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随笔】梦里,我又见到您


梦里,我又见到您

——谨以此文怀念去世两周年的母亲

文/孙孝斌



母亲,我又见到了您。在梦里,您对我微微笑着,笑容清晰而明朗,一如生前,您还在我的身旁。

很长一段时间,您活在我周围的气息里。吃饭时,您在对面看着我。睡觉时,您在梦中拍打着我。开车时,您在周围护佑着我。您成为一种光芒,一种气息,一种无处不在的存在。在这种光芒的沐浴中,我有时会心痛如绞。我不知道无处不在的母亲是否看见?是否会用您温柔的手掌为我拭去泪水?

四十多年前,您带年幼的我去程庙(西边约5里地的村庄 )听戏(后来听妈妈讲此事给别人听才回忆起当初的情形),那时还很落后,很少文化娱乐。吃过晚饭,您驮着我走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翻越一条沟渠时,您一跤摔倒在沟底,夜色漆黑,我非常害怕,母亲强作镇定。我说:“俺娘,我不怕”。您随即说:“乖儿,咱不怕、不怕”。我们娘俩爬出沟渠一路鼓励着继续走。这成为您在亲友面前夸耀我聪敏懂事的故事之一。

母亲最疼的孩子是我,我小时在家里地位“显赫”。我是老小,兄弟姐妹七个,哥哥姐姐们都宠着我。长姊、长兄都大我近二十岁。小时候,把我当作“小把戏”。我怎么耍赖哥哥姐姐们都依着。好吃的我先吃,但凡有哪个和我“过不去”,有母亲罩着,谁也不敢拿我怎样。现在想来,多么甜蜜。

母亲勤劳能干。到生产队干活当劳力挣工分、耕种管理几十亩地、酿酒、上街卖花生等。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变着法子弄出可口的饭菜供一家八九口人吃。还承担起 “上山下乡”工作队的伙食(记得当时有教委的李成哲、张电云、会吹号的小张)。猪肉烩萝卜,锅圈贴白芋面喝饼、萝卜丝下豆面条,手艺让工作队的成员们赞叹不已。               

母亲没上过学,老人家出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虽然不识字,但她用自身的善良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不胜枚举。

七十年代生活艰苦,大家都吃不饱饭,更不要说细粮了。她那时省下一点粗粮如白干、玉米等无偿给左邻右舍度日;无偿资助程庙我远房的姨家;听年纪大的老人说,远房加生叔结婚时,母亲答应结婚当天将他们的婚房安在我们家,还借被子给他们新婚用,否则媒婆说这门亲事就不成;多年照顾村后面的瞎五保户,母亲经常使唤我给她送饭。

母亲虽然在物质上接济别人,自己克勤克俭,从不多花一分钱。听父亲说,解放前他和母亲一起做生意,到宿县(现在叫埇桥区)的褚兰、栏杆卖花生,凌晨披星戴月去赶集,中午一个烧饼也不舍得吃,晚上回家弄点野菜兑一点面全家一起吃,这一顿晚饭是他们这一天的第一顿饭。

1958年灵璧县园艺二厂召集我们村劳力去挖树坑,挖够标准和个数的,每天管饭或给两个生的馍剂子。母亲选择带馍剂子回家。她说:“我自己吃了算什么,两个生馍剂子拿回家加青菜够全家糊饱肚子了”。

母亲时常教育我们怎么做人,到现在我仍受益匪浅。从小她就教育我们要廉洁自律,我刚刚上班时,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你不要沾公家的钱,不该拿的不能拿,你父亲干了一辈子,没犯过一点错误,你要注意再注意。”还教育我:“要知足、做好自己,不管从事什么岗位,都要为老百姓办事。”他们还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告诫我,谁谁犯了法,做了牢,你要注意等等。我谨记父母的教诲,一刻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把这些话当作终身受用的座右铭。

父母亲去世前将近百岁,经历了封建社会、解放前、社会主义新时代。但他们的思想不老化,特别能与时俱进。在她(他)们的死后安葬方式上,态度很坚决:不管别人怎么办,我们坚决按上级政策要求进行火化。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响应政府的规定,最大程度上支持了我的工作(我从事民政工作),所以我从内心默默感谢两位亲人。

我们是一个26口人的大家庭,多年来各个小家都非常融洽。妯娌之间也是相互帮衬、帮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父母起到关键作用,他们是调节器、平衡棒,各个小家庭之间一点误会、争执,他们都通过说教、沟通的方式达到矛盾消化于萌芽状态。

一直以来都想把父母教育我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让小辈们受教。但他们在世时,我不敢写,恐怕写成人生总结。迷信的说法会“折寿”。父母现在离我而去,带走我的无限思念。每每想到他们,我都自责:他们的匆匆离世,或许是因我能力不够、或是我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未能为他们治病延寿;在他们最需要我在病榻前照顾时,我却因为工作繁忙和儿子的高考在即无法分身。“子欲养亲不在”,它成为我心头永远的内疚和伤痛——虽然我知道父母在天之灵能原谅她这个不懂事的孩子。

孝斌写于2018年3月2日深夜

作者孙孝斌

喜欢文字,热爱生活,闲时聊以自娱

灵璧县下楼镇民政办主任

(0)

相关推荐

  • 那些事儿丨蔡进步:没有父母的老屋

    今天一大早,我和几位同事从矿上赶往一座遥远的村庄,去参加一位工友母亲的葬礼.坐在车上,跟一位工友聊天,我才知道.我们去的这个村子,离我的老家不到十五公里. 以前,我每次到离家乡不远的地方来,总是想起老 ...

  • 梦里一枕高粱红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梦里一枕高粱红 文丨崔向珍     摄影丨刘文明 成熟的秋风一遍遍地吹,村子西南的高粱地一片 ...

  • 朗诵||梦里的母亲

     梦里的母亲 张荣农ll福建 噢!母亲 您常常折返到我的梦里 如春风缕缕 吹皱了一池平静的湖水 您去四弟家才半年之久 于我,仿佛半个世纪的长度 一扇温暖的门 在我的梦里始终开着 梦和叹息的中间 飘着您 ...

  • 【灵璧随笔】灵璧姑娘梦里的边城

    梦里的边城 文/天空蓝 水真情的清,天空真情的亮. 烟柳轻抚水面,翠翠年少. 我从边城走过. 崎岖的小路旁,我摘满怀的荆棘花. 赶往边城边上. 那里怎样?! 我想: 那里白兔傻傻的立我前方的路上. 那 ...

  • 新人驾到:​母亲,梦里我又遇见你【秦先云】

    (我的母亲)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最柔软的地方不能触碰,一旦触碰,就会心痛,以至于泪流满面.不能自已,对于我,就是母亲.母亲去世已过十年,我的心中有万般思绪,却没有勇气来书写母亲,因为每一次提笔 ...

  • 在梦里我又回到难忘的故乡,老歌《小村之恋》萨克斯简谱示范演奏

    在梦里我又回到难忘的故乡,老歌《小村之恋》萨克斯简谱示范演奏

  • 随笔 | 梦里往事知多少

    Merry Christmas 1 常常做梦,常常品味梦.越品味,就越觉得人生的无常和无解.台湾作家张大春说:"终人之一生,总有些在现实中显得最不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获得解答."他认 ...

  • 随笔||梦里三问吴孟达

    梦里三问吴孟达 吴德君||湖北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活着就好,且行且珍惜. --题记 2021年2月27日,中国香港著名喜剧之王吴孟达先生因癌症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71岁生命终结. 昨晚,时光机再一次 ...

  • 灵璧,梦里老家…

    梦里故乡 文/小四姐 午觉醒来感觉很疲惫,做了一个梦. 场景应该是老家不远那个破败没修复前的粮站,儿时经常玩耍的地方,那里住着吃公家饭的一群人,也有不吃的,衣着打扮就连脸色神情好像都与我们不同,光鲜亮 ...

  • 哆啦A梦里第一次见到静香打人,原因蛮搞笑

    提到<哆啦A梦>里边的静香,不知道大家的第一映像是什么?在我的感觉中,她就是一个长相可爱.努力学习的乖乖女,虽然也有爱洗澡爱吃红薯拉小提琴很难听等等的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的特点,但是总的来说 ...

  • 音画-《又在梦里见到你》 - 孙玉/任妙音

    音画-《又在梦里见到你》 - 孙玉/任妙音

  • 蔡虹随笔‖爱上了你给予的童话,摇摇椅的歌声在梦里欢唱。

    其一 满山遍野的绿,深藏了灼灼的花.我却闻到了你的气息.于是,有了雨后春笋般的期待. 水是你暂时的缺陷.我知道,不久的将来,会有泉流涌动. 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会好的. 其二 选择了遗忘,只因为那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