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太阳病篇总结,干货

太阳病篇总结

1、太阳本证包括太阳经证(太阳中风、太阳伤寒、表郁轻证)、太阳腑证(太阳蓄水、太阳蓄血);

2、太阳变证:

3、太阳类似证

分述如下:

1、太阳病症

(1)太阳经证

1)太阳中风

(桂枝汤—解肌祛风 调和营卫)

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脉浮缓为临床表现;以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为基本病机。

2)太阳伤寒

(麻黄汤—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全身疼痛、脉浮紧为临床表现;以寒邪袭表、卫病营郁为基本病机。

3)表郁轻证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小发其汗。而表有小邪不解,里有轻度郁热而兼见烦躁者,则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小发其汗,兼清郁热)

以发热恶寒、阵发发作如疟状、身痒、面赤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表证日久、表有小邪闭郁不解,且营卫之气已经不足为基本病机。

(2)太阳腑证

1)五苓散

(外疏内利 表里两解)

病在气分,太阳膀胱气化不利而水邪内蓄,一般称为太阳蓄水证,以小便不利,渴欲饮水,少腹苦里急且伴有表证为表现。

2)核桃承气汤(泄热化瘀) 抵当汤(丸)(破血逐瘀)

病在血分,表邪循经入里化热,热和血结于下焦而血热内蓄,一般称为太阳蓄血证,以如狂或发狂,少腹急结或硬满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太阳病变证:失治或误治后,新的病证不具备六经病的特征,不能用六经正名来命名。

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寒热错杂、或虚实兼见、变化多端,并无固定程式所循,如:热郁胸膈的虚烦证、邪热壅肺的咳喘证、里热夹表邪的下利证、内脏阳虚证、阳虚兼水气证、以及阴阳气血两虚证、邪气与痰水互结的结胸证、气机壅滞升降失调之心下痞证等症候的辨证论治。

a.【热证】——病位不同

《上焦热证》

无形邪热留扰胸膈用栀子豉汤类。

邪热壅肺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中焦热证》

热入阳明,津气两伤用白虎加人参汤。

《中下焦热证》

热迫肠道用葛根芩连汤。

b.【虚寒证】——所伤脏腑不同,病情轻重兼挟不同

《心阳虚证》

心阳虚心悸用桂枝甘草汤。

心阳虚烦躁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心阳虚惊狂用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

心阳虚、下焦水气上逆欲作奔豚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心阳虚、下焦寒气冲逆之奔豚用桂枝加桂汤。

《脾胃阳虚证》

脾虚饮停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胃虚水停用茯苓甘草汤。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用小建中汤。

脾虚气滞用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肾阳虚证》

肾阳虚衰,虚阳外扰用干姜附子汤。

肾阳虚衰或阴虚水停用茯苓四逆汤。

阳虚水泛用真武汤。

c.【阴阳两虚证】

阴阳俱虚恶寒脚挛急用芍药甘草附子汤。

心阴阳两虚用炙甘草汤。

表证兼阳虚,误用桂枝攻其表后,变为阴阳两虚,治宜先扶其阳,用甘草干姜汤,后复其阴,用芍药甘草汤。

误治后出现胃气不和,谵语用调胃承气汤。

肾阳不足用四逆汤。

d.【结胸证】——证候病机不同

大结胸证为水热结于胸膈,以致胸膈、心下,乃至少腹部硬痛严重,热势亦重用大陷胸汤。

病情较缓,部位偏高用大陷胸丸。

小结胸证为痰热结于心下用小陷胸汤。

寒实结胸证为寒邪与痰实结于胸膈用三物白散

e.【脏结证】

由脏气衰微,阴寒凝结而成。与结胸相似,为邪盛正虚,攻补两难,预后险恶。

f.【痞证】——心下痞满不适,按之濡软不痛。

无形邪热结于心下成热痞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热痞兼表阳虚用附子泻心汤。

寒热错杂致痞为心下痞,呕而肠鸣,下利用半夏泻心汤。

兼水饮食滞用生姜泻心汤。

兼脾胃虚弱,痞利俱盛用甘草泻心汤。

g.【火逆证】

为误用火法伤阴而出现多种变证,用清热救阴法。

3、太阳病类似证

某些杂病,在其病程中,有时出现一些类似太阳病的表现,如悬饮证、胸膈痰实证。《金匮要略》中有专门介绍。

太阳病的自然病程一般六七天,“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治疗及时得法,可早日痊愈。

若太阳表邪不解,或失治、误治,邪气可传入他经,既能传阳明,也能传少阳,至于先传阳明,或先传少阳,或成并病,并无固定模式,太阳病也可以直接传入三阴,以传少阴者多见,若少阴阳气先衰,则太阳感寒之后极易内传少阴,形成太少同病。

a.《风湿证又称痹证》

侵犯肌肉,邪入尚浅用桂枝附子汤。

风去湿存用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

侵犯骨节,邪入较深用甘草附子汤。

b.《十枣汤证》

水饮之邪结于胸胁用十枣汤。

c.《瓜蒂散证》

痰实结于胸脘用瓜蒂散。

(表里先后缓急原则——表里同病分——1、先表后里,用于表证急、重。2、先里后表,用于里证急、重。3、表里同治,用于表里证病势相对均衡。表里同治——1、里证为主,主治里兼治表。2、以表证为主,主治表兼治里。3、表里相对均衡,均衡治疗。)

本文收集整理于网络,仅供于学习。

(0)

相关推荐

  •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一.概述  (一)痉病  主症: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则脚弓反张等.  病因:津液不足,外感风寒. 病位:病在筋脉. (二)湿病  主症:骨节疼痛.发热.身重. 病因:感受外湿(挟风寒). 病位:肌肉 ...

  • 太少两感能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吗?

    关于"太少两感"这个说法不知道从何时而起从何而来,不过这个说法却实实在在的在广泛流传,甚至很多人提起"太少两感"首先想到麻黄细辛附子汤,这个临床中不少师弟师妹在 ...

  • 伤寒论太阳病篇——麻黄汤桂枝汤

    伤寒论方 1.桂枝汤 5味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 ...

  • 《伤寒论》太阳病篇小结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一.初起特点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二.太阳病分类 中风----桂枝汤(2.12) 伤寒----麻黄汤(3.35) 温病(6) 中喝- ...

  • 《伤寒论》 -- 太阳病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 ...

  • #《伤寒论》太阳病篇说什么# 太阳病篇占...

    #<伤寒论>太阳病篇说什么# 太阳病篇占了<伤寒论>的绝大部分的篇幅,充分说明了其中的重要性! 至于太阳病篇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太阳病的本证和变证!而且绝大部份是关于变证的证治! ...

  • 郝万山讲《伤寒论》:太阳病篇的火逆证

    下面我们谈火逆证.火是指的火疗,逆是指的错误,火逆证就是错误用了火疗而导致的变证或者坏病,变是变化的变. 火疗都包括哪些方法呢?我在讲第6 条的时候曾经谈到过,包括火针.火灸.火熏.火熨.我在讲第6 ...

  • 郝万山讲《伤寒论》:太阳病篇的欲愈候

    下面看太阳病篇的欲愈候. 你判断一个病人是不是将要好,它的根据是什么?我们先看58 条,讲义的92 页."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凡是一个外 ...

  • 郝万山讲《伤寒论》:太阳病类证、太阳病篇小结

    大家好,我们上课. 太阳病篇的最后一节是太阳病的类似证. 太阳病的类似证它涉及到两个方证,一个是十枣汤证,一个是瓜蒂散证.因为它们的病程中某些临床症状像太阳病,所以在<伤寒论>中放了这两个 ...

  • 郝万山讲伤寒论37讲 — 太阳病类证、太阳病篇小结

    第37 讲太阳病类证.太阳病篇小结 大家好,我们上课. 太阳病篇的最后一节是太阳病的类似证. 太阳病的类似证它涉及到两个方证,一个是十枣汤证,一个是瓜蒂散证.因为它们的病程中某些临床症状像太阳病,所以 ...

  • 《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病篇9

    这一篇文章,我们继续学习<伤寒论>后面的内容,照例先看条文: 十六.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