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价塑造好人格,这样做让他因你而变,心理学家没透露的秘密

阿德勒是实用主义的。他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认为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有可能是错的,不健康的,有可能是对的,健康的。并没给出判断的标准。但大家基本都能理解,儿童渴望被认同的欲望,包括个体卓越和社会情感认同两个方面,社会情感认同就成了判断的标准。

这个标准有两个缺陷:一是社会概念模糊,儿童在家里、在学校还是在伙伴中间范围不好界定。二是社会情感本身也是动态的,具有不确定性,不太具备作为标准衡量的条件。

二元世界的对立与三个世界的平衡

两个互相衡量,未必是对错,但必然带来两个结果:对抗或是顺从。从适者生存角度来讲,妥协是最后的选择,显然不利于人类的创新发展。这样的判断缺少一个重要环节。

毛泽东在1915年给朋友的信中说:“离开真理谈立志,只是对前人的简单模仿。”提示了我:缺少的一环是真理。

真理是概念世界的一部分,它并不是现实本身,而且,只有足够抽象,才能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只是人类理论的一部分,理论与主观世界联系更紧密,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主观世界,又不同于主观世界。科学的概念,才是主观实际和客观世界的粘合剂,是个体评价和社会情感共同认可的标准。

由于没有科学的教育概念,才使得儿童处于对前人的模仿阶段,要么抗争,要么妥协。就像“第56号教室”班主任(可能是世界最著名的班主任)艾斯奎斯老师说的:人格成长需经过恐惧、交换、取悦和规范几个阶段,但不能停留在这几个阶段,需要更高层面的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是应该的。

听话,放任和溺爱教育,代替疾病、生理缺陷和意外,成为伤害孩子的新三大杀手。正确的事被隔离在孩子生活之外。

城市化让30%的职业淘汰,信息化将使70%的职业发生变化,经验已经靠不住了。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任何主观的要求都可能给孩子带来灾难。

毛泽东还说:“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然后去做。”

有独立人格,思想自由,社会需要的人,一定要知道:做正确的事是应该的,他有自己的行为规则,并奉行不悖,不是为了赞赏与荣誉。

家长要用信任代替恐惧,以科学理念为媒,将梦想照进孩子的现实,做孩子的榜样。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神经学专家保罗·麦克里恩在1970年提出的“三脑学说”是现代脑科学最实用的研究成果。它认为大脑分三部分:负责本能的爬行脑,负责情绪的哺乳脑和负责理性分析的智人脑。三脑联网运行,各司其职。

这三个功能分别产生了人类认知的三个世界。爬行脑是主观的,只负责战斗还是投降,它追求的是安全感;情绪脑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产生了与自我区别的现实世界,通过经验学习,它渴望掌控感,与同类产生连接,提高在现实世界生存的可能性。智人脑负责分析,通过语言和逻辑思维,形成概念世界。人类只有在主观世界、现实世界和概念世界的交汇区,才能获得真正的“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和社会需要”。

不同大脑功能对应不同世界

三脑的名称可以看出,它的发育成熟过程,完美地再现了物种进化的过程。2岁左右,爬行脑发育完成,7—8岁,哺乳脑发育才告一段落,18—20岁,智人脑才基本成型。如果一个人总是从主观出发看世界,就是处于爬行脑阶段,如果一个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喜欢通过控制或者胁迫他人,就是处于哺乳脑阶段,只有将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和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是真正成熟的人。

智人脑擅长理性分析,具备对抽象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由于情绪脑喜好不同,信息都经过它初步筛选,理性脑基本都是为情绪脑服务的。就像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里说的,下意识的,快速的本能的思考,需要有意识的,理性的,慢思考进行补充和修正。儿童自我评价的对与错,是科学育儿概念才能回答的。

儿童成长的研究从未停止,近一百多年来进步尤其明显。不论孩子起点如何,也不论有多少影响因素。能起作用的可控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心理学家华生认为经验与学习,可以决定儿童的未来。不管这个概念有几分正确,但一定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也认为:好的家风可以解决大部分教育问题。家风与科学概念越一致,效果就越明显。脱离实际,不讲科学的家风,是孩子成长最大的障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