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越正,年味越浓
忙碌了一年,本应该都趁着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回家看看父母,陪父母聊会儿天,给父母做顿饭,串串亲戚,看看朋友,其乐融融。但是,很多人却一直在吐槽,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陆公子,家中独子。年少时出国留学,回国后自然进了外企,每天打交道的都是一帮老外。西式思想打下了基础,他说倡导极简生活。在他眼里,春节早就成了该废除的糟粕节日。平时就经常看不惯父母的种种行为,过年更是有说不完的看不惯,看不惯一个家族人聚在一起,看不惯父母喝酒,听不惯父母让他融合进家族的唠叨......今年大年初一,与父亲一言不合自己跑去日本。他发微信表示不明白为什么过年为何会有那么繁文缛节,为何非要在桌上喝酒敬酒乱糟糟,不明白为什么会要走亲串友自己一个人在家不是很好么?在日本游玩的他晒出旅行照片玩得很嗨,全然不顾父母的年过得有多落寞。
胡叔,老街坊。年轻时是街上的地痞,自以为是,嗜酒如命,游手好闲,偷鸡摸狗,仗着家里还有些钱,连蒙带骗有过两段婚姻,生了一男两女。当了爹后,仍旧好色成性,在街上名声极坏。儿子十八岁那年,打架致死,剩下两个女儿。在适婚年纪,胡叔拿两个女儿当摇钱树,四处骗钱。后两个女儿难以忍受,结伴离家出走。异地结婚生子后,才慢慢找了回来。老两口时还好,只要女儿们回家,他不是看大女儿不顺眼,就是看小女儿不顺眼,家里常常鸡飞狗跳。今年过年,正逢胡叔六十大寿,两个女儿都全家出动回来拜寿。本来第一次全家团圆,应该高兴。但胡叔却依然如故,酒后无德,指桑骂槐,行为不端,生生气跑了两个女儿,老伴儿喝农药自杀被120抬走,成为当地的新闻。老母亲电话里跟我说完后,我也无言以对。他家过的不是春节,而是“春劫”。
菲菲,新生代。小年就放假回家,但从不帮父母下厨,径自躲在房间躺在床上昏天黑地抢红包,手机一刻不离手,吃饭看手机,睡觉看手机,串亲戚看手机。后来父亲看着生气,忍无可忍一把摔了她的手机。菲菲趁机离家出走。而菲菲的哥哥更奇葩,本来该带着孩子老婆在自家过年,好好劝劝父母,却在年三十的中午吃完饭后,直接住进了同城的丈母娘家。菲菲朋友圈发牢骚年味太淡,但她没想到,父母的年,过得一样糟心。
这些都是极个别的家庭,更多的家庭,都过得喜庆热闹。过年那几天,一起吃饭也好,看电影也罢,玩儿麻将打牌也好,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虽然日夜颠倒,但觉得年味浓郁,乐此不疲。
年味,其实就是家味,家的味道。如果家里没有家味,就别期待过年有年味。
家味浓的家庭,都是家风正的家庭。而家风正的家庭,珍惜彼此,珍惜家人在一起的每时每刻,只要全家人聚在一起,就是过年,大节大聚,小节小聚,吃喝随意;而家风不正的家庭,家味也淡,平时互不理睬,过年期间连个问候也没有。即使过年在一起吃饭,也各存各的意见,矛盾一触即发,争吵点火就着,火药味甚过年味。
家风是什么,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风气。如果家风正,上正下端,父慈子孝,夫妻和谐,弟兄友善,姑嫂和睦,互帮互助,过年的年味自不必提;反之,如果家风不正,父母失和,弟兄反目,妯娌暗斗,互相拆台,那么,真的别指望家里有什么年味。
家风正的人家,温暖宽容,感恩知足,心底无私,求大同,存小异,善团结,长相处,长此以往,人气会越来越旺,生活会蒸蒸日上,家风能代代相传;家风不正的人,惟利是图,自私冷漠,斤斤计较,各藏心眼,当然日子也会每况愈下,家里的人心早就散如一盘散沙,何谈家味,又何谈年味。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过年幸福的家庭也都是一样的,而不开心的家庭却各有各的郁闷。
说到底,年味向内求,年味是自己给自己的。如果你嫌年味不够浓,好好反思下,你的家味是不是早就变淡,家族是否早就分崩离析。年只有在团圆的气氛里,才会越来越浓酽,越来越让人留恋。直到正月十五,这年才算真正过完。若想补救,都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