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上淘古画,放大后发现两个小字,专家:我80岁了头一次见

五代两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不安的时期之一,国家分裂、战火频仍、朝代频繁更替、朝廷苟安一隅。然而,社会的动荡却成就了山水艺术的勃兴。政治动荡、权力纷争,使得大批文人纷纷遁入山林,体验山水的清秀俊丽或伟岸雄浑。他们优游于山林泉石,观瞻于万物之象,以山水言志,借自然抒怀,表现山水高远意境,展露自己独特风貌。

一时之内,自然山水成为文人画士忘却烦恼和寄托情怀的最佳载体。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不论是章法布局、表情立意,还是笔墨技艺都相当大气,展示出娴熟的技巧和独特的魅力,可谓风流占尽,蔚为大观。尤以荆浩、关仝、董源、巨然、范宽等为代表。

深入自然创立了生动雄伟的北方峻岭山水体系,创造性地完善了山水画的技法形式,全景式的章法表现,虚实、远近、空间的处理,皴染、笔墨的运用,较前代都有了极大提高。短短几十年,山水画创作形成沛然兴盛之势,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期。

关仝,五代后梁画家,师出荆浩,学画刻苦用功,以至“刻意力学,寝食都废”,将其师荆浩开创的全景式山水及山水画技法推向了成熟,史称“荆关”。但关仝并不局限于荆浩,他博采各家之长,晚年笔力尤其老辣,无论立意还是造境都远超荆浩,显露出独特的风格样式,被世人称为“关家山水”,获得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美誉。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尚属于草创期,发展到五代、两宋已具有较高的成就。郭若虚认为“若论佛道人物,士女牛马,今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他还指出“画山水惟营丘李成、长安关全、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踌,百代标程。前古虽有传世可见者,如王维、李思训、荆浩之伦,岂能方驾近代虽有专意力学者,如翟院深、刘永、纪真之辈,难继后尘……然藏画者方之三家,犹诸子之于正经矣。”

李成、关全、范宽被作为当时山水画坛“三家鼎踌,百代标程”的典范,也应是藏家所推崇的“正经”。有意思的是,由郭若虚确立的李成、关全、范宽“三家鼎踌,百代标程'的画史地位到了元代却悄然发生变化汤屋认为“宋画家山水超绝唐世者,李成、董元、范宽三人而已。”蓝源成为了与李成、范宽并称的“三家鼎立'的大师之一,关全被汤屋毫不留情地用蓝源置换掉了。不仅如此,书中类似的表述“追于宋朝,董元、范宽、李成三家鼎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山水之法始备”。显示出董源的位次在三人中在悄然上升。

关于关仝后世流传的画作非常少。因此现在有很多赝品,也传出过一段佳话。1919年残冬,中国著名油画家刘海粟在地摊上从一位河南来客手中随意买下两张旧画,一幅是陈中立作的绢本青绿山水,较为平庸,被刘海粟束之高阁;另一幅长199厘米,宽188厘米,双丝绢本,虽然颜色黑旧,但是光彩未减,画面危峰巍立,幽谷深邃,岚气浮动,水木精华,堪称笔力雄放,墨韵浑朴。便挂在书房朝夕观摩,越看越美。

有一天,刘海粟拿着放大镜无意间在画中的石头附近观摩欣赏,突然,发现石头里面有两个字——关仝!他大为震惊。关仝是世界美术史上屈指可数的大画家,如果是真迹的话,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界一件幸事!他随即找来这方面的专家吴昌硕,吴昌硕在经过仔细研究后,面露喜色,昌老十分亲切地对刘海粟说:“你是美术学校校长,画模特儿的,对古画这样钟爱,太难得了。关仝生于五代,其手迹是凤毛麟角,我快80岁了,也还是第一回见到呢。应该妥善珍藏!”

原来,唐朝和五代画家,以不题名而被人认出作者为荣,所以名字多题在不惹人注目的地方。画是真的!宋人山水画中,有关仝弟子,错不了。刘海粟当即请求吴昌硕先生在画上题款,他严肃地摇摇头说:“我哪里够格呢?这张名贵的古画快一千年了,要是佛头着粪,把画题脏了,就愧对古人了!”

可以说,吴昌硕先生的觉悟实在是高,中国历代文物书画,经过各代收藏家的印章、题款、早已经面目全非,尤其是清代著名的盖章狂魔乾隆皇帝,他可谓是处处留名,章章必盖。吴昌硕的苦心在于,他想尽力保存原画构图和意境,否则,这幅画随便的被盖章,难免破坏整体效果。各位读者,你认为吴昌硕的行为恰当么?要是你你会怎么做?

媒体来源:北研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