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淮玉丨“老雁”馍

姥姥在世时,母亲每年都要蒸“老雁”馍,让我给姥姥送去。我不知是何寓意和风俗,反正就跑几里路,也不累,还能混个“老雁”蛋吃,何乐而不为呢?

“老雁”馍,就是蒸成“老雁”形状的有馅的麦面馍。再配一圈“老雁”蛋,方成为一锅完整的“老雁馍。”

蒸“老雁”馍时,要用上好的麦面,细致和好面以待发酵。并事先准备好馅。馅的主料是肉(五花肉最好)、粉条,也佐以炕好水豆腐和去过水的青菜。

面发酵好了,馅也准备好了,母亲就开始制作“老雁”馍了。把发好的面先分成一个大剂子和六至八个小剂子。大剂子用擀面杖擀成一个圆面片,把馅子放入偏于一端圆面片中,包好,揉搓成“老雁”的背腹部和两个翅膀,揪捏出“雁”尾。另一端面剂剩余较多,就慢慢地搓捏成“雁”脖子和“雁”头。“雁”头制作比较费事,要捏出“雁”嘴和“雁”耳的形状,再用两粒大小一致的绿豆当“雁”的眼睛镶嵌在“雁”头的两侧。这样,“老雁”馍已初具雏形,再用竹篾片在“老雁”馍外表雕刻成一缕一缕的“雁”毛,配以手捏整形,“老雁”馍就越发像老雁了。面剂软,难以立住,就用折断的筷子支柱“雁”的头颈,“老雁”馍活脱脱像一只卧在巢里的老雁了。

“雁”蛋很好制作,把小面剂子擀或捏成一个小面片,放入馅子,再包住,揉捏成圆圆的蛋状,就成了,六至八个“雁”蛋一会就做成了。

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上锅蒸。制作好“老雁”馍要小心翼翼地放在锅内篦子的中央,“雁”头、颈的支架务必支端正,“雁”蛋围拢在“老雁”馍的两侧,再喷洒些凉水以除掉面不(面粉)使之光滑。先大火,后文火,蒸半个多小时,停火。片刻后,掀开锅盖,“老雁”正中,周围“雁”蛋,真像一个在窝内孵蛋的老雁。当然,还有最后一道工序,那就是把“老雁”的嘴涂成红色,把“老雁”的身上涂上色泽较深的食用油。这样,一锅栩栩如生的“老雁”馍就做成了。

那个时候,蒸一锅“老雁”馍也相当不易。

“大集体”时代,我们那个地方因为淮河三年两头泛滥,不是淹麦季就是淹秋季,再加上庄稼产量也低,收的粮食常常不够吃,而配发需要购买的“统销粮”每人每天才“七大两”,这样对于缺油少盐而又活计很重的人来说,吃不饱肚子是常事。一顿白面馍,尤其是有肉菜馅的白面馍,很是奢侈的。但记忆中姥姥在世时母亲每年都要给姥姥做一次,而给姥姥送“老雁”馍的时候,姥姥总是要赏赐我一个“雁”蛋。没有问清是何风俗习惯使然,我想这也可能是母亲尽孝和祝愿姥姥长寿一种形式吧。

2016年7月29日

作 者 简 介

刘淮玉,男,汉族,固始县三河尖乡人,1977年4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在淮滨县教研室任初中语文教研员。曾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事语文教学、教研多年,在《教育艺术》《语文教学与研究》《新课程教学》等杂志发表语文教研论文多篇,2014年出版语文教学专著《语文教学浅论》。爱好文学,在《读书报》《信阳报》发表过散文、诗歌作品,散文入选2013、2014、2015《信阳年度散文》,小品《替班》获信阳市情景剧创作一等奖。
















(0)

相关推荐

  • 刘淮玉诗歌四首

    与高中诸同学共勉 刘淮玉 遥想当年史水湾, 莘莘学子共扬帆. 梧桐树上花开落, 垂柳枝头絮舞翻. 朗朗书声惊日月, 匆匆脚步震云天. 时光一去容颜老, 惟愿情缘再续延. 观看<人民的名义> ...

  • 细节描写 真实自然 |《我最喜欢的食物——大油饼》高健彬

    擂台作品 我最喜欢的食物--大油饼 山东潍坊坊子区实验小学六(1)班 高健彬 "出锅了--"一张香喷喷,而且外酥里嫩的大油饼出锅了.[开头一句话就让人感到了油饼好吃]说起我最喜欢吃 ...

  • 六一出游“溜娃”饮食攻略,给孩子不一样的童年记忆!

    六一啦, 很多有孩子的家庭会选择带着宝宝出去玩,去去动物园啊,植物园啊,或者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去踏青. 在外出的时候,如何让家里的崽崽吃的好,就成了大问题. 今天这篇看到赶紧收藏啦~从主食,小吃到小零 ...

  • 奶奶家的饺子

    每到过年,我就会不自然地想起奶奶,想起奶奶包的韭菜猪肉馅小饺子,那饺子的味道早已融入我的身体,成为永远的一份新年的记忆. 虽然当初是奶奶家把母亲娶了过去,也安了家,可因母亲是独生女,加之姥姥又格外喜欢 ...

  • 【乡村人物之四】刘淮玉丨老尼

    一捆柴草移动着,慢慢来到我的眼前,柴草下面是一个瘦而小的老人,头光光的,一袭黑衣,一双道鞋,胳膊上还挎着一个油腻腻的竹筐.这便是老尼,她开始进入我的视线,存入我的记忆. 老尼,姓苏名静修.生活中人们早 ...

  • 刘淮玉丨淮河岸边的童谣游戏

    童谣游戏,伴随着不少孩童快乐的成长.那个时代淮河岸边的童谣游戏丰富多彩,孕育了滋润了许许多多淮河岸边的儿女们.现在,淮河岸边的童谣游戏,好像久违了.我们以拳拳的童心又想起了以往那天真烂漫的童谣游戏. ...

  • 刘淮玉丨在淮河里学游泳

    过去生长在淮河岸边的人大都会游泳.那时候不知道游泳可以健身,只知道可以去污纳凉,可以救命,不至于小沟小汊淹死,还可以是重要的交通技术. 我小时非常宝贝,因为我上面的两个哥哥和下面的两个弟弟都没成,爹妈 ...

  • 刘淮玉丨想起了“糖轱辘”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到了中秋节,月饼虽有卖的,却难得吃上,母亲就做起了"糖轱辘",为我们解馋. "糖轱辘",也不完全以糖作陷,多以芝麻.绿豆作馅,但都离不开糖, ...

  • 刘淮玉丨绿豆圆子

    母亲八十多岁了,每年总要给我们炸些绿豆圆子.母亲炸的绿豆圆子,掺有虾米.豆腐,配以葱.姜.辣椒.大茴等佐料,很有特色,特别出味,特别好吃.吃起绿豆圆子,许多往事便浮现在眼前. 我们那个地方过去每年冬天 ...

  • 刘淮玉丨养蜂记

    岳母给我几片蜜蜂要我养,说养蜂很有好处,一可增加生活情趣,二可搞些创收贴补家用. 蜜蜂弄回来的时候是初春,虽说只有几片蜂,但都已经过了漫长的冬天.能越过寒冬的蜜蜂都是些精兵强将,就等着春天来临后发展壮 ...

  • 刘淮玉丨打埂记

    大家齐使劲呀,吆号海呀 举起大石墩呀,吆号海呀 狠狠用力打呀,吆号海呀 打的牢又稳呀,吆号海呀 ---- 几十年前的打埂号子声在脑际萦绕,在耳边响起,那样的入耳动听,那样的振奋精神,那样的难以忘怀. ...

  • 【乡村人物之十一】刘淮玉丨老白

    老白不老,还不到三十岁,冠一"老"字,是一帮年轻人对他的尊称:老白也不姓白,姓张,名弛,因生长于白露河畔,取网名"白露河",所以又以"白"姓 ...

  • 【乡村人物之十二】刘淮玉丨岳父

    仲春时节,淮河的流水匆匆向东,许多载满各种货物的帆船鼓满了风帆竞相争游,鸟儿忘情地飞舞,鱼儿尽情地嬉戏.淮河岸边的农场,各种花次第开放了.先入为主的油菜花粉嘟嘟的,黄的耀眼,黄的舒心,黄的沁脾,清香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