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研发篇——探索研发 从被动提升到主动出击

改革开发40年来,全国各行各业百花齐放,开创了一条改革开放辉煌之路。作为一家1956年建厂的老国企,云内动力紧跟时代变革的脚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谱写了一曲曲创新驱动、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

今日,这个已经62岁的老国企,秉承“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工作理念,依旧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那一组组跃然纸上的鲜活数据,那一步步坚实有力的发展步伐,更是云内动力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创造的属于这个时代发展的奇迹。

借改革开放40周年之机,结合“改革开放谱写新篇章继往开来共筑云内梦”企业文化月活动,推出“读云内·纵论改革开放40周年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今天为大家带来产品研发篇——探索研发 从被动提升到主动出击。

产品研发篇

探索研发 从被动提升到主动出击

改革开放40年里,云内动力从一个连年亏损,濒临破产的企业,成为了总资产178亿元的国有大一型企业,国家重点扶持的512家企业之一。回望40年的发展成果,从建厂初期技术短板限制发展,到提升改造探寻市场,再到转型升级、主动布局,产品研发升级、技术改革创新不断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串串节节攀升的数字,更是云内动力与时代同行的最好印证。

建厂阶段:1956-80年代末期

1956年1月,在穿金路715号原云南铁工厂基建办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云南机械厂筹备处,1958年正式命名为云南内燃机厂。60年代末期,云南内燃机厂内研所正式成立,自此,云南内燃机厂有了自己的发动机设计队伍。

1971年,在内研所全体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云南内燃机厂开发了配套的495T柴油机和燃气机。但由于当时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产品的产量低,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企业也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云内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于80年代与上海内燃机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开发汽车用495QA柴油机,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495D、495G、495C型号柴油机,成为当时十四家生产中小马力柴油机专业厂家之一。公司也逐步培养出一支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发动机设计开发团队。

商用柴油机阶段:80年代末期—2001年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1989年云南内燃机厂与上海内燃机厂合作开发了4100系列柴油机,主要运用于轻卡、农用车等商用车,并成功推向市场,它的诞生使云内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

4100QB柴油机在国内首次运用了缸内直喷技术,并以其优良的性能及冷启动特性,迅速抢占了市场,各个汽车厂主动找到云内合作,成功扭转了企业连年亏损的状态。1992年,公司柴油机产量首次达到“四五”规划年产4000台的能力;1993年全年实现了“产量一万台”、“产值一个亿”、“销售一万台”、“利润一千万”。

在国家排放法规升级的带动下,4100系列发动机紧跟排放要求,提升改造产品性能,在云内动力全体领导和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的市场不断拓宽、份额不断加大,知名度打响,1999年,云内依靠这只“拳头产品”成功敲开了深市大门,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1年收购了成都内燃机总厂,成立成都云内动力有限公司。自此,云内动力迈向第三个发展阶段——电控柴油机阶段。

电控柴油机阶段:2002年—2012年

虽然在外部环境的推动下,4100、4102发动机实现了从自吸、增压到增压中冷的技术提升,但整个产品平台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面对行业的同质化竞争,公司必须为下一步的发展做打算,公司领导们开始谋划乘用车柴油机的开发。

当时在国内,乘用车柴油机的市场只占整个市场不到1%的份额,但在欧洲乘用车柴油机的份额占到了50%—60%。经过大量的调研后,公司于2002年与德国FEV公司签署合作研发协议,对产品平台进行重新打造。

当时,我们自己的研发团队大量参与到了产品的设计、标定、工艺制造等整个过程的开发工作,2005年,云内动力向社会公开发布了国内首台具有知识产权,且从自有生产线下线的D16TCI节能环保型乘用车柴油机,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了D19TCI和D25TCI两款机型。在当时国内产品还在使用机械控制的时候,我们的产品上已经运用了大量的电控技术。2006年,公司新一代轻型车用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D25TCI点火成功。

之后,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增发股票募集资金,用于“轿车柴油机产能建设项目”。2008年,公司自主研发的首台轿车用柴油发动机正式投放市场,开创了中国轿车柴油化的新纪元。2009年,通过与德国FEV公司签署战略协议,在公司成立了“FEV发动机高原实验室”,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昆明国家乘用柴油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2011年荣获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

新产品研发出来并开始上量了,但受国内用户习惯和各个汽车厂动力总成布局的影响,加之当时我们对市场、价格等方面的定位也存在一定问题,新产品的产量一直未取得大的突破,整个企业还处于依靠老产品生存的局面。到2010年我们的年产也只是维持在20万台左右,被同期的竞争对手们远远甩在了后面。

公司生产经营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新产品虽然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但却没有合适的市场战略,推广困难;另一方面,之前的老产品还是面向既定的市场,但随着竞争对手不断涌入,原来的市场也在不断萎缩。如何在这样的局面下取得突破,引领企业迈向新的台阶?企业的发展亟待转变。

转型升级阶段:2012年至今

2012年公司整体搬迁至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一任领导班子上台提出了“老产品求生存 新产品求发展”的战略规划:老产品延长生命周期,拓展新市场;新产品重新定位,加快市场导入。通过对市场的进一步了解,根据市场需求,实施精益研发、抢抓新品和产品应用开发进度,“十二五”期间及“十三五”初期取得了DEV系列、YN系列天然气发动机、D19APU新能源增压器、非道路发动机YN4A~4L等数十项新品设计和应用开发成果,同时完成了国五、国六车用产品和国三、国四非道路产品规划。

2012年以来,以490、4100、4102为代表的老产品实现“转型升级”,以DEV为代表的新产品实现“创新驱动”,在不断拓展车用柴油机市场的基础上,进军非道路机械市场,延长老产品生命周期。公司潜心研发的DEV系列柴油机,产品技术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以性价比高、噪音低、振动小、油耗少、功率高、排放好赢得市场。同时,云内动力立足发动机产业,全力打造“两个动力总成”和“两个核心技术”,并逐步进入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将云内动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中小缸径发动机动力系统服务商。

到了2014年,国家严格实行排放法规,借着排放升级的东风,DEV系列发动机大量投放至商用车市场,加之此前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市场走访及准备工作,产品符合定位市场的需求,市场反应良好,品牌知名度扩大,云内动力也从一个区域性的品牌,成长为全国性品牌。

在此期间,公司通过提升“五个能力”建设,掌握了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后处理等关键核心技术,2015年云内动力技术中心被评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以此构建了“一部四中心”的研发格局,形成了技术基础研究、新产品研发、产学院联合开发和新产品试制四大研发机制,逐步搭建起“云内动力吸引和培养技术人才的平台、产品研发和工程化研发的平台、标准化制定与知识产权管理的平台、企业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的平台”的“四大平台”。

2016年至今,国家排放法规、环保一致性不断升级,与前几个发展阶段环保提升被动牵引技术提升的局面相比,云内动力始终走在前面、提前布局、抢抓市场,新产品销量节节攀升,老产品份额稳步扩大,2016年云内在行业销量排名第一,2017年销售总量排名第三,但对四缸机市场而言,我们的销售量始终排在第一位。

目前,我们的产品指标已经超过了日本五十铃,基本达到了美国康明斯的标准。如今国六标准即将实行,而云内的DEV系列发动机在国四、国五时期就已经具备了达到国六标准的平台,为国六时期产品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云内动力在德国亚琛成立了云内沃尔福德国工程中心,打造云内与沃尔福在欧洲的研发基地,通过项目孵化成为公司的海外研发基地,形成极具竞争力的的研发新格局。

“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序幕即将拉开,云内动力也将继续秉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持续做精做大国五产品,重点开发国六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紧紧围绕“做精T3,引领T4”的核心目标,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突破。同时通过与法国PPS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发车用柴油机+自动变速箱的动力总成和新能源动力总成系统,优化产品结构,朝着产品品质达到与合资品牌相媲美的目标,为将云内动力转变成为用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而努力奋斗!

供稿:昆明技术中心 郑邱元

整理编辑:党群工作部 翟唯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