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生态产业园区一体化设计思考——以肇庆市德庆县南药健康产业基地总体规划为例
全文共2253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摘要:针对部分山地产业园区建设粗放,破坏生态,规划反复,导致建设成本高和建设周期长等问题,本文将剖析问题,利用ARCGIS和鸿业等软件技术,在生态文明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构建山地特色资源环境评价体系,对山地生态产业园区的生态环境、产业融合、道路选线、竖向设计、等方面提出规划编制建议。
关键词:山地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融合;生态产业园区;一体化
01 研究背景
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台地等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2.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达40年之久,土地资源紧张局面不断凸显,可利用平坦建设用地日益减少。
生态产业园区,不仅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生态工业的聚集场所。
作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空间载体,产业园成为推动欠发达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良方。由于土地资源紧张,产业园从平原搬移至山地、丘陵等,山地产业园区日渐增多。但山地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忽视了双评价,缺少对土方、竖向、产业等一体化设计,照搬平地做法,采用“推平式”建设,既增加了土方量,加快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城市韧性不足。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如何在产业园区建设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强化产业内循环,减少挖方量,做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是本文重点研究的方向。
02 山地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问题
由于缺乏对山地产业园的规划设计思考,导致建设缺失科学的指导,在建设过程中常“推山填谷”,以平原城市的模式推动园区建设,园区建设粗放,片面追求效益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生态多样性减退和园区景观差等,最终造成山地城市韧性不足,“人地和谐”被破坏。产业方面,层级单一,上下游产业不衔接,难以形成产业网络。另外城市规划各层次规划分批编制,“规划打架”和“规划浪费”导致的行政审批低效也成为阻碍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问题之一。
2.1 破坏生态,缺乏韧性
山地区域的生态敏感性比平原更高,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山地区域的宝贵资源,当平缓土地面积较少。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山地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时往往漠视生态环境分析评价,仿效平原做法,将场地平整,大面积移山填谷,对原有生态环境彻底破坏,打破原来生态平衡,自我修复能力缺失,随之出现山坡裸露,水土流失,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园区韧性不足。
2.2 忽视地形,加大成本
山地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地、丘陵与河谷交错,但工业用地地块适宜建设坡度在0.2%-10%。在山地规划建设中,追求场地规整和道路“直、宽、平”的平原做法,对山地区域原有地形地貌忽视,出现“推山填谷、除徒平缓”的现象。在竖向规划中,简单粗暴,缺乏考虑合理利用地貌,以高平深填的形式改造地形,土方难以做到内部平衡,大大增加投资建设成本。
2.3 产业单一,效益低效
不少工业园区在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时,缺乏对产业上下游链条的考虑,在招商引资时,来者不拒,什么都招,进来投资就行。导致园区内产业结构单一,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聚集度不高,未形成相互支援和依存的专业化协作分工的产业网络,整体效益不高。
2.4 规划反复,增加周期
城市规划包含总体规划(下简称“总规”)和详细规划(下简称“详规”),而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大量山地区域的总体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沿用平原城市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快速推进,对山地生态资源和地形地貌缺乏分析,简单地参考平原地区的模式照搬设计,在做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施工时发现容积率过低、道路不合理、地形改造难度大等情况,需要反复调整上层次规划,大大增加项目建设周期。
03 山地生态产业园区规划对策及策略
3.1 环境生态,基于资源评价打造环境友好型园区
(1)重生态,构建特色生态、农业、城镇分析模型识别园区保护开发空间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针对山地产业园地形地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要素,选择生态、农业、城镇评价指标,选择生境质量分析等评价方法,构建本地化、特色化、可操作的分析模型,研判发展空间,为园区选择保护开发空间奠定基础。
表1:山地产业建议指标一览表
(2)优布局,选择分散组团式布局,打造环境友好型生态园区
“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空前重要,所以在山地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应以生态优先的原则,尊重原有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原有生态多样性。结合评价结果,优化保护开发格局,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和生态极脆弱地区进行保护;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和生态脆弱等区域形成生态网络,构建山地产业园生态安全格局,强化产业园区韧性。同时合理选择开发空间,以分散式组团布局,集约土地和资源发展,以低冲击开发模式分期滚动开发,减少对水文等生态环境的影响,最终形成“景中有园、园在景中”的生态园区。
图1:分散式组团布局示意图
3.2 顺势而行,合理选择平坡和台地相结合的竖向
道路是产业园区的经脉,决定了园区的结构,同时关系到物流流通的效益。为打造绿色高效的道路系统,在道路规划中,应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和厂房建设标准等,依山顺势而规划,减少挖方量,合理设置道路间距,以满足“畅”的交通功能为主。
同时,场地竖向规划应采取平坡式和台地式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对地形的改造。其中,坡度小的地块可采取平坡式,规划布局上主要考虑厂房尺度较大的企业;坡度大的地块可采取台地式,规划布局上主要根据企业厂房依势而建。
其次,充分利用ARCGIS地形分析和鸿业总图设计软件,比较不同路网方案和地形的拟合程度,通过反复计算不同道路和竖向方案的建设土方平衡,选取较优方案。
图2:土方平衡示意图
3.3 产业生态,围绕特色产业一二三融合发展
对区域资源、社会环境特点等分析,以特色产业为核心,联动上下游企业构建相互依存的产业生态链,旨在凝聚产业生态链的比较和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产业园区整体竞争力,形成特色显著、多维度、多层次、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山地产业园拥有生态资源优良的特点,发展农业有先天的优势,可利用农业基础,延伸产业网络,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构建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网络。
模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打造农业资源多层、多级循环的利用模式,可以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1)充分利用山地生态自然资源优势,创新型现代绿色农业。结合现有条件,以农牧结合、农养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优化调整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做强农业品牌。
2)延伸农业产业链。结合农业资源,做大做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初加工业、精深加工业和物流业。
3)拓展功能,发展新型业态。推进农业与销售、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研发、检测等产业深度融合。另外积极发展“互联网 现代农业”,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
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生产、加工、配送、研发和营销一体化的产业化体系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3.4 总祥联动,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为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建议条件合适的产业园区同时开展总规和详规。总规对规划范围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作出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详规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建设强度等作出实施性安排。同时开展总规和详规的编制,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统筹考虑各个层面内容,以达到可落地规划的编制要求。总规层面做指导、详规层面做具体修正并及时反馈调整总规,避免了规划批复实施后修改的情况,保障城市规划科学性,保持城市规划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提高行政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周期,确保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
04 实例分析-以德庆县南药健康产业基地总体规划
4.1 项目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病服务。同年“中医药”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各项政策对大力支持健康产业的二次开发给予充分肯定。
广东中医药底蕴深厚,是岭南医学的故乡、南药的主产地,拥有中药材2600多种。为促进南药产业发展,广东已立项建设南药产业园12个。肇庆市德庆全县已形成超过73万亩的南药种植规模,是中国最大的南药生产基地之一、广东中药GAP产业化基地。
德庆县南药健康产业基地(下简称“基地”)位于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马圩镇、新圩镇三镇交界处,距离德城街道约8公里。基地南高北低,最高点高度为137m,最低点为51.6米,高差主要集中在30米左右;坡度集中在15%-35%左右;坡向较为均匀。
4.2 功能定位
结合国家战略、行业商机等软实力和德庆、基地自身优越条件等硬实力,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世界最大最优质的南药产业新高地。
4.3 规划策略
(1)特色指标,科学评价
基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选取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等资源环境要求,剔除海岸防护性重要性、渔业生产适宜性等无关或无影响的资源环境要素。同时针对地形地貌以及环境资源等特点,补充特色要素、南药生产适宜性等特色评价要素;选用生境质量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基地进行科学分析评价,得出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
1)生态保护重要性方面: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两个类别选取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水源涵养重要性、水土保持重要性及水土流失脆弱性作为评价因子。取其中等级最高的重要性作为区域生态保护重要性的决定因素。
评价结果:生态保护极重要区面积80.02公顷,占基地面积的8.83%,主要分布在基地的东部;重要区与一般重要区面积分别为449.53、376.23公顷。
2)农业生产适宜性方面:以土地资源、水资源确定水土资源基础,再结合气候、灾害、土壤环境容量、耕作距离、连片度评价结果进行修正,通过判别矩阵计算,最终得出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农业生产适宜区面积316.75公顷,占基地面积的34.97%,主要集中分布在基地的中部与南部;一般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348.34、 240.69公顷。
3)城镇建设适宜性方面:以土地资源、水资源确定水土资源基础,再结合气候、灾害、区位的评价结果进行修正,通过判别矩阵计算,最终得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城镇建设适宜区面积426.56公顷,占基地面积的47.09%,主要集中分布在基地的西侧与中部;一般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414.55公顷64.68公顷。
图5: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与评价结果示意图
(2)衔山理水,有机渗透
山水融合,蓝绿交织。对山水格局现状进行梳理,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上,保留和调整利用重要山水等自然要素,形成蓝绿交织的生态环境景观。串联活化现有水塘,形成29公顷连续水面,结合周边自然生态绿地,打造生态景观核心。保留利用主要山体,种植中医药、花卉等作物,形成现代农业景观,展示园区风貌,带动生态旅游,将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助力园区绿色发展。
生态网络,有机渗透。参考碧道做法,提升改造官圩河岸线,打造官圩河滨水景观带。另外打造绿化公共廊道,贯穿集中建设区域,结合规划设置得公园绿地,形成生态网络,将生态环境景观有机渗透集中建设区域,形成“景中有园、园在景中”的生态园区。
图6:生态安全格局及开敞景观分析图示意图
(3)实用路网,高效便捷。
特色路网,实用高效。结合基地山水格局,形成方格+组团的特色主干路网,尽量减少土方量。同时可快速连接高速以及国道等对外交通,保障整体便捷性;另外通过分析周边产业园区以及相关案例,结合地方和相关厂房建设需求,形成600m×600m间隔的干道网框架,刚弹结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高级公路,联结区域。充分利用外部交通优势条件,形成“一横、三纵”的主干路网交通骨架,强化与对外交通衔接,通过广佛肇高速、G324国道等,快速便捷连接德庆县城、肇庆市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等地。
图7:道路网框架及道路结构示意图
(4)科学竖向,土方平衡
控制点主要为现状道路(S352)标高,在满足控制点标高、防洪、道路排水和利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逐点推算各条道路的控制点标高。
控制整体坡向由南向北。规划地面形式宜为平坡与台地相间的混合式,顺应并保护现状地形地貌,特别是对于生态和景观具有重要意义的山体和洼地。
以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以增强城市景观效果为原则,对整体地块竖向进行设计。
整体地块竖向设计方案为:竖向规划与道路施工方案联动→确定地块与道路的竖向关系→确定地块出入口的位置→确定地块的土方量→确定地块的污水走向→确定地块边界线→提出地块开发建议→提出地块水系预留方案→提出地块回填或开挖顺序→对地块开挖提出竖向及平面的设计条件。
图8:道路及地块竖向分析图
(5)产业提升,促进融合
明确以医药为主题,打造现代化生态南药健康产业园。结合基地主题,以“药材、药品、药市、药膳、药游”等为功能划分组团凸显各自空间特色,减少内耗,协调发展。
图9:产业分布示意图
发挥香雪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推进南药种植与加工产业、营销产业、科技服务的链接,使南药加工产业呈现产、供、销一体,农业、工业、旅游业三产融合的发展前景。
围绕南药全产业链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在南药新品种培育、药用保健品、功能食品、旅游保健品开发与制造方面,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南药产业改造升级。
图10:南药产业融合示意图
(6)上下联动,落地规划
总规、详规和施工设计同时启动,上下联动,避免规划反复,保障规划科学性和严肃性,确保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以香雪路为例,在总规层面确定次干道的道路等级,在详规方面确定具有慢行功能、东西并平行于香雪地块的走向,结合香雪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土方计算核对造价,选取最优方案,确定香雪路的具体线位及断面形式。
图11:香雪路各层次规划内容示意图
05 结语
在土地资源紧缺和产业园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产业园区选址从平原转移到山地区域,如何在生态文明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做好山地产业园规划,是规划设计从业人员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文项目,在山地产业园规划中,以科学评价为基础,以生态优先,在规划布局中尊重原有生态资源和地形地貌,道路根据地势而行,用地以平坡式和台地式相结合,利用专业软件,计算土方量,比选多方案,选取最优布局,打造环境友好型生态园区。同时在产业体系构建时,提出生态产业模式,加快三产融合。另外建议总规、详规和施工设计同时编制,上下联动,减少规划批后反复修改,做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本文仅为笔者在规划编制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还需深入研究如何做好山体生态产业园,编制更加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案。
本文在《德庆县粤港澳大湾区南药健康产业基地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上整理而成。感谢项目组张翔、唐宏涛、单双成、何恺强、步兵、王佳康、张跃文、林全等领导和同事对于文章编写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光宇.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J].城市规划,2005,(29):57-63.
[2] 陈欣斗.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诌议[J].规划师,2004,5(20):69-70.
[3] 喻建.山地城市路网布局规划研究[J]. 城市规划,2009,(8):5-8.
[4] 杨贤房,陈少卿,游细斌.山地工业园规划建设问题和对策探讨—以江西省赣县鞋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6):114-116.
[5] 王媛婷,涂艳.山水城市工业园区规划模式探索—以柳州市洛维工业园区为例[J].2010,规划师,5(26):50-54.
[6] 闫水玉.山地城市之魂—黄光宇先生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学术追思[J].城市规划,2009,(6):69-72.
[7] 樊杰等.山地城市之魂—小尺度产业空间组织东向与园区规划对策[J].城市规划,2010,(1):33-39.
[8] 夏健,徐澄栋.基于“人地和谐”的西南山地工业园规划策略[J].现代城市研究,2015(07):35-38,57.
[9] 李桂媛,段中元,刘鸿琳.基于产业生态学视角的山地产业园生态规划探讨─以巴东综合产业园为例[J]. 规划师,2011,(11):88-91.
[10] 张齐立.滇西南山地生态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D].四川省:西南科技大学,2011,1-30.
[11] 李清宇,王慧娜,许达.山地工业园综合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研究[J].国土谤活斜旌管理,2009,(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