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帝责——英宗睿帝名副实三:此消彼长
读明史品风云人物,继续介绍英宗睿皇帝的光辉历程。
有个词叫做此消彼长来总结明英宗的时代再合适不过了。
当朱棣与阿鲁台(这位不是蒙古大汗哦,他只是北元太师)一次次在蒙古高原上玩着捉迷藏时,瓦剌的首领脱欢默默地磨着刀静静地等待着机会,一点一滴地吸收着阿鲁台被明军追击时丢弃的部众和牛马壮大着自己的实力。
当仁宣二宗偃武息兵时,瓦剌却开始大举东进。
宣德九年(1334年)8月,半生都在逃跑中度过的阿鲁台终于被脱欢击毙,脱欢不但报了杀父之仇还基本上摧毁了鞑靼的主力。
正统三年(1438年),脱欢又俘杀了阿台汗,自此蒙古高原重新统一于瓦剌之手。
阿台汗也称阿岱汗
雄才大略的脱欢梦想登上汗位,然而他不是黄金家族的血脉,而蒙古也不是中原。
无论多么强大的蒙古首领也只是诸多部落推举的话事人而已,脱欢虽然堪称蒙古的一代人杰却也无法改变蒙古大汗只能出于黄金家族的传统。
1439年脱欢去世恐怕跟他心情郁闷有极大的联系,人心情不好就会找东西发泄,酒也好女人也好总之很伤身。
这可真是天不亡明啊!
从辽东到河套,明朝与瓦剌之间有三个卫所——泰宁、朵颜、福余,既朵颜三卫或者也叫兀良哈三卫。
在蒙古与明之间摇摆不定鼠首两端的兀良哈
当仁宣二帝采取收缩战略时,兀良哈对与明朝的作用便显著下降,明朝给予他们的岁赏等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这使得兀良哈对明朝原本就不多的忠诚迅速消失,兀良哈在强大的瓦剌部支持下开始南迁,兀良哈的骑兵调转马头向着自己的前雇主明朝冲来并挥起了马刀。
明朝与瓦剌兀良哈因此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在这之中最有名的当属宽河之战。
说完蒙古那边长,码字的来说说明朝的消。
正统七年随着张太皇太后殡天,本来她还能压制的王振开始迅速蹿红起来,最后连朱元璋立在宫门口的那块铁牌都被王振给熔了。
太监没了那玩意后,普遍心态是只在乎生前荣华富贵不在乎身后遗臭万年,所以十个太监十个贪。
有了这个前提,太监们掌大权时普遍揽财比做事积极,谁给钱多就给谁办事。
花钱办事那自然是因为要办的事比花的钱对当事人利益更大。
既然管事的太监喜欢钱,那自然而然的很多人就看到了机会,自然而然的朝堂风气变坏,自然而然的天下侵害百姓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
因此正统时期自然而然的成了明朝流民起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代开端。
明朝创立第一个阉党的王振王公公自然也不免俗,数钱数到手软,明朝的第一个阉党说白了就是以贿成的。
欲壑难填啊。
光是收明朝臣民的钱已经不能满足王公公了,他把目光转向了瓦剌。
那么王公公怎么想到要收瓦剌的钱的呢?
前面码字的不是才说瓦剌和明朝关系很糟,双方动不动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吗?
砍人归砍人,生意归生意,这段时期明朝与瓦剌并没有完全撕破脸,双方从朱棣时期开始的封贡依旧在进行着。
不过码字的前文介绍过,瓦剌封贡团与别处来的使团不太一样。
他们规模特别大数量多达千人以上,所过之地白天翻箱倒柜,晚上'慰问'妇女;而且瓦剌使团每次携带的马匹牛羊众多,因此瓦剌入贡成了物产并不丰富的明朝的一个沉重的财政负担。
我们王公公那是什么人啊,教训皇帝跟教训孙子一样的人物啊。
一次年纪尚幼的明英宗在那玩球,王公公看到了就义正词严地训斥他:你这是要学先帝玩物丧志吗?
这可真是啥话都是王公公说的,一会儿别学先帝喜好玩物,一会儿学先帝御驾亲征,标准就是王公公的一张嘴。
眼见瓦剌使团大把大把从明朝捞银子,我们王公公那个心痛啊,他老人家坐不住了。
赶紧地向脱欢的儿子——也先表示:你从大明朝拿的这些财物得给我分一份,还得是份大的。
也先
也先一听乐了,我在大明朝白天翻箱倒柜晚上颠鸾倒凤,到了北京城还得忍你明朝霸王价,这么吃苦受累地才挣了这么些银子,你姓王的哪棵葱一张嘴就要那么大一份。
不给。
史书上都说明朝和瓦剌彻底撕破脸是因为王公公的关系,这里码字的要给王公公鸣鸣冤了。
一个巴掌拍不响,明朝和瓦剌关系虽然多有龌龊,但是双方自朱棣时期的就已经是联盟关系,土木堡之前双方的关系真没到全面战争那么糟。
瓦剌和明朝的关系全面恶化,也先也负有主要责任。
这人太顺了,他老子给他打下了一个统一的大蒙古,他几乎没遭受过什么挫折,为人因此狂傲无比,在位时得罪的人很多。
而且从也先决绝地回绝王振这件事上,不但能看出他的狂傲,也能看出他的短视。
王公公那是谁啊?
那是上天给也先的一个大礼啊,让王公公继续在大明折腾个十年二十年的,而瓦剌借机厉兵秣马征服辽东、西域开疆扩土,等待明朝内部大乱再一举南下,也先说不定也是今天我们历史书中的什么什么祖了。
所以,码字的才说天不亡明啊。
换成是一个稍有战略头脑的领导人,都会愉快的满足王公公的贪欲,然后向王公公各种献媚助他老人家折腾升三级。
然而也先这位公子哥日子太顺了,从来只有他抢别人哪有人敢抢他的,于是一点面子不给就回绝了王公公。
王公公的脸那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啊,瓦剌使团的马价立马砍去五分之四!
什么!小小瓦剌敢对我王先生的决定表示不满?
反了你了!关闭边境!封贡断绝!
虽然瓦剌没有黄金家族的血统当不了蒙古大汗,但是他们也是听着成吉思汗的传说长大的,对当年横贯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充满了憧憬,对亲眼见过的中原花花世界充满了贪欲。
你大明不跟我们做买卖?好啊!我们就学祖先举起马刀做无本的买卖!
于是明朝和瓦剌的关系,就因为王振的贪婪和也先的狂傲彻底玩完了。
也先狂也有他狂的资本,他跟随父汗脱欢南征北战,实战经验那是非常丰富的。
后来的土木堡固然有明朝自己送人头的大礼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兵力最多只有3万的也先能以少胜多,阵斩明朝十万之众那也跟他的优秀军事素质分不开的。
可是取得了土木堡大捷的也先却并没有乘胜入侵中原反而玩起了让明英宗叫门的把戏,叫门不成后他又兜兜转转到处找突破口。
也先这人真是一个项羽型的人物,打仗那是绝对一把好手,可是真的缺乏战略眼光。
于谦北京保卫战除了三大营的残兵败将,调动的还有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
这些军队不但自己到了京城,通州存粮也顺便运到了京城。
当也先兵临北京城下时,他面对的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于谦,还有于谦紧急操练过的20万大军。
战争的胜负从来在战场外就决定了,于谦打赢北京保卫战在情理之中,他之前的种种努力已经保证了只要不是王振明英宗领军北京绝不会陷落。
而这一切功劳最大的就是也先,不是他给了近三个月时间,于谦就是会变戏法也办不到这些,也先真是北京保卫战的第一功臣。
您是不是要说码字的跑题了?全文明英宗基本没出过场怎么算他的责任呢?
被俘这种事都被后世拿来吹,从《明朝那些事》一路吹到了电视剧,北狩还壮举了
王振的所有作为都是明英宗支持的,在他的支持下王振创造了明朝的第一个阉党乱政,在他的支持下王振胡乱指挥军队弄得军队疲惫不堪人心惶惶,最终送了也先一个大礼包。
此消彼长啊。
明朝因为实力大减,再也不能维持一支强大的战略野战军,从北京保卫战后便彻底定型了国家的防御策略放弃了进攻。从此明朝的军事力量精锐集中到了边疆沿线地区,有限的精兵被摊薄在了边境线上,一旦边境被攻破入寇之敌在大明王朝的疆土上就能横着走。
而也先大败于北京城下,本来臣服的鞑靼乘机举起了反旗,也先虽赢了战争却丢了性命,瓦剌也随之日渐式微,其后瓦剌再度崛起威胁的中原王朝已经是清朝了。
也先生后蒙古重新又陷入了动荡之中,虽有达延汗这样的雄主,但是蒙古再也不能粘合起来。所以明朝虽然一路衰败了下去,蒙古却不能对明朝有什么实质的威胁。
一场土木堡不但打衰了明朝,也玩死了蒙古自己。
土木堡就没有赢家了吗?
似乎没有。
这会在东北,爱新觉罗的首领此时为了躲避朝鲜军队的追剿正带着部民仓皇而逃。
谁能想到呢?女真(满族)会笑到了最后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女真这会儿别说马就是说犬都高抬了它了。
谁当时又能想到在鸭绿江畔被朝鲜人追得东躲西藏的女真人,会是这场民族竞赛的最后赢家呢。
其后明英宗的天顺朝除了杀害忠良外其实没啥恶行,自景泰以来的明朝复兴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维持。
明英宗走了,最后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废除了朱元璋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
虽然无奈但是下篇码字的要批民族英雄于谦了。
没办法,明代宗的责任也是于谦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