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一生最后的岁月

文/江南之春

文章提示:

这是一篇向一位时代大艺术家致敬的文章。

徐悲鸿先生作为“现代中国绘画之父”,其艺术对我国美术历史影响是至深至远的。其绘画艺术的精湛宏阔,无须我来多说。他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其艺术主张随时代之发展而或有可商,唯先生之爱国爱民之精神、崇高之人格与博大之情怀,虽历千年亦可与日月争辉。

徐悲鸿先生一生近乎完人,笔者今选取其生命中的最后五年,写成一文。头条读者的朋友们静心一读,必有所得。

徐悲鸿先生中年时的照片

1948年,是徐悲鸿先生十分忙碌的一年,人民解放战争捷报频传,全国的解放战争已经箭在弦上。

同年的11月,徐悲鸿先生从国民党的报纸上了解到,辽沈战役以国民党军队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东北三省全境解放。徐悲鸿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从有关渠道获悉,北平、天津的解放也是指日可待。

看惯了国民政府的腐败与软弱,积贫分弱的中国太需要一次彻底的变革。徐悲鸿先生一生太爱自己的祖国,期待自己国家强盛与人民的康宁幸福。

从他们那个时代过来的知识份子,但凡有爱国心者,无不期盼有一天中国强大起来。

1948年底,东北的炮火与硝烟早已让北平城中一批国民党要员如惊弓之鸟,开始纷纷撤离北平,城内一片混乱。

国民政府的教育部则通电北平各大专院校南迁,各行各业杰出人才南下。时任北平艺专校长的徐悲鸿坚决抵制,拒绝南下。他不仅要自己留下,而且让身边的吴作人、叶浅予、李桦、侯逸民、王临乙等人,还有他敬重的齐白石老先生等人都留下。他要把一个完整的北平艺专交到不久就要诞生的新中国人民手中。

徐悲鸿先生的坚决留下,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的恫吓。国民党见徐悲鸿不肯南下,又提出给他一大笔外汇,让他出国去办画展。因为此前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先生,曾代表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敦请过几次徐悲鸿再去印度举办个人画展,以再添中印两国人民之友谊。

上图:1941年11月,徐悲鸿先生应诗人泰戈尔之邀去印度加尔各答的圣地尼克坦举办个人画展时,与泰戈尔的合影。这次印度之行他与诗人泰戈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但是,国民党的一切要求都被徐悲鸿拒绝了,他知道未来的新中国需要他,他要在北平迎接解放的到来。

11月29日,平津战役已经打响,29个小时后,天津解放。此时身在北平城的傅作义将军再已不抱什么与解放军决战华北的幻想,对于搞个什么华北民主联合政府的事也不再抱有奢望,等待他的是如何体面结束战事,接受我军对其部队的改编。

不过,在接受改编之前,傅作义也幻想过在北平进行抵抗。但是他深知这样的后果:千年文化古城北平将会毁于一旦,对历史交待不了;同时开战后铁定失败的命运下,他与他的部下将要接受人民政府与历史的审判。

为此,他在中南海内召集了一个北平知识文化名流的会议,表示要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

会议上安静得可怕,只见徐悲鸿先生第一个站了起来,以坚定有力的声音说道:“ 北平是一座闻名于世界的文化古城,它在世界建筑艺术的宝库中也属罕见的。为了保护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免遭破坏,也为了保护北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免受损伤 ,我希望傅作义将军顾全大局,顺从民意,以使北平免于炮火的推毁。”

徐悲鸿先生的意见,在会议上受到与会各界名流的广泛支持,纷纷表示热切希望傅将军以北平市民的安全和保护古都文化名胜为重,这个事做好了,将来的历史是要为傅将军大书一笔,感念傅将军的义举的。

此刻远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的毛泽东和周恩来异常担忧徐悲鸿的生命安危,派田汉给徐悲鸿带话,让他注意安危,千万保护好自己。同时,周恩来又指示北平地下党的同志要时刻暗中保护徐悲鸿先生,以防国民党特务的暗杀而遭到毒手。

徐悲鸿先生得知此消息激动万分,表示要尽力争取多挽留些人才留下来,以建设未来之新中国。

12月初,徐悲鸿不顾个人安危,与夫人廖静文去跨车胡同看望齐白石老先生。

徐悲鸿廖静文夫妇进到庭院后,只见白石老人正满面愁容地坐在画室内,什么也没做,脸上已经没有了往常的安宁与沉静。见到徐悲鸿夫妻二人的来到,老人颤颤巍巍地站了起了。

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同齐白石老人的合影

原来是国民党中有人污蔑造谣:说共产党有个名单,进北平城后,要把一批人的财产充公,名单上就有他齐白石的名字。

徐悲鸿先生气愤地说:“这是谣言,是国民党一贯的伎俩。老先生不要听信这个,中共周恩来副主席很关心齐老先生,要先生不要离开北平。”

“悲鸿啊,你真的不走吗?”白石老人疑虑地问。

“当然不走,我们全家都不走,北平艺专也不搬迁,大家都留在北平。”悲鸿先生答道。

“悲鸿啊,那时,我还能卖画么?”白石老人关切地问道。

“当然能卖画,我保证你能继续卖画。”

听明白了徐悲鸿的话,齐白石老人那双疑虑重重的眼晴里又重新闪现了亮光,满脸愁容的面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城接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这一时刻的到来,令徐悲鸿无比兴奋,无比激动,他太渴望一个富强的新中国尽早出现。回望自己一生所受到的挫折与法国留学时受到的外国人欺侮,此刻的徐悲鸿先生恨不能马上把自己一生的才华全部就奉献给将要诞生的新中国和人民。

很快他就在北平见到了许多昔日艺术界的同仁们华君武、罗工柳、尹瘦石、石鲁、王式廓等人。

北平和平解放后,在北京饭店的欢迎宴会上,周恩来副主席直接穿过人丛,走到徐悲鸿面前,紧握着徐悲鸿的手说:“悲鸿先生,我们又见面了!重庆一别,又有四年了吧。”

不久,徐悲鸿先的老朋友们,郭沫若、沈雁冰、李济深、沈钧儒、柳亚子、郑振铎、翦伯赞、田汉、洪深等人都从四面八方汇聚北平。他们彼此三天两头聚晤,一起畅谈未来祖国的文化艺术建设。兴奋不已的徐悲鸿经常现场挥毫作奔马图,令一众观摹的郭沫若、柳亚子、郑振铎、田汉、沈雁冰等人看的如痴如醉,失声叫好。

这一段岁月是徐悲鸿一生有始以来最舒心最幸福的日子,他似乎人一下子也年轻了十岁。

1949年3月,徐悲鸿先生作为代表团成员随郭沫若团长与曹禺、艾青、丁玲、田汉、洪深、马寅初、郑振铎、程砚秋、翦伯赞、邓初民等人前往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出席首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

此行,他们将乘列车经苏联后再前往捷克。为了防御长途中西伯利亚的寒流,周恩来总理特地安排给每人做了一件皮大衣。一生俭朴、助人无数的徐悲鸿还是第一次穿上皮大衣。在前往捷克之际感慨万千,回忆起了自己青年时代在欧洲求学的岁月。1919年,时年24岁的徐悲鸿在北大蔡元培、傅增湘、罗公瘿诸位先生的帮助下得以赴法国留学,并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后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徐悲鸿在法国完成了学业,以极其优秀的成绩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

三十年后的今天,徐悲鸿却以新中国政府代表出访欧洲参加世界和平会议,其内心的激动与感怀可想而知。

5月25日,代表团在完成会议并顺道访问东欧国家后,归国回到北京。回到北京后,徐悲鸿先生以比的热情开始投入到创作之中。此时的南京已经在代表团在布拉格与会期间的1949年4月23日,已被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在中国三十八年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了。

徐悲鸿先生无比兴奋,把一天当二天用,他要用他那支无与伦比的画笔把这一动人的画面创作出来,传递世界。

建国后徐悲鸿先生创作时的情景

这幅画长3.6米、宽0.7米的立轴巨幅彩墨画,耗费了他太多的心血和脑力,连续多日的创作,在终于完成后,徐悲鸿先生就病倒了。他四肢软弱无力,几乎半身瘫痪。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次重病没有引起徐悲鸿先生的足够重视。在家人和医生的劝说下,只休息了几日,身体才见好转一点,他又开始全身心投入到中央美术学院的建设与教学工作中去了。

悲鸿先生太爱这个国家,他心中没有个人,只想为这个国家的人民多做些工作。这次大病并未彻底痊愈,为悲鸿先生后来的英年早逝留下了未能逆转的隐患。

笔者在熟读那一代如悲鸿先生这样的大艺术家的传略传记之时,有时会陷入莫名的伤感:像徐悲鸿先生这种助人无数,出身寒苦,一生坎坷,人格与情操如此高尚的大艺术家为何会英年早逝呢?叹天道不公,再借先生二十年有多好啊!

徐悲鸿先生一生无私资助学生弟子无数,他资助认识与不认识的青年艺术家如傅抱石、吕斯百、吴冠中等人,没有过一丝的私心,他是真心为国家为民族惜才。三十年代时,面对战火纷飞积贫积弱的中国,徐悲鸿先生曾经痛心疾首地说:“我们再不奋发,今后在世界上代表东方艺术的就不是中国,而是日本了。到时,日本就会说他们才能代表东方艺术。”他后来又说:“只要中国文化在,中国就永远会在。”

徐悲鸿先生的一生非常纯净,他的人格之伟大,情怀之高尚,感情之细腻,在他所处的时代,艺术家中真不多见。当年,他为了帮助青年傅抱石去日本留学,资助他时,连傅抱石的自尊心和艺术家的情感之敏都照顾到了。为了不让青年傅抱石知道是他拿出的买画钱款资助其去留学的,他把自已珍爱的画作价送给了时任江西省主席的熊式辉,熊式辉随后则以江西省教育厅的名义公费派傅抱石去日本求学。

一个人的高尚有时不需要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大举,它往往藏在一个人有温度有情怀的善举之中。帮助他人而润物无声,资助他人还关照他人的自尊与情感。

徐悲鸿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出发点是那么纯洁透明,以至得到过他无私帮助过的人常常在多年后才知道事件的缘由。

一个人有高尚的人格,其在社会中事业不成功是很难的。同样,一位有伟大人格的艺术家,其艺术不流传百世也是很难的。

1949年9月21日,中国首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到了9月24日,眼看新中国就要宣告诞生了,但是国歌迟迟还没有定下来。

一个新生的共和国,在宣告成立之日竟没有确定一个体现本国尊严的国歌,这显然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不符合世界通行的惯例。

9月25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主持召集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问题的协商座谈会。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国旗方案很快就确定下来,接下来讨论国歌问题。议题一明确,会议顿时冷了场。

就在各位代表冥思苦想、苦无良策之时,徐悲鸿先生站了起来,提议可否用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新中国的国歌?他以法国为例,说明自己的意图。他认为,法国人用著名的《马赛曲》当国歌传唱至今,具有相似背景的《义勇军进行曲》也完全可以。

徐悲鸿先生的建议,立即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赞同。周恩来也认为,《义勇军进行曲》不仅雄壮豪迈,有革命气概,而且节奏鲜明,适于演奏,选择它作为代国歌是很合适的。接着,梁思成等代表也纷纷表示支持,他们认为,《义勇军进行曲》不仅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许多外国友人也非常喜欢。

不过,座谈会中,也有不少代表提出不同意见。这些代表认为,新中国即将成立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而这首歌当中还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样的句子,是不是有点过时了呢?

最后时刻,毛泽东主席的意见起了关键作用。毛主席也认为,《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最好,可以确定下来,歌词无须修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词,没有过时。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革命斗争,虽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但是中国仍然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因此,还是保留原词较好。毛泽东主席的发言,一锤定音。

大会宣布,接受徐悲鸿先生的建议,全场鼓掌表示赞同。

9月30日,新中国首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闭幕。周恩来总理随即亲自任命徐悲鸿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不久,徐悲鸿先生又被选为全国美术家协会首任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先生以忘我的精神,到人民群众一线中去,他在工地、田间、部队、农场,以一个大画家的画笔,为无数普通人画素描肖像、画劳动速写。他是真心爱这些普通的劳动者、战士、教师、农民,他要用他的画笔为这些普通劳动者带去幸福与欢乐。

新中国之初,徐悲鸿先生创作构思时的瞬间影像

1950年5月初,回到北京后没几天,不幸的事件再次发生:徐悲鸿大病倒下了,这次是脑溢血。悲鸿先生连说话都有些吃力了,半身瘫痪。

送到中央人民医院后,总算救回了生命。周恩来总理得之情况后,立即指示医院要尽全力用最好医护把悲鸿先生治疗康复。

此后的近半年时间,徐悲鸿先生在医院度过。病情一月月好转,每过一个月,徐悲鸿先生就问夫人廖静文用了多少医药费。廖夫人安慰他道:不要担心药费,医药费有国家报销,好好养病就行。

徐悲鸿先生却道:“这个我知道。但是我一定要知道我用了国家多少钱,我要记在心里。”

四个多月的住院治疗,徐悲鸿先生统计过自己一共花费了药费约合后来新币四千多元。这让他自己极为难过,他心中感到歉愧于国家。

他对夫人廖静文说道:“静,我们的国家还很贫穷,百废待兴,而我却因病耗费了国家这么大一笔钱,我一定要力图报答。等我好了以后,一定要以加倍的工作来偿还。”

病情好转些后,徐悲鸿先生就坚持要求回家治疗,他想的是回家后边治疗边休养,可以少花国家的费用。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医院同意了他的请求。

11月初,回到家中的悲鸿先生由于尚未痊愈,仍然有半边肢体处于瘫痪快态。每天躺在床上,精神好时就观察家中几只猫的神情动态,或让夫人廖静文为他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不久后这本读完了,他又让夫人廖静文为他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他听,他认为文学与艺术是同根之树上开出的两朵花,文学滋养艺术,艺术反过来又会升华文学。

徐悲鸿先生病中卧床时与夫人廖静文的合影

1952年春天,徐悲鸿先生仍然不能行走,躺在病床上。

一天,悲鸿先生看着窗外已经抽芽成绿的柳条无限伤感地说:“静,为什么我不迟生十年呢?”

他在惋惜他自己一生年富力强的日子都是在旧中国度过。面对自己无限热爱的新中国,他却躺在病床上,什么也做不了。他内心既痛苦,也不甘,他渴望把自己在艺术上的才华,为自己所热爱的新中国和那些普通的劳动民众全部燃烧。

他自已还有太多的事想去做,为艺术,为教育,为劳动人民。

1952年这一年,徐悲鸿先生都在家中病床中度过。病情稍好些,精神稍好时他就躺靠在病床上为大、中、小学校编写相关美术教材。他仍然相信自己会好起来,他相信自己还能为国家为人民美术教育工作10年左右。

一晃1953年的春天也来临了。这一年朝鲜战争胜利后的部队,部分陆续凯旋归国,徐悲鸿先生知道后十分高兴。一年多的静养治疗,他渐渐可以起床行走了。他觉得过去的一年多,因养病为国家做的太少,于是他又抱病坚持为抗美援朝立功的战士们画了不幅奔马,让家人寄往朝鲜前线。朝鲜前线的战士们收到后,为悲鸿先生从前线发来了回信。收到从朝鲜战士们发来的信,徐悲鸿先生反复地看反复地读了好多遍,他脸上泛起了久违的幸福与笑容。

同年5月初,由于对中央美术学院学生学习情况比较牵挂,徐悲鸿先生抱病前住美院,他从一个教室慢慢走到另一个教室,检查学生们的绘画习作。看到教学中出现了某些失误,他心情沉重。

眼看暑假快到,各个系都有即将毕业的学生,他顾不上身体还没恢复,坚持要去给他们讲课。

他对夫人廖静文说:“我要在他们离开学校之前,要尽量把我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否则以后就没有机会了。”谁知这一语成谶。

这一年的暑假,在送走毕业班的学生后,走路都还时常感觉身子往左边倾斜的徐悲鸿先生又开始为中央美院和浙江美院组织的青年教师进修班授课。在这一批进修的教师中后来有艾中信、王式廓、董希文、刘继卣、冯法禩、关良、倪贻德、李宗津、戴泽等人都成为卓有成就的画家。

1952年,病痛中徐悲鸿先生坐在藤椅上抱病创作《鲁迅和瞿秋白会见》

为什么新中国这些画家后来都十分怀念徐悲鸿先生,徐悲鸿先生是在尽最后的心血把自己燃烧,为的是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

悲鸿先生无疑是他们艺术路上的导师。他以高尚的人格、精湛的艺术技法、海纳百川包容并举的胸怀,赢得了几代画家们发自内心的崇敬。

这一年暑假进修班后不久,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大会召开。

会议前,徐悲鸿先生前住中南海会见周恩来总理。在与周总理交流完一些美术教育方面的问题后,周总理一再嘱咐悲鸿先生保重好身体。

面对身体还很虚弱的悲鸿先生,周恩来总理亲自送他到汽车旁,又搀扶他上了汽车。直到车开出了很远,周恩来总理还站在台阶上看着远去的车。

此时,谁也想不到,徐悲鸿先生的生命只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了。

1953年9月23日,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作为中国美协主席,徐悲鸿先生从早到晚参加会议坐在离总理不远的主席台上。这天中午休息时,他陪总理去休息室。周总理关切地说:“悲鸿先生,你身休不好,不必听下午的报台了,先退席回去休息吧。”

但是,这是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会议,悲鸿先生一直很尊敬周恩来总理,总理的报告岂有不听之理。所以,徐悲鸿先生抱病坚持听了下来。

会议完后,悲鸿先生又去国际俱乐部参加波兰代表团的欢迎宴会。

一天的忙碌,在宴会上,悲鸿先生突感不适,左半边肢体又没有了知觉——脑溢血的病又发了。

夫人廖静文赶到时,面色苍白的徐悲鸿先生深情地望着他,问:“孩子们为什么没有来?”

他似乎预感到这一次怕是挺不过去了,要夫人廖静文拿笔来,他要与遗嘱。但是在场的医生说没太大的危险,于是夫人廖静文又把笔收了回去。

送去北后不多久,悲鸿先生呼吸急促起来,全身颤抖,很快陷入了昏迷状态。虽经全力救冶,但其昏迷忙态还是持续了三天。

1953年9月26日清晨2点52分,画坛一代宗师、人民美术教育家、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奠基人,徐悲鸿先生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时年58岁。

上图: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徐悲鸿纪念馆前悲鸿先生的雕像

徐悲鸿先生逝世后,夫人廖静文替先生更衣,在他紧贴身的旧衣服口袋中,颤栗地摸到他那块用了三十多年的旧怀表,紧挨着这块怀表,还有放 看不颗水果糖。这是悲鸿先生在宴会上没舍得吃,留下来准备带来家中给夫人和两个孩子一人一颗的糖。

悲鸿先生细腻的情感与对家人的牵挂与爱让人触手可及,这又一次让夫人廖静文哭得伤心欲绝。

很快周恩来总理也赶来了,心情异常悲痛,久久地站在徐悲鸿先生的遗体旁不忍离去。

徐悲鸿先生去世后,国家为其举行了公祭,上万名来自全国的文艺工作者来到灵前悼念,送了徐悲鸿先生最后一程。公祭完后,悲鸿先生的遗体安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一代美术教育家,近代最富盛名的大画家、艺术家,从此长眠于这个他无比热爱的祖国大地上,再也不分开。(完)

——作者江南之春2020年11月16日至18日写于宜昌墨泉楼

:徐悲鸿先生部份杰出画作,让我们一同从中感受其不朽画笔下的艺术魅力:

附写作参考书目:

①《徐悲鸿与他的时代》宜兴美术馆出版,作者宜兴美术馆;

②《徐悲鸿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版,作者廖静文;

③《大师谈艺录丛书:徐悲鸿谈艺录》河南美术出版社,2019年版,编者张同标、张玉英;

④《大师徐悲鸿》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版,作者郑理;

⑤《徐悲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作者杨先让;

⑥《为人生而艺术:徐悲鸿自述》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年版,作者徐悲鸿。

史海钩沉,创作不易,喜欢吗?喜欢就关注,我是“艺术世界人物志”作者江南之春,欢迎相约今日头条天天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