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胡同里的门联越来越少了
敦诗悦礼,含谟吐忠。
兴华胡同8号
对北京来说,胡同是骨骼,四合院是血肉。平时逛胡同,最见底蕴和趣味的,要数四合院大门上的门联,不过也愈发少见了。
和我平时所见的门联不同,北京四合院的门联都是直接雕刻在门板上的,也叫“门心对”。这门心对的制作极为讲究,它需要在木门上粘覆麻线,再刮抹腻子,多次反复油漆,之后才能在门板上精心雕刻。
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
薛家湾胡同
对北京人来说,门和脸面一样重要,就好像在过去,如果胡同里哪家大门上没有门联,这是十分不可思议的。
因此这些门联就有了另外一个作用,即院主人刻在大门上的“名片”,或是体现其职业地位,或是反映其美好愿景,或是体现其卓越追求……
桃符 千年前的门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门联是对联的一种,是诗词形式的一种演变,也是“桃符”的遗风。
汉代王充《论衡》中引《山海经》载:“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
《后汉书·礼仪志》中也有曾在描述腊月大傩风俗时记载:“设桃梗郁垒苇茭”,其后的注文也引录了《山海经》。东汉末年应劭的《风俗通义》中也有相似记载。
虽然如今的《山海经》中已经不见此记载,但汉代时期就有门前立桃人、设桃梗以避邪的传统,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山海经》书影,图源网络。
南北朝时,这种风俗更为稳定且普遍,《荆楚岁时记》云:“正月一日⋯ ⋯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按庄周云,有挂鸡于户,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于旁,百鬼畏之。”
此时已经不再是立桃人、设桃梗,而是桃板,不过其上所绘的为神荼郁垒门神,用以辟邪,还不是如今意义上的门联。
刻有神荼、郁垒像的桃符
一般认为,目前最早的门联是在敦煌发现的,那是一份桃符题辞,共有百余字,其中部分内容为:
“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立春日:铜浑初庆轨,玉律始调阳。五福除三祸,万吉殓百殃……
书门左右,吾傥康哉!”
其中明确提到了“书门左右”,另外,时间上“岁日”“立春”也与时间相符,句式上也是四言、五言对仗,内容上也全是祈福禳灾,全部都与门联的特质相符。
S.0610V号敦煌文书中的桃符题辞
北京城最早的门联出现在元初,据载是元世祖忽必烈请了书法家赵孟頫所写的一副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这样气壮山河的帝王门联,所悬挂的地方也不一般——元大都的城门。
而我们平时所见的门联,更多的是刻在等级不高的“如意门”和“随墙门”上,王府大门上有门钉,官宦人家居住的“广亮大门”“金柱大门”上基本上很少有刻对联的。
也就是说,只有平民百姓才有“门心对”,王公贵胄常用的则是楹联,这也是一件旧京奇事。
门联 刻在大门上的“名片”
我国自古就十分重视“门第高低”,这在四合院的大门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不管是大门形制,还是大门上的门簪、门钉、门墩,甚至门联,都十分有讲究。
一般豪门商贾的门联都是木刻,字体则是选用红色,更显富贵。一般小户人家则是用漆写,制作也相对简单。
门联,可以看作刻在大门上的“名片”,或是体现主人家的职业地位,或是体现其美好愿景,有的甚至能让人一眼就能知道这家人是干什么的。
比如“杜康造酒,太白遗风”,这是卖酒的;
“杏林春暖,橘井泉香”,这是中医世家;
“虽为微末生意,却是顶上功夫”,这是剃头的;
“金鸡未唱汤先热,玉板轻敲客远来”,这是澡堂子;
“义气相投裘臻狐腋,声名可创衣赞羔羊”,这是卖皮货的;
“恒足有道木似水,立市泽长松如海”,这是经营木材生意的。有意思的是,这家商号“恒立”正好就藏在这门联中,更见趣味与深意。
这样的藏头联还见于北京的最窄胡同——钱市胡同里,这条胡同号称中国现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单看他们的门联就能窥一二:
2号:增得山川千倍利,茂如松柏四时春。
4号:全球互市翰琛书,聚宝为堂裕货泉。
6号:万寿无疆逢泰运,聚财有道庆丰盈。
10号:聚宝多流川不息,泰阶平如日之升。
这些门联都是藏头联,“增茂”“全聚”“万聚”“聚泰”分别对应着各自的字号。这些商号做的都是“炉行”的生意,“专事熔化散碎银两”。
而胡同之所以设置的这么狭窄,有两种说法比较盛行:一种是说胡同两侧的炉房无节制地扩建,侵占公共通道,致使胡同越来越窄;另一种则说是为了防止小偷而有意为之,平常通过尚且需要侧身,就算有贼人得手,拎着银两包袱,在这小胡同里也插翅难飞。
钱市胡同,京城最窄胡同,图源网络。
除了职业,也有很多门联,一看便知是书香门第,比如:
“诗书教子,忠厚传家”(颁赏胡同)
“忠厚处世,诗书传家”(北帽胡同)
“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崇善里)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粉房琉璃街)
“忠厚人家,诗书处世”(北帽胡同)
“忠厚培元气,诗书发异香”(南芦草园)
“礼乐百年承燕翼,诗书千载荷龙光”(西松树胡同)
“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前车胡同)
“芳草瑶林新几席,玉杯珠柱旧琴书”(保安寺)……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粉房琉璃街65号
中国自古崇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也是这类门联在老北京也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吧,但最多的还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东四六条43号
其中最有意思的要数南芦草园12号这家,门上刻着“忠厚培元气,诗书发异香”,好似书香世家,但其实主人家过去是卖姜的,这也正对上了上下联中的“培元气”和“发异香”。再仔细一想,一个卖姜的都讲究“忠厚”,讲究“诗书”,放到现在得让多少人脸红。
忠厚培元气,诗书发异香
南芦草园12号
图源@Bingoye
也有的寄托山水,陶冶性情:
“卜居积水,世守研田”(板桥二条)
“和风甘雨,景星庆云”(宫门口横胡同)
“江山千古秀,花鸟四时春”(寿喻百胡同)
“春暖观鱼跃,求告听鹿鸣”(皮库胡同)
“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西栓胡同)
“山光呈瑞采,秀气毓祥晖”(杨梅竹斜街)
“凤藻池丹陛,龙光锡紫宸”(洪福胡同、北兴胡同)
“座揽清辉万川月,胸涌和气四时春”(棉花下三条)
“碧海月明珠献瑞,蓝田春暖玉生辉”(东壁营胡同)
“天临华盖星辰近,地接蓬壶雨露深”(大帽胡同)
“黄龙驾云腾沧海,紫凤矫翮凌清霄”(粉房琉璃街)
“林花经雨香犹在,芳草留人意自闲”(草场三条)
其中,笔者最喜欢的是板桥二条5号的“卜居积水,世守研田”,院主人是位出身不俗但处事低调、德艺双馨却平易近人、生活简朴且与人为善的一位画家——许林邨。
许老祖上是官宦之家,也是书画之家,自小研习书画,后以此为生。他原本住在琉璃厂延寿寺街的一条名为“许家大门”的小胡同里,这胡同便是由他们家的大宅子命名的。后由于家道中落,许家大门被卖给了鹤年堂的经理刘一峰,胡同也因此改名“刘家大门”。
搬离富丽堂皇的老宅,许老住进了破旧低矮的板桥二条5号。此间落差甚大,但许老却将这些看为过眼云烟,还亲自在门上刻下了这副对联,以示自己一粟草堂安作画,不求闻达隐湖边的心态。
卜居积水,世守研田
板桥二条5号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善张扬的老先生,文革中却干了一件令无数人震惊的大事。当时,老舍先生的自杀令无数人心痛,许老便是其中之一,他辗转反侧,最终决定拿起刻刀,为老舍先生刻一块石碑。
冒着被打成“反革命”的危险,许老白天正常工作,晚上拿起刻刀。无数个不眠夜,无数次挥刀,石碑终于刻成,其上刻着:“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辞世处,六七年周年纪念许林邨敬立”,竟是将自己的名字也刻上去了!在友人帮助下,将其立在了老舍先生投身太平湖的岸边。
这块碑后被称作“老舍第一碑”。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先生曾这样称赞许老:大智大勇无所畏惧,小巷小民金石为开。
如今石碑早已遗失,仅留拓片,上图石碑为后人复制。
或着意家庭和睦,祝福家业发达:
“贵寿无极,喜庆大来”(南官房胡同)
“登仁寿域,纳福禄林”(小绒线胡同、保安胡同)
“世远家声旧,春深奇气新”(洪福胡同)
“敦仁皆乐土,口泽自流长”(能仁胡同)
“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北大吉巷)
“晋砖五鹿宜子孙,双洗双鱼大吉祥”(大乘巷)
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
北大吉巷47号
但更多的还是传承千年的道德品行:
“敦诗悦礼,含谟吐忠”(兴华胡同)
“继善为乐,述德乃佳”(大帽胡同)
“知足常乐,能忍自安”(珠八宝胡同)
“惟善为宝,则笃其人”(草厂五条)
“恩泽北阙,庆洽南陔”(草厂七条)
“无欺心自安,有容德乃大”(后车胡同)
“修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铁影壁胡同、东工匠胡同)
“德门清且吉,仁里乐而安”(北魏胡同)
“文章利造化,忠孝作良园”(中芦草园)
“悦心通妙法,善道悟真源”(护国寺街)
“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西教场小二条)
“敦厚宜崇礼,善余总致祥”(北官房胡同)
“江厦勋名绵旧德,山阴宗派辟新声”(西河沿)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头发胡同)
“富春吉祥大寿考,和亲安乐宜子孙”(小沙果胡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入则笃行出则友贤”(武定胡同)
修德如执玉,积德胜遗金
这些门联,蕴含着的不仅仅是这一门一户一家一院的家风和座右铭,更是传承千年的品德。
这些门联,字体多为楷书、隶书、草书、行书和篆书,大多出自书法名家和社会名流之手。
遗憾的是,文中所记录的门联不过是老北京门联的冰山一角,不知还有多少精彩的,已经和我们失之交臂。
曾见过杨梅竹斜街的半幅对联:“合力经营晏子风”。据传是因为大院里新搬来一户,为了把房子往外扩大一些,就把右边的大门给卸了,换上了一扇小门。于是,便只剩下了下联。
随着胡同整条整条地拆迁,四合院成片成片地消失,门联也越来越少,往后我们再看门联,可能只能去博物馆里看了吧。
关于老北京的门联,您还知道哪些?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