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

01

秋分过后,早晚的天气开始转凉。空气不再像以前那样灼热,有蒸腾感。

我也开始装模作样地恢复了早上跑步。说是晨跑,其实只是开始快步走,或者慢跑一阵。感觉要出汗了,就往回走。

前天早上跑步回来,路过这个街口,看着眼前的路人。

我站住,突然有些惶惑:

我怎么会在这里,这个边鄙的海边小城?我怎么会出现在这个街口,混迹于这样的人群之中?

我想起来我去年去西双版纳,在十字路口等红灯的时候,也曾经这样问过我自己。

我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我是怎么出现在这里的?

那样一个有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到不了的地方,为什么我会出现在这里?

02

前几天讲过一个佛经故事,佛祖问弟子:一滴水如何才能不干涸?

没有人回答。

佛祖说:把它放到大海里。

我常常在机场、高铁站这样的地方,看如蚂蚁般熙熙攘攘的人流、聚拢,散去,然后想到物理课上学的布朗运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来处,也都有自己的方向。但在上帝眼里,这些做布朗运动的人,是不是和蚂蚁一样?

我有时候会想,在海里,分子与分子间的布朗运动,才是最正常的吧?

这样的时刻,我常常会生怜悯之心,对所有的人,更对我自己。

03

想起来有人说,每次看到英语单词 nowhere 就想玩文字游戏:

no-where, now-here。

内格尔有本书叫 The View from Nowhere,讲的是 “客观性” “无偏见性” 意味着什么。

政治哲学界有一个寓言:我们讨论什么是善,是证明A地点是天堂,B地点是地狱。然而我们现在C地点,该如何去A地点?此时我们决不能说 “D地点通往A地点有一条路,就让我们装作已在D地点吧!” 最终目标或许是由 the view from no-where 规定的,起始点却永远是当前的历史现实:now-here。

04

曾经看过到一个视频,森林动物学家在野外放置镜子,测试动物有没有自我意识。

所谓自我意识指的是动物能意识到“我”这一概念,并能区别“我”与外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主体我的认识,另一部分是对客体我的认识。

人最开始认识的是主体我,什么是主体我,你口渴了,看到面前有一杯水,你知道用手拿起杯子喝水,这就可以说,你已经有了主体我的自我意识。将自身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对自己的身体做出调整和控制,这就是主体我的自我意识。

这种意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与环境的交互中逐渐形成,刚出生的婴儿缺少意识,而是靠本能活动,随着生理的成熟,以及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本能的作用逐渐降低,有意识的活动逐渐增多,于是自我得以形成。

那么再来说客体我,所谓客体我,就是将自己作为一个客体来认识,俗话说的认识你自己。客体我的形成,无论从进化的角度还是从个人成长角度来看都远较主体我滞后,它是社会性发展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客体我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自己作出评价,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对于群体中的个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你的问题中,我认为你问的是客体我。

心理学中关于自我意识的最经典实验就是点红实验。实验者在88名3~24个月的婴儿鼻子上点一红点,然后观察他们照镜子时的反应,并对其中2名12个月的婴儿作追踪研究。结果发现,15~24个月的婴儿会对着镜子观看自己的身体,并对着镜子触摸自己的鼻子。研究者认为,这是婴儿出现自我意识的自我认识的表现。

相似的实验也在黑猩猩身上做过,结果黑猩猩也知道将自己鼻子上的红点抹去,从这个角度来说,黑猩猩具有一定的客体我的自我意识。

就像前面的视频里的花豹,当它意识到镜子中的花豹是自己的时候,它就具有了自主意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像野生动物,是因为他们只有自我意识,而没有客我意识。

所谓客体意识,就是能意识到我在我之外的视角和身份。

一些人和一些动物都没有这种意识。

你比如,在大街上开车,有些人只顾自己,从来不顾别人,我们就说,他只想到自己,想不到别人。因为他意识不到,在别人眼里,他也是别人。

前几天曾经转述过一个父亲的文字,他说他把儿子培养成了荷兰的博士,而且儿子签约世界上最牛逼的光刻机公司。他总结说:

作为父亲,你要教会孩子两样东西。第一样东西是做人,第二样东西是吃饭的本事。第一样东西很重要,如果你不会做人,社会容不下你,你本事再大也没用。第二样东西也重要,因为你做人再好也没人白养着你,你要有本事挣钱吃饭。

我教会了我儿这两样东西。

想起来最近看到的一些儿子杀父杀母的案例报道,我的结论是,这些儿子的出现,很大的原因是这些孩子的父母父母,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动物养了。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儿女,而没有别人的儿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的教授李玫瑾有个访谈,提到类似的案例,就说过和我这个观点类似的话。

她在这个视频里讲到,李双江和梦鸽两口子为什么养出李天一这样的儿子,原因就是梦鸽这样的妈妈,她眼里只有她的儿子。

而马加爵之所以成了马加爵,不仅仅是因为媒体当时所渲染的所谓的他穷,心理受到伤害。而是因为他嫖娼,被同宿舍的人知道,大家鄙视他,传播他的隐私。

于是,他身上的动物性被激发了。

这很容易令人想起来最近复旦大学因为嫖娼开除三位学生。这三位学生,两位是硕士生,一位是博士生。

人被称之为万物的灵长,大自然的骄子,但人首先是动物。

05

自古以来,要成为圣贤,大体上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创立伟大的事业,另一条路是禁欲。

如果“圣贤”二字是世人褒奖给他的,那也罢了,他创立了伟大的事业固然好,他禁欲也总是他一个人的事。

怕就怕人得了威权还不甘心,一定以“圣贤”自居。他们创立不了伟大的事业,就要做宏大的场面,把庸事与蠢事搞得铺天盖地;他们禁不了自己的欲,就要打着圣贤的旗号,去把他人的正常欲望全都禁绝掉。

06

钱钟书在《围城》里有个说法,说两个人跟着同一个老师在同一个课堂里学习,叫同窗、同学;那如果两个人嫖一个妓女,就会叫同靴。

如果两个人共一个女朋友,就可以叫同情。客气点儿叫同情兄。

话说八戒回忆往事,说他有一次陪着某位曾经的前女友逛街,遇到女朋友的的前男友。

八戒看着眼前的同情兄,那男的长得阳刚高大威猛,而又儒雅彬彬有礼,关键是人家还开了一辆悍马。

八戒看得,有点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感觉,心里不免有点酸溜溜的自惭形秽。支支吾吾坑坑吃吃了半天,最后还是忍不住前女友:

那个男的那么优秀,你怎么会愿意和我在一起呢?

前女友看也没看八戒,显然也没思考,照顾一下八戒的情绪,随口就说:

我是为了恶心他。

八戒说他三天没吃下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