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力阻四国战争,一个有文化的木匠有多可怕
要不要将这个男人列入中国古代兵家?笔者着实费了一番思量。
他当过牧童、农民、木匠,还掌握着一个强力的游侠集团;在大众印象里,他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精通哲学、数学、物理和工具制造的科学家。
那么,是什么为他在高手如云的中国古代兵家阵容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呢?
文丨蒋亚民
编辑丨李雪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反出山门,自成一家
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某一天,一个山东滕州籍儒生决定脱离孔门。
这个青年叫墨翟,祖上是宋国贵族,后来获罪被降为平民。虽然也饱读《诗》《书》《春秋》等儒家经典,但是,他与周围出身于高门大户的同学们很不一样——为了生存,他当过牧童、学过木工,也曾在田间地头挥汗劳作,深知每一口食物都来之不易。
普通老百姓想吃顿饱饭都很难,而贵族士大夫却极尽挥霍之能事,一味追求繁文缛节;各国君主为了一己之利互相攻伐,更是将民众置于水火之中。
那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繁琐祭祀礼仪,是不是太过铺张浪费?而且,用“礼”的条条框框将不同的人划分到不同阶级,真的有道理吗?
心里的怀疑和反感日益加深,他终于做出了决定:自立门户!
接下来,他自称“鄙人”,穿着粗衣草鞋到各地讲学,对农、工兄弟十分亲切,对士大夫言辞十分犀利,把儒家的等级制度和诸侯国的暴政批判得体无完肤。
其主要观点均与改善底层人民的处境相关,具体说来,主要涉及以下3个方面:
*3个“应该”
兼爱,应该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人;
尚贤,应该不论出身、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尚同,在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方面,应该追随圣人的意志;
*5个“反对”
非攻,反对侵略他国,要维持和平;
非命,反对命运之说,主张自强;
非乐,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节葬,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节用,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2个“最高法官”
天志,上天是兴利除害的最高主宰;
明鬼,明辨鬼神的存在,可惩恶扬善;
他从朴素的民间价值观出发,把“天”与“鬼”视为兴利除害、惩恶扬善的主体,大胆犀利的观点不仅获得了许多群众的热烈响应,还起到了震慑君王和贵族的作用——国君、贵族和士大夫们,一定不能仗势欺人,否则上天和鬼神都要降罪,您老还是小心一点吧!
2 “硬骨头”门派,立足江湖
墨子的战争观念也是以民为本的。
他认为,战争乃凶事,绝非治病良方!自古以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好战而亡的统治者不可胜数。他以兼爱与否为准绳,把战争区分为两种:
*“诛无道”“兼爱天下之百姓”的战争,如禹攻三苗、商汤伐桀、武王伐纣,有天命指示和鬼神的帮助,是正义战争。
*“攻无罪”“兼恶天下之百姓”的战争,即“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
在社会底层挣扎日久的劳苦大众终于遇到了既“接地气”又能替他们说话的人,纷纷自愿追随他的脚步,成为门下弟子。
学生们按姓氏将老师尊称为“墨子”,称其门派为“墨家”。
墨子雕像。
拥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它很快壮大为拥有数百弟子的著名门派——墨家游侠集团。他们不但行迹广泛,东到齐、鲁,北至郑、卫,南到楚地都有他们的弟子在活动;而且,集团内消息传递灵通,实力堪与儒家一较高下。
【注:“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出自《韩非子·显学》。】
更重要的是,与孔门弟子的生活奢侈、不事稼樯、组织松散不同,墨家成员作风朴素、穿短衣草鞋,具备扎实的劳动技能,把劳作视为高尚的行为,还建立起严密的组织结构和严明的纪律体系:
最高领袖为“巨子”(也作“矩子”),成员为“墨者”;
领导发话,下属必须服从指导、听从指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至死也绝不后退;
对于违背原则的成员,轻则开除,重则处死。
为了保持团队的纯洁性和行动力,墨子常常东奔西走、积极开展组织和督查工作,效率很高,以致各诸侯国流传着“墨突不黔”的传说:墨子每至一地办公,当地弟子生火备饭招待老师;然而,烟囱尚未熏黑,他就又到别处去了。
最高领导如此以身作则,学生们哪里还敢怠慢。
于是,在理念和规则的作用下,一个不畏权贵的“硬骨头”,打造出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硬骨头”门派,行动能力相当强大!
3 一番演讲,轻松止战
德高望重的墨子得到了一个消息: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
发动侵略战争是不对的,必须阻止!
墨先生赶忙面见鲁阳文君:
“您坐拥鲁国,可是天下都是老天爷的。您现在要举兵将攻打郑国,是侵犯了老天爷,就不怕上天的诛伐吗?”
鲁阳文君表示,自己理由很充分:
“墨老师,您怎么能阻止我呢?郑国人数代都残杀了自己的君主,老天爷降罪,让他们三年都过不上好日子。我进攻郑国是顺应天意、替天行道!”
墨先生表示反对:
“一位父亲在家鞭打凶暴、不成器的儿子。邻居家的父亲听到声音,举起木棒跑来打别人的儿子,还振振有词:'我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这难道不荒谬吗?郑国人残杀君主,上天已经给了三年惩罚。现在,您要举兵攻打郑国,还说'顺应天意’,跟邻居的父亲有何区别?”
听到这里,鲁阳文君感到有点心虚。
墨先生趁热打铁:
“卑贱的人,跑到邻居家杀害其家人,抢劫邻居的粮食、衣物、行李、猪狗,然后记录在竹、帛、席子、食器上,当作荣耀传给后世子孙。您觉得这么做合适吗?您现在进攻邻国,杀害别国的老百姓,抢劫他们的钱财、粮食和牲畜,然后当作胜利果实铭刻于金石钟鼎留给后人。您觉得合适吗?”
鲁阳文君被说服了。
于是,墨先生不战而止人之戈,轻松地完成了任务。
等待着他的,是下一次、更严峻的挑战。
一个众所周知的男人出现了。
他是一个极其了不起的木匠,跟墨子是同行。
位于山东潍坊风筝广场的古代墨翟制木鹞浮雕。
你可别轻视这两位木匠。在当时,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社会地位相当于现代的科学院院士!
4 两个木匠,一次兵棋对决
这一年,鲁班(即公输盘)打造出强力攻城装备——云梯,楚军的进攻能力由此加强。楚王有了必胜的把握,决定攻打宋国。
收到消息,墨子立即从齐国起身,走了十天十夜,来到楚国的国都郢,去见鲁班。
科学家一般都比较谦虚。鲁木匠恭恭敬敬地询问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您有什么吩咐?”
墨木匠不太客气:
“北方有一个人欺侮我,你帮我杀了他吧。”
鲁木匠听了很不高兴。
墨木匠开出高价:
“我愿意给你十镒黄金。”
【注:镒,古代重量单位,1镒合20两(另有说法称24两)。】
鲁木匠坚定拒绝:
“我奉行“义”的道理,决不杀人。”
确认过眼神,是同志!
墨木匠起身,给同志行礼:
“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楚王要用它攻打宋国。楚国地广人稀,现在要以牺牲本来就不足的人口为代价,去抢用不着的土地,不合适。
况且,宋国有什么罪过呢?去攻打一个无罪的国家,是为不仁;明知不仁而不去争辩,是为不忠;只争辩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结果,是为不强。您是义士,拒绝杀我的仇人,却去杀害众多的百姓,这可不是明智之举啊!
您为什么不阻止楚军进攻宋国呢?”
科学家一般都佩服同志,鲁木匠对同行的这番话很信服,同时也有点为难:
“我已经向楚王说了,现在没法反悔。”
墨木匠继续趁热打铁,提出要面见楚王。
见了楚王,墨子继续发问:
“有一个人,放着自己华丽的丝绸衣裳和豪华大餐不享用,打算去偷邻居的粗布短衣和糟糠。这得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楚王回答:
“这人一定患了偷窃病。”
墨先生再次使出了循序渐进式的类比大招:
“楚国方圆五千里,宋国只有五百里;楚国有云梦大泽,犀、兕、麋鹿、鱼、鳖、鼋、鼍众多,还出产松、梓、楠、樟等名贵木材,可谓富甲天下;宋国穷得连野鸡、兔子、狐狸,甚至一棵像样的大树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楚国想进攻宋国,与那个患有偷窃毛病的人如出一辙。大王您这样做,一定会伤害道义,但不见得能据有宋国。”
楚王为墨先生的精彩发言叫好,然而,拒绝收回成命。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他解下腰带,围成一座城的样子,用小木片作为守城器械,与鲁班对阵。鲁班9次布设机巧多变的攻城器械,墨子9次有效地抵御了他的进攻。等到同行的攻战器械用尽,墨子的守御手段还有富余。
与战争对手直接进行兵棋对抗并得胜,墨子是有历史记载的世界第一人,作为进行兵棋数据化对抗和量化计算的先驱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受挫的鲁班叹了口气:
“我知道怎么对付你,但我不说。”
楚王的好奇心被成功地挑起来了。
墨子接过话茬:
“老兄的办法就是杀了我。我一死,宋国无人防守,楚国进攻就没有什么阻碍了。但是,我有禽滑釐等几百弟子,他们得我真传,正拿着我设计的防御装备在宋国都城严阵以待楚军。您杀了我也没用。”
必胜之策失效,楚王只好放弃了攻宋计划。
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正逢下雨,想到闾门避雨。可叹的是,守门人坚定地将这位保得宋国上下平安的大功臣拒之门外。
5 墨守=难以攻破的稳固防御
大国、强国不会因为谁提出一个口号、一个建议,就放弃一场战争和唾手可得的胜利果实。
打消鲁阳文君和楚王发动战争念头的,可不仅仅是墨先生的一番精彩演讲,更具说服力的,是他及门下弟子所拥有的雄厚守城实力。
现代陆上作战,组织防御需要兵、火、阵、障相结合——部署好兵力、配置好火力、构筑好阵地、设置好障碍物。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就已经搭建好四角齐全的古代版防御体系,不仅有形而上的理论,也有形而下的对策,如:
其一,倡导积极备战,力求有备无患。
墨子认为,备战是一个国家的首要任务,只有在战前做好粮食、兵员、城防等方面的准备,才能赢得救守防御作战的胜利。
“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
“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必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要选取人数够、素质高的士兵驻守,保证粮食柴草要足以支持3个月以上,士卒干粮每人二斗,派遣士卒送餐;官民要和睦,君主要讲信义。
其二,倡导积极防御,应当守中有攻,积极歼敌。
墨子认为“惟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主张以积极防御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战争。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地形、依托城池,正确布置兵力;以国都为中心,形成边城、县邑多层次的大纵深防御体系,层层阻击,消耗敌人,并以顽强坚守与适时出击相结合。
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文化根源。
其三,围绕救守,提出了整套的防御战术原则。
墨子有一套别具匠心的防御手段,并对守城器械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城墙要厚而高,布置得当。
用柴抟(即束聚的柴)、树木、泥土加固城墙,民家木材瓦石全部上缴用于城池守备,不服从命令者处斩;城墙四边四角建望敌楼,派贵家子弟瞭望敌人,失职者处斩;在城墙上修筑令耳(双层楼),以便放箭;
*防守器械要精良。
城门上准备好悬门和控制悬门的机关;城上百步筑一楼,设置火捽(长木,一端可点火),按一定距离摆放各种武器和辅助战具,包括渠柱、长斧、长椎、枪、锄、斧、镰、斫、锥、短矛、石头、蒺藜、砖瓦、火炬、狗尸(一种古代守城器械)、铁甑(盛热水)、沙石、藉车、桔槔(用以提水)、贮水器(敌用火攻,拿盛水器皿救火)、禾秆、盾牌等;编造樊篱,设置兵弩弓箭杀敌。
【注:悬门,古时城门所设的门闸。平时挂起,有警时放下,加固防守。】
*防御工事要安排妥当。
敌打隧道进攻,迎头挖地道以应对,并备短弩射敌;濠沟要深而宽,敌填濠沟,用火攻与之争夺;筑渠、设桥,敌来攻,上下牵拉桥板以制敌行动。
*关于侦察敌情,墨子也有办法。
守城时,为了预防敌人挖地道攻城,可以每隔三十尺挖一井,置大罂于井中;罂口绷上薄牛皮,让听力好的人伏在罂上侦听,以得知敌方是否在挖地道、地道的位置,从而做好御敌准备。
【注:罂,古代大腹小口的容器,用于盛水或者酒。】
直到20世纪40年代,日军还在使用这种侦听手段,用来对付华北人民发明的地道战。阎锡山的部队也曾用这种办法来侦听人民解放军的攻城土工作业。
由上可知,墨家防御系统不但守护严密,而且守中有攻,想攻进去十分困难,即使打得下来,也会遭受重大损伤。以至于后世无论是哪一支军队,进攻时只要遇到墨家驻守的城防,马上就会感受到沉重的精神压力。在许多情况下,自知赢的可能性不大,干脆就不打了。
6 墨家兵法,影响至今
墨子自称“布衣之士”,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亲近劳动人民的智者,同时,他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和军事家。在法家出现之前,他创造的墨家学派盛极一时,与儒家并驾齐驱,是当时的两大显学之一。
他去世后,墨家逐渐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与孔子的《论语》相类似,其生平事迹的思想史料,也由弟子收集辑录,最终完成《墨子》一书。
西晋鲁胜、乐壹都为它作过注释,可惜已经散佚。现在人们看到的通行本,主要依据是孙诒让的《墨子闲诂》,以及《诸子集成》所收录的版本。
清刻本《墨子》。
【注:孙诒让,1848年9月16日-1908年6月20日,浙江瑞安人。中国晚清经学大师、爱国主义者和著名教育家。】
《墨子》跨越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诸多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兵家乃至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至今。
其中关于救守防御作战的论述,集中在《备城门》《备蛾傅》《备梯》《备突》《旗帜》《杂守》《备高临》《迎敌祠》《备水》《备穴》《号令》 11篇,形成了一个以城池防守为核心的防御理论体系。
通过回答弟子禽滑釐的问题,墨子针对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轒辒、轩车等12种攻城方法,提出一一对应的有效防御手段。
【注:
临,就是攻城塔,可以居高攻城;
钩,是一种轮子上装钩子破坏城墙的车辆;
冲,破坏城门或者城墙的冲车;
梯,攻城云梯;
堙,填平护城河或者护城沟;
水,水淹攻城;
穴,挖坑进逼攻城;
突,城隙或者地道中用火烧烟熏;
空洞,挖地道攻城;
蚁傅,众士兵爬城攻击;
轒辒,备有士兵和重甲的战车;
轩车,攻城楼车。】
《墨子》恰好弥补了孙武以进攻为主的作战理论,对传统兵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国兵家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关于防御的原则和战术,许多都引述或参照自《墨子》。
参考资料:
⒈﹝西汉﹞刘向编订《战国策》
⒉﹝春秋﹞墨翟著《墨子》.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版
⒊ 钱穆著《墨子、惠施、公孙龙》.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5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
在和平时期,战争的教训一次又一次地被人们集体忘却,直到又一次战争猝然到来,才会在付出血淋淋的代价后猛然警醒。
兵家,在中国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兴旺发达,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压和忘却。
一个成熟的国家,一个成熟的民族,一定不能忘记战争的灾难和教训,即使是在国家长久和平、兴旺发达的时候,仍然需要发扬重视国防和军事的传统,做到警钟长鸣、武备常新。
中国兵家学说的世界性研究热潮经久不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节点,重新挖掘与发现中国古代兵家价值意义重大。因此,库叔邀请军事科学院原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蒋亚民研究员推出“中国古代兵家”系列文章,每周一篇,以飨读者。
本系列跨越4600年,讲述从中华文明起源时期到清末对我国军事乃至历史进步发挥重大影响的38位兵家代表人物的故事,解读那些被后人奉为圭臬甚至神化了的传世兵书和古代阵法。
注:依次为玄女、伊尹、武丁、姜子牙、先轸、鬼谷子、田穰苴、孙武、孙膑、墨翟、乐毅、李牧、白起、吴起、尉缭、王翦、张良、韩信、卫青、班超、诸葛亮、杨素、李靖、薛仁贵、郭子仪、韦睿、耶律休哥、岳飞、成吉思汗、拔都、朱元璋、徐达、戚继光、邢玠、郑成功、施琅、福康安、左
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