知名写手朱现凤女士)
(作者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