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云丨岁月的饺子(散文)
记忆的小河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变窄消逝。保持着最初晶莹的往事,已经越来越稀少,而那穿越岁月的饺子却似颗颗饱满的珍珠欢腾着跳跃而来,温热我的心房,越润越亮。
故乡在豫南信阳,在那里大年初一初二的早晨一般都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一年却例外,吃的是饺子。那年年三十晚上,妈妈突然宣布今晚守岁包饺子,在信阳老家一直有着这样的传统风俗。守岁,就是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夜里全家人都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这一天一家人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全家聚在一起,围坐火炉旁闲聊,吃着平日里吃不到点心果子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迎接新的一年,期盼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那个年三十夜,我们一家人围着火炉包饺子,其乐融融,看着一个个饺子在妈妈和姐姐们的手里翻腾跳跃像一个个小精灵,我真是羡慕不已,期盼着自己快点长大,也能正儿八经地包饺子。姐姐们总说我小,不让我包,其实是害怕我浪费食材。趁着他们不注意,我偷偷地捏了一小块面,团在手里,拿上一颗糖块咬碎当成馅包成饺子藏起来,第二天早上也就正月初一早上又趁他们不注意,偷偷的和其他饺子一起下到锅里,等到姐姐发现那个长相怪异的饺子,已是生米做熟饭了,我也会自告奋勇吃那个来之不易的饺子。吃下去是饺子,留下的却是甜蜜温馨永久的记忆,一种对儿时的眷恋深深地包在饺子里。
儿时那一个个三月桃花似的日子,如行云流水般在我的生命旅途中流淌。上师范后的第一个冬至节,班主任组织包饺子,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坏了,仿佛一盘盘元宝似的饺子踏浪而来,实在是学校食堂整天米饭汤面条真的吃够了。我们同寝室的几个姐妹们商量好中午不吃饭,空着肚子晚上多吃点饺子解馋。下午放学后,班长和生活委员拿来了面和饺子馅,女同学们开始包起饺子来,男同学自嘲只负责带嘴吃。忙了两三个小时,我们那群平时不怎么干活的手脚笨拙姑娘们终于把饺子包好了,第一锅的饺子先端给老师们吃,第二锅饺子端上来同学们都蜂拥而上,也不顾什么吃相,都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清楚地记得当时吃饺子情景,当我一口咬开饺子时,发现饺子皮还是白的、馅还是生的,偷偷地环顾一下四周,发现同学们个个都吃得津津有味,真是饥不择食呀!看这情景,我也不管饺子生熟了,如吃珍馐一般,因为那不听话肚子从早上饿到晚上八九点早已数次敲起了大响鼓……青葱岁月,就这样在流年饺子声中渐行渐远。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时光总是悄无声息地从指缝间溜走。前几年冬至,单位组织包饺子活动,组长根据厨艺分工后,同事们各司其职开始忙乎起来,单位里大家熟知的名厨罗老师负责拌馅,夏组长则当仁不让的自己和面,名厨就是名厨三下两三就把那一大盆面和好了。接下来的技术活就是拌饺子馅了,我也想向名厨学点手艺,可是已经下午三点多我看罗老师还没有开始动手的意思,这么多人的饺子馅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可罗老师心里根没事似们,一点也不着急。我暗自替罗老师捏把汗,心想,这回我们组的饺子一定会伴着星星和月亮吃了。谁知,我就去教室上了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大盆饺子馅已经漂漂亮亮的端坐在桌子上啦,名厨就是名厨,真是自愧不如呀!接下来,就是包饺子,同事们各显身手,开始包饺子。我和夏组长配合,她擀皮我包,我惊呆了,夏组长绝对是擀饺子皮的高手,一块块小巧均匀圆整的饺子皮在她的手里是那么听话乖巧,像一位位受过特殊训练士兵,个个整装待发。组长的饺子皮擀得好,我包的饺子也不错,每一枚饺子都像一个个十三四岁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处处散发着青春风貌,小巧丰盈而富有生命力。扭头看着其他人包的饺子,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真是群英荟萃饺子开会呀。一顿饺子大餐马上开始了,大家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骤然怒放。饺子包好后,东南西北桌各放一盆饺子,中间陪衬的还有同事们买来的各色小菜,同事们围着桌子边走边吃,边吃边走,同事们欢笑声,孩子们的嬉戏声和着浓浓的饺子味飘荡在校园的夜空,连天幕上空的月亮妹妹也禁不住伸长脖子,探出头来想品味一下别样的人间烟火。
如今,又到了雪花飘飞的季节,伴随着冬至的脚步,那被岁月的浸润的饺子也越来越清晰明朗,又是一季饺子情……对生命的尊重与挚爱,对岁月的仰视,都浸润在人间烟火中——那年那月饺中情。
作者简介:
卓玛,本名王秀云,河南信阳人。诗歌、散文偶在网刊、纸刊发表。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愿随一切美好同行。敬畏生命,绽放人生,是一枚与灵魂对话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