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房企如何进入破产倒计时的?三盛宏业“三步倒”启示录

艳姐说

临近年终,又一家房企发不出年终奖了。
但是这家房企面临的境况远比这个严重的多,不止是年终奖,此前公司向向上千员工及家属发行的近8亿资金的理财包括员工的工资都拖欠已久,甚至是去年的年终奖也只发了一部分。
很多员工聚集到公司总部讨说法,董事局主席甚至还泪撒当场,表示:“我也是非常难过,如果那些项目能解决,我想总是能解决。”
而就在此前中房协发布的500强房企榜单上还有它的名字——三盛宏业,位列87名。甚至就在十多天前最新出炉的《2019年胡润百富榜》上,董事局主席陈建铭还以100亿元的身价位居第398位

但是,显然这家因资金链断裂在近期引爆整个地产圈的房企似乎自身难保:多个项目停工、拖欠工程款、上市公司停牌……

甚至早在此前就出现了些许苗头。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艳姐曾经报道过“三盛宏业裁退30名管培生”的消息,据当时一位被裁的硕士应届生爆料,自己一同签约三盛宏业的近30名管培生遭遇集团裁员
相关负责人坦言:公司现在经营不善,已经没有能力培养他们了。而现在,它连现有的员工的工资都付不起了

据风财经等多家媒体报道,种种迹象表明三盛宏业已在进入破产倒计时。(详细情况请看地产人言10月23日文章《百强房企三盛宏业被曝进入破产倒计时,员工讨薪董事长泪洒当场》

01
三盛宏业的三步倒:
一步错步步错
从90年代起家的三盛宏业也算是一家老牌房企了,但是三盛宏业的排名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根据其自身报道来讲:2005年,三盛宏业位列地产百强企业第49名,直至2018年三盛宏业销售额187亿,土地储备超过3000亩,连续十五年进入中国地产百强名单。
但不管怎样,在百强徘徊的三盛宏业还是有一定实力的,其“颐景园”系列产品到现在都让作为老上海人的艳姐颇感惊艳。这样一家房企到底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艳姐认为主要归结于三盛宏业踏错的这三步:
1、错过了全国化和规模扩张的良机
据了解,三盛宏业董事长陈建铭是舟山人,做过党校老师,教政治经济学,据说当时和宋卫平是同事。1992年下海经商,90年代在浙江省与宋氏绿城多有合作。
三盛宏业作为在上海起家的浙系房企,在发展上拥有较大的先发优势,尽管三盛宏业已跻身百强多年,但随着上海新房开发量的饱和,其布局调整明显滞后。
三盛宏业可以说是吃了左顾右盼的亏:
在二线城市布局不够坚决,迄今为止全国化的进程也只能说进行了不到一半。失去的区域深耕的基础,全国化也进行地不充分,三盛宏业规模增长乏力;再加上错过了自2015年起行业新一轮的快速扩张,未能适时做大,行业排名也始终徘徊在一百名左右,逐渐沦为平庸。
2、失败的多元化发展
三盛宏业的地产业务虽然增长缓慢,但整体经营面还算健康,从产品风格上,三盛宏业融合了海派和浙系的精致风格和理想气质,市场口碑不错,颐景园系列也可称精品。
但纵观此次风波,会发现三盛宏业老板陈建铭自2015年起进行的多元化投资是重要的起因。
先是进军船运业,结果证明抄底在了半山腰;后是迎合舆论和政策风向进军大数据领域,但也迟迟未见收益。
此外,三盛宏业的业务还涉及科创、海洋投资、城市建设、现代生活服务等,旗下拥有三十余家下属公司。
据风财讯报道,三盛宏业在广东、上海、浙江、沈阳四个区域,至少有16个项目均出现了“受资金影响而停工/半停工/未开工/工程滞后”的情况,截至 8 月 25 日统计的已批未付工程款达到11.66 亿。
近年来地产业多元化的尝试不少,但多集中在头部房企,并且相关案例败多胜少,去年以来行业深度调整,连万科也喊出了要清理新业务,收敛聚焦,力保开发主业,以确保现金流。
回头看三盛宏业在多元化路上步子迈的太大,最后反而掏空了地产主业,可谓得不偿失。
3、踏错投资节奏
和很多中小型房企一样,三盛宏业在17年市场顶点时后知后觉地做出了大量投资举措,最后导致大幅亏损
除了土地市场外,本次事件的焦点三盛宏业的总部大楼便是在17年拍卖获得,如今想要变卖纾困,大概率是要认赔杀出
02
地产人要警惕企业针对员工的融资
三盛宏业本次爆雷事件的起因便是员工的投资款迟迟未能返还
国庆之后,三盛宏业的大楼门口每天被讨债大队围堵。才有了开头那一幕董事局主席陈建铭泪撒当场。
据爆料,今年三盛宏业发布的员工理财计划年化利率高达14—17.5%,这个收益要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高息揽储的意味非常浓,相应的风险自然也迅速上升。
三盛宏业给出的分批兑付员工理财办法
👇
三盛宏业给员工的承诺满满,可是除了部分有裙带关系的高层管理人员,大部分员工别说是利息,本金都还没能收回
在地产业内,企业针对员工的融资并不少见,且均以高配资高收益率著称。在行业的快速发展期,企业经营较有保障,很多员工一方面出于信任,一方面也出于在企业内的职业发展诉求(不投可能会被重点关注),纷纷跟投,甚至叫上了身边亲人朋友,无形中放大了杠杆率和风险,例如本次事件中,有员工的投资款牵涉了七个家庭,令人唏嘘不已。
从去年到现在,已经有多家房企传出拖欠员工的投资款,面对行业动荡期,各位地产人务必对此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惕,谨慎追加,及时收回。企业也应该有所预案,避免将经营风险转嫁给普通的员工。
结语
事实上,接近年底,不少房企在过往或无度扩张或掉队中所积攒下的症结病痛也在此刻集中爆发了,单是欠薪的企业在近期就爆出了数家。
随着暴雷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对资金的饥渴程度越来越大,优质的收并购资产包也在不断浮现,或许属于三盛宏业的白衣骑士已经站在不远处招手,也祝愿三盛宏业能成功渡劫。
(0)

相关推荐

  • 没钱!百强房企董事长被员工逼哭了……

    地产圈不太平,今年更是险象迭生. 强制认投.全员营销.裁员瘦身.断臂求生--一方还未唱罢,另一方又已登场. 大小房企的发展之路,在行业寒冬时节,都变得如履薄冰,中小房企尤其严重. 最近,"百 ...

  • 为什么有些公司的HR都很牛?

    导语:这小半年,HR的日子不好过,疫情期间员工复杂的考勤.绩效考量.薪酬标准等问题已经让很多HR焦头烂额,疫情过后员工劳动关系的频繁变动更是让人崩溃.想辞职的不辞了,不打算辞职的却不来了,发过offe ...

  • 在这个“人才打劫”的时代,你还提流程跟管控?

    地产八卦女说 为什么跟投机制如此受地产界青睐?究其原因,能够最大化激励员工.与公司共享城市化红利是其主因.而这项激励本身,也意味着一个"人才打劫"的时代,已经彻底到来. 文 |   ...

  • 各大房企放缓拿地,投资岗没业绩,连猎头都凉了

    已经很久,没有在朋友圈,看到同行拿地的海报了. 过去那些一天连夺几子,又进几城的刷屏景象,恍若隔世.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却没有投资岗人员的心凉. 这两天,投资岗的朋友们在刷一张图,可惜不是谁家拿地的 ...

  • 周三企业说 | 现金为王——恒大现金最多,阳光城现金增长最快

    市场宽松是当前现金增长主要动因,受益改革央企现金实力更强. 现金是房企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现金流的变化也能直接反应房企的营运情况,不过现金流的变化并无纯粹的好坏之分,需要结合房企自身的经营策略来综合判 ...

  • 今年已有405家房企破产,百强房企资金链暴雷,或启楼市洗牌大幕

    该来的总会来,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2019年对于很多房企来说是挑战,但同时也意味着机会.可是谁能抓住机会,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 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落实,随着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 ...

  • 深度研究丨碧万融参投企业市值达5000亿

    " 在行业增速放缓,规模见顶的当下,各大房企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与此同时,近年来,政策调控持续,房企拿地.融资等开发成本承压,六成房企利润负增长,房地产整体利润增速和利润水平面临下行压力. ...

  • 百强房企玩跟投,如何拿捏分寸?

    文\潘永堂 今天,跟投在地产圈已是一个"敏感词"! 行业有少许质疑,但整体以褒奖居多,实践者众! 自龙头房企万科.碧桂园率先在行业践行跟投和发挥效果后,不少房企纷纷效仿和二次创新. ...

  • 地产裁员启示录

    (一) 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 行情好的时候,兄弟们齐心协力向钱看,日夜兼程割韭菜,每个团队都充满了旺盛的战斗力. 如今行情不好了, 才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此脆弱,曾经说好的海誓山盟,现 ...

  • 某百强房企总裁火速离职,仅入职3个月!

    今天,地产君得知:华鸿嘉信总裁张立洲已正式离职! 要知道,这距其入职华鸿嘉信仅3个月时间. 去年12月,张立洲加入华鸿嘉信,全面负责华鸿嘉信整体运营: 被外界誉为华鸿嘉信的"救火队长&quo ...

  • 6月21日沪深两市重要公告集锦

    润邦股份:实际控制人拟变更为广州市政府 众兴菌业:拟收购圣窖酒业100%股权 中工国际:签署11.96亿美元重大合同 桂冠电力:获长江电力举牌 持股比例达10% 并购增发 众兴菌业(002772):拟 ...

  • 时代传媒集团2020中国地产时代百强榜的子榜,《2020中国地产城市更新创新力20强》(以下简称“榜单”)出炉

    近日,作为时代传媒集团2020中国地产时代百强榜的子榜,<2020中国地产城市更新创新力20强>(以下简称"榜单")出炉.   本次榜单评测,系由时代传媒依托" ...

  • 复工后,经销商如何招人、留人?

    时间已经到了3月,因为疫情的出现,大多数经销商的生意做做停停,基本搁置了2个月.现在才算是经销商生意真正的开始,每到这个节点,经销商就要考虑招人问题,人一招到,紧接着便是如何管人留人. 针对招人管人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