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成长股能享受更高的估值 本文首发于2020年11月18日,最新上线内容为《国债收益率是个什么鬼》...

股市上一直有一种习惯就是给与成长性公司(业绩增速)更高的估值,这种情况在中国尤甚比如对于年复合增速在30%-40%的医疗连锁机构给予高达160PE的估值。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当然知道过高的估值存在泡沫。我们可以选择不参与,但是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尝试去理解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深层次逻辑。

今天,我就试着从自己的理解来常识解释为何市场更容易偏爱成长性公司。这种偏爱体现在:1,成长股的估值长期偏高。2,即使成长股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泡沫也很难出现大幅下跌,更多地依靠横盘和缓跌来修复估值。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我首先要确立2个假设:1,假设一家公司的合理估值以PEG体系值1为基准,估值比基准下浮20%为低估,比基准高过20%为高估。2,参与二级市场的资金有时间成本,如果股票的估值过高需要进行估值修复,那么修复的时间越长,能够容忍的资金就越少。

这里面提到的PEG,我做个简单介绍(如果你是老鸟可以跳过下面这段)。PEG指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是用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的盈利增长速度。 它是Jim Slater在1960年发明的一个股票估值指标。它弥补了PE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的不足。其计算公式是: PEG=PE/(企业年盈利增长率*100)。一般来讲,使用者给出的企业年盈利增长率应该是企业未来3-5年可预期的稳定增速的年化率。如果PEG=1则说明该公司的估值相对合理,如果远大于1则说明存在比较严重的泡沫,反之说明公司严重低估。使用该指标的最大误区包括:1,以单年的净利润增速代替3-5年的年化增速。2,无限制放大PEG的高估标准。比如:论坛里居然有人为了解释160PE医疗连锁机构的估值合理性把PEG=4说成略高估,PEG=2是常态。

解释完了相关的假设和准备知识。我们来看一下从年化增速5%~30%的6档公司其股价在低估、合理和高估之间波动时的一些数据。我将这些假设汇总成表1,大家可以通过表1的推演理解为何市场偏爱成长股:

表1

首先,可以看到6档公司从低估修复到正常估值的涨幅,对于增速5%的公司,假设从4PE修复到5PE,一年完成那么它的涨幅为1.25*1.05-1=31.25%。类似的可以算出对于增速30%的公司,假设1年内完成从低估到正常的修复,它的涨幅为:1.25*1.3-1=62.5%。可以看到,同样是从低估到正常的修复,成长类公司的修复涨幅远大于不成长的公司。

其次,我们看一下如果目前公司处于高估的状态,股价保持横盘不动,完全依靠公司业绩增长恢复到正常估值,消化掉高估部分的泡沫需要多长时间。以低速增长的公司为例就是要求方程:1.05^x=1.2 的解,可以算出x≈3.75。这就是说对于低速成长的公司完全依靠业绩增长需要3.75年才能消化掉高估的泡沫。对比年增速30%的公司,只需要0.7年就可以消化掉估值的泡沫。刚才我们提到资金都是有时间成本的,它们不可能愿意在低增长的股票上等3.75年,等业绩稀释泡沫。

最后,我们再看一下假设资金对于消化掉高估泡沫的容忍年限都是1年,那么不同的公司可以容忍的估值上限在哪里。以成长5%的公司为例,如果期望1年内能够依靠自身业绩增速消除估值泡沫,那么它的PE就需要低于5.25PE。类似的,30%增速的公司,如果期望1年内能够依靠自身业绩增速消除估值泡沫,那么它的PE就需要低于39PE。

综上所述,考虑到资金的时间成本,市场偏好成长性企业,因为它们的高速增长可以快速消除估值上的泡沫。但是,同时也要提醒广大投资者,正所谓过犹不及。虽然,成长性企业估值总体偏高,但是如果估值过高一样也会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损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