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第二次“远足”——“杏花村”重游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林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辛弃疾(宋)
今天是2020年4月11日,星期六。算起来,清明过后已经整整一个礼拜了。非常想见识一下辛弃疾这首《满江红》上片里所描摹的景象,所以,此次远足,我们选择了去尖山的“杏花村”。杏花村坐落于荥阳县,从郑州向西,大约60公里,驱车一小时可达。
近两天有点儿倒春寒的意思,昨天外面还刮起了大风,飘起了雪花,天气很冷。今天上午8点钟,天空突然放晴,外面阳光灿烂,温度亦有所回升,我们这才做出了“远足”的决定。一路上,欣赏着道路两旁紫色的“刺桐花”,憧憬着“杏花村”里杏花飘零,铺地如雪的景象,准备好好地享受一番暮春的景色,免得落下个“长恨春归无觅处”的遗憾。
没想到,将车子停在杏花村村头,沿着一旁纡曲的山径拾级而上,前后左右,四周一片绿芜,别说杏花飘零,连片花瓣都没有见着。山路两旁,老杏树上的青杏都长有毛桃一般大小了,别说杏花,就连“花褪残红青杏小”的景象也没有了。远山近树,绿肥红瘦,要不是香椿树上还萌发着新黄的嫩芽,青草上的露珠在霁后阳光下闪烁着清光,桃花留在树枝上的残红还依稀可见,真得是找不到一点儿春天的气息了。
想起来了,前些年到“杏花村”看杏花的时间是三月份的十几号,当时的景象是“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辗成尘”(王安石),看杏花盛开虽然已经晚了,但满树和满地如雪的花瓣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像今年,只能够看见绿树的浓阴和青黄的果实了。
尖山的“杏花村”就在“环翠峪”景区的边上,从山上下来后,我们选择进入景区用午餐。景区免收门票,但车上的每个人皆需要扫绿色“健康码”方能进入。景区里的餐馆非旦均已开业,而且菜色还挺丰富。我们要了一只鸡(100元),一盘苦瓜炒鸡蛋、一盘蒸白蒿、一盘炒红薯饸饹面(70元),一盆手工面(20元),再配上我们自带的“沙丁鱼”、花生米和焙杏仁,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当然,也没忘记晕几杯小酒,“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不能离俗”(菜根谭),其言之哉。
还是《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的那句话:“浪漫主义告诉我们,为了要尽量发挥潜力,就必须积累不同的经验。必须体会不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关系,品尝不同的美食,还必须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而其中最好的一种办法,就是摆脱日常生活及工作,远离熟悉的环境,前往遥远的国度,好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气味、美食和规范。”
可是,在全球疫情蔓延的今天,别说前往遥远的国度,就连跨省旅游都不被提倡,但就近爬爬山,涉涉水,赏赏花,观观景,再来顿农家饭,还是可以的。还在“杏花村”的山上转悠的当儿,同伴就已经开始策划下一次“远足”的目的地了。看来,河南省的疫情已经成为过去式,以后的周末“远足”,可能要成为常态了。
日月斋”居家小画廊-119:杏花村旧照(摄于几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