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怀学:金沙江上的推溜人

罗怀学,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

作品获奖:

2000年《布朗族少女》 获“第七届亚洲风采”华人摄影比赛社会生活类二等奖;

2003年《童年时光》 获台湾“千禧之爱”世界华人摄影比赛金翼奖;

2003年《二十一世纪的刀耕火种部落》 获“第十届亚洲风采”华人摄影比赛社会生活类三等奖;

2004年《跳皮筋》等五幅作品 获“第三届奥地利国际摄影沙龙”入选奖;

2009年《布朗山中》获首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入围奖;

2012年《似水流年》获“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一条大河”最佳摄影师提名奖。

作品参展:

2007年《布朗山中》 参加山西第七届平遥国际摄影节作品展;

2011年《似水流年》 参加第三届大理国际影会作品展;

2012年《似水流年》 参加上海第十二届国际摄影节作品展;

2012年《似水流年》 参加第二届西双版纳国际影像作品展;

2012年《似水流年》 参加第十二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三人联展;

2014年《金沙江上最后的推溜人》参加第三届西双版纳国际影像作品展;

2014年《金沙江上最后的推溜人》参加“前后左右——云南中青年摄影艺术家当代影像”提名展;

2016年《故乡的码头》参加第四届西双版纳国际影像作品展;

2016年《布朗山往事》参加首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展最终入围20组作品展并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

作品出版:

2013年《布朗山纪事》摄影集出版;

2017年《故乡》画册出版。

作品发表:

摄影作品曾载于《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摄影家》《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报》《上海外滩画报》《麓客》《艺术云南》等数十家报刊。

罗怀学 | 金沙江上的推溜人

溜,即溜索。是金沙江中下游一带老百姓自己筹资架在大江两岸悬崖峭壁上用来运人载物的溜索的俗称,为顺口,老百姓习惯叫它“溜”,城里人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空中渡口”。意即:从空中渡人载物的场所。
金沙江中下游的四川大凉山以及云南滇北地区是典型的地质断裂地带,从空中俯瞰,整个地形、地貌被大自然刀切斧削得沟壑纵横,大江两岸山峦起伏,重岩叠嶂,峡谷丛生,许多峡谷江面到山顶垂直高差达千米以上。高山、峡谷、暗礁,犬牙交错;坡陡、谷深、水急,山高水长,江水一路奔腾至此,受大山的阻隔,峡谷的挤压,滩高水深、水面狭窄、江水湍急,形成许多无法逾越的天堑,江水蛇形般在大山峡谷间千回百转流淌百公里后,一路向东流去,祖祖辈辈生活在大江两岸的老百姓只能望江兴叹!
江水流经之地,多为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环境恶劣,大江右岸的云南一侧,许多地方更是悬崖绝壁,连绵不断,人迹罕至,更不用说通车路。地名多以“坡”“岩”“沟”“峰”“梁”命名,“钻天坡”、 “吊岩”、“手扒岩”……即:吊在空中,用手扒着才能攀上去的岩子。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云南省昭通市的巧家县、永善县、昭阳区与四川省的宁南、布拖、金阳三县以江为界,隔江相望。2000年以前,两百多公里的大江两岸,仅有一座公路桥贯通南北,两岸老百姓许多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甚至没去过县城,连乡镇也很少去,终老一生。但从古至今,两岸百姓从未放弃过渡江梦想,渴望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先民曾用竹筏、木船、吊桥、单绳溜索与大江展开过殊死的博弈,都无疾而终。老百姓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终于从矿山运矿的缆车上找到灵感,在大江两岸悬崖绝壁的地方,拴上两根钢绳,再用钢筋焊个溜篼(铁笼),溜篼上焊两个滑轮挂在钢绳上,用力一推,来回滑动,一个简易的溜索就造好了。能滑动,不等于能过江,要过江,必须得有动力,没电、没柴油机,哪来动力?只能靠人走在钢绳上,耍杂技般把溜篼推到对岸。人工推溜,获得成功!为把稳起见,先运瓜果,后推牲口,确认安全后确定运人。金沙江山高谷深,江风肆虐,有时会把溜篼吹来朝天,为减少风阻,避免溜篼被风吹翻的危险,溜索溜篼从密封式,改成格栅无顶半封闭式,运行更安全、平稳;钢绳由两根改四根,动力由人推,改成电动推、柴油机推,溜索的安全、实用性大幅提高。从上世纪90年代起,老百姓便自己凑钱,在金沙江两岸架起了几十座过江溜索,少者三五万元,多者几十万元。过溜收费从几角一块涨到三块五块不等,有的甚至上百元。从此,两岸百姓借助溜索纷纷走出大山,开阔眼界。
当地百姓把溜索叫“溜”,过溜索叫“推溜”。推溜,是金沙江上风险极高的行当,命悬一线。推溜人没有任何的安全防护措施,双手必须牢牢抓紧溜篼,徒步走在钢绳上,推着溜篼往前走,在上百米高空徒步行走,一失足,葬身谷底。坐溜人同样面临风险,行至江心,遇到江风,或机械故障,进退两难,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会把人吹成“美丽冻人”,老百姓管不了这些,他们只有一个愿望,把农副产品运出大山,换回生活必须的油盐酱醋,把日子过好一点。溜索成了两岸老百姓交通运输、红白喜事、婚丧嫁娶、走亲访友、渡江出行,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一直运行在山间峡谷。
随着金沙江中下游四大电站之一的溪洛渡电站2013年5月蓄水发电,蜿蜒百余公里的江面,将变成继金沙江下游向家坝电站蓄水发电之后又一个“高峡平湖”,老百姓建在两岸悬崖峭壁上的几十座在运、停运的溜索将被淹没,永远横卧湖底,变成一座座水下之溜,中国交通史上一段传奇的运输史话也将永远尘封在江水里,鲜为人知!老百姓与金沙江相依、相存、相博留下的一个个凄美的悲情故事,已将永远铭刻在两岸百姓的记忆之中,挥之不去!
为抢救性拍摄金沙江中下游老百姓架在大江两岸的溜索,我从2011年至2017年,先后数次坐班车、自驾车、骑摩托车、徒步,行程达10000余公里,对在运行的、停运的22座溜索进行了实地拍摄。2013年4、5月间,我两次翻山越岭200余公里山路,对仍在运行的14座溜索的部分溜索主人进行了拍摄,采访到了金沙江溜索从无到有,由盛到衰,直至消亡的第一手资料,并以专题的形式加以呈现,组照《金沙江上的推溜人》受邀参加“西双版纳国际影像”等国际影展,并在多家报刊上发表。
受访者口述辑录(仅为口述,真伪待考):
荒田坝溜坠江事件:荒田坝溜曾发生一起溜篼坠江事件,八人坠入江中,除一学生幸免遇难,其余七人失踪;
羊圈溜溜篼翻江事件:金沙江发洪水,羊圈溜停推,两个四川村民翻进溜篼,试图过江,溜篼迅速滑至江心被洪水掀翻,两个村民失踪,溜主变卖全部家当,赔偿对方,最后家里仅剩的一只公鸡、一碗米都被对方拿走,才算了事;
黄坪镇钢索吊桥翻桥事件:江风将钢板桥面掀翻,吹掉一块钢板,两个不知情村民夜间过桥,不慎掉入江中失踪。从此,江上所有钢索吊桥桥面不用整块钢板铺设,而改成一条条的钢片铺设而成;
木船首航白鹤滩失事:一艘新制木船从巧家葫芦口下水试航,行至白鹤滩江面,滩高浪急,船体失控,撞上江心凸起巨石解体,部分船员自救成功,其余十余名船员失踪。

温馨提示:图片横屏观看 效果更佳


  罗怀学摄影作品集  

罗怀学《故乡》签名版  198元(包邮)

出版: 云南美术出版社

印刷: 昆明美林影印包装有限公司

开本: 889mmX1194mm   印数:1~1000

版次: 2017年05月第1版

ISBN   978-7-5489-2587-3

▼▼

罗怀学《布朗山纪事》签名版  110元(包邮)

欲购请加微信(扫描下方任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