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考8次的“落榜生”,花了20年苦练书法,终成书坛大师!
我们如果对古代的书法家有一个学历上的考核的话,宋代之前一般都是名门望族,而宋代之后,几乎都是进士出身的士大夫阶层的了,不是身份显赫者,就是豪富之家。
我们很少见到有哪位书坛大师,是从一介白衣,凭借自己的努力而成为书法大家的,在传统社会当中,书法从来都不是平民的艺术。
当然,也有例外,曾经有这样的一位“高考落榜生”,他考了7次都落榜了,后来心灰意冷,自己苦练书法20年,终成书坛大师。
他的一件小楷名作《逍遥游》,在十年前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经过香港大风拍卖的运作,最终拍出了1228万元的天价,全篇才800多字,堪称书坛的奇迹。
此作的作品便是王宠。
明代的科举大致可以以“府试”、“乡试”、“会试”来划分,“府试”相当于中考,“乡试”相当于高考了,而“会试”则等同于今天的硕士和博士的考试了,王宠“乡试”考了八次,都没有考中。
王宠在落榜的失落当中极为无奈,只好寄情于书法和山水之间,将自己的满腹才情付之于书法当中,苦练了20多年,终于成为了时代翘楚书坛的大师。
在《三吴楷法跋》当中评价他的字:
“始学虞世南、智永,行书法大令王献之,晚节稍出已意,以拙取巧,合而成雅。婉丽遒远, 奕奕动人,为时所趣,几夺京兆(祝允明)价。”
意思是王宠的书法继承了智永和虞世南一脉,到了晚年甚至不让于当是的书坛泰斗祝允明,可见其名气之大。
其实平心而论,从书法的气质和内在含蕴层面来看,王宠的书法要在祝允明和文徵明之上,尽管在《四有离书论》当中对他的书法有这样的评价:
“衡山(文徵明)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其书本于大令(王献之),兼之人品高旷,故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之上。”
说文徵明之后王宠才能称第一,其实在整个明代王宠的小楷都是首屈一指的。
王宠的书法理论是中国小楷领域当中“朴拙”一类书风的代表,继承了钟繇的遗风,字形外紧内松,饶有韵味,这种“古雅”的美学特征,正是晋人书风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对于王宠生平的书法作品而言,其最为经典的代表作并不是这件被拍了1000多万的《逍遥游》,而是如今藏于上海市博物馆的《游包山集》。
这件《游包山集》堪称中国小楷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此作是1526年,王宠33岁写给朋友的十二首诗,文徵明的儿子后来见到这幅字之后,顿时惊为天人,并且认为此作比自己父亲写得还要好。
王宠的小楷功夫,并非全靠努力而得来,而是一种人格的写照,生于市井之间的王宠,笔下却无丝毫尘俗之气,正是因为他人品高旷,毕生以晋人散淡风貌处世,俗世不萦怀于心,有人说,加入王宠能够多活20年的话,超越“二王”也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