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远在他乡,不忘授业
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沈灭。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战乱频发导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有很多人就此背井离乡,甚至久在他乡无法返回故乡。本篇就来聊聊刘熙,字成国。
刘熙是青州北海人士,汉末时期也有一些青州人士曾活跃过,重温下他们的名字:郑玄、王脩xiū、邴原、管宁、傅玄、徐干、王和平、孙乾、孙邵、孙嵩、是仪、滕téng胤、刘熙。其中郑玄、管宁、傅玄都是名动天下之辈,后人们时常会提及他们的事迹。
“刘熙字成国,交州人,先北海人也”——《百越先贤志》
关于刘熙的记载主要源自后世的经籍志,比如《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因为刘熙注解过一部分儒家经典,他的注释适用范围又很广。不过关于刘熙的生平事迹在地方志中也没有多少记载,他饱读经典博闻强识,凭借自身才学就名动一时,由于拒绝征辟始终没有出仕,所以也被人称为“征士”,管宁、邴原、皇甫谧、周生烈等人都曾被冠以“征士”之名。
“博览多识,名重一时,荐辟不就,避地交州,人谓之征士”——《百越先贤志》
刘熙本来是北海人士,在汉末战乱之际跑到了交州避乱,他也算在前往交州那数百中原士人内。交州虽然偏远却也没限制刘熙发挥自身才学,他在交州也教授了一批弟子,在这数百人中就包含了韦曜yào、许慈,他们都是在交州避乱时随刘熙学习的。
“往来苍梧、南海,客授生徒数百人,著《谥法》三卷行于世”——《百越先贤志》
“少依族人避地交州,从刘熙学”——《三国志·薛综传》
案《三国志·程秉传》,程秉拜在郑玄门下学习,但他没有随郑玄一起去徐州,而是来到了交州,并且在这里结识了刘熙,由于经常与刘熙交流学术理解,程秉最终也博通五经。许慈也有着类似的经历,他虽然以刘熙为师,但尤为擅长《郑氏学》,显然也没少钻研郑玄的学说。
“师事刘熙,善郑氏学,治易、尚书、三礼、毛诗、论语”——《三国志·许慈传》
“逮事郑玄,后避乱交州,与刘熙考论大义,遂博通五”——《三国志·程秉传》
与管宁、邴原等人的抉择不同的是,刘熙最终没有返回故乡,他选择扎根于交州,并且终老于此。刘熙留下了诸多著作,主要涉及的有《孟子注》、《谥法》,以及知名度最高的《释名》。《释名》是从声音的角度来探究字义的由来,它对于训诂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后汉书·文苑列传》中刘珍也编撰有《释名》三十篇,最终流芳后世的却是刘熙,弟子韦曜还特意提到过此书,也经常在注解中看到刘熙与《释名》。
“又见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然物类众多,难得详究,故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三国志·韦曜传》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董遇诗词:董遇:词人们将我和三余之日联系在了一起
祝公道:祝公道:非亲非故,不忘援手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