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病:胜心、畏心、痴心!

《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创作的小品文集,涉及修身、养性、立言、立德、为学、致仕、立业、治家等各方面,表达了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文字清雅,言简意赅,格调超拔,说理通透。如其中有一段很经典的话——
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
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
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
贫困、疾病、愚蠢为人生的三大忌讳,谁都不愿意得到。
胜心、畏心、痴心为三大忌讳的根源,可称为人生三病。
若要除贫、祛病、治愚,必须从心地上着手。即是说,戒除争强好胜、嫉贤妒能之心;放下畏惧害怕、讳疾忌医之心;克服不懂装懂、自以为是之心。
胜心,争强好胜、嫉贤妒能之心也,是贫穷的根源。争强者,不甘人后,不管自己的天赋和条件,不顾客观的可能与环境;好胜者,害怕失败,不能接受别人的成功,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人,可以自信、自尊、自强,但不可以自高、自大、自负;人,可以傲骨、傲岸、傲放,但不可以傲气、傲态、傲物。争强好胜,不仅是和别人过不去,更是和自己过不去。人,应该低调做人,不要过分地自我表现,不要过度地自我膨胀。不要与攀比别人,不要嫉妒别人,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尽人事、听天命。知足常乐,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不必看见别人开了辆奥迪,就得要买辆宝马;不必看别人住了别墅,就得要置办庄园。任何物质的富足和实际的享受,都要由内心去感受。胜心,可能给人带来物质的富足,也可能给人带来精神的贫穷,最终还是给人以贫穷。
畏心,畏惧害怕、讳疾忌医之心也,是疾病的根源。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也是不可避免的。古人追求长生不老者多矣,有的寻仙问药,有的修功炼丹,有的吃斋念佛,其根本是怕病、怕死。但怕就不得病、不会死了吗?殊不知,这种“怕”本身就是疾病的根源!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病吓死的。其实,即使得了病,也应以豁达的心态去看待。任你地位多么尊贵,任你财富多么充盈,死神却不曾给你网开一面。人生不过几十年,生老病死皆自然。怕也是死,不怕也是死,不如坦然面对、理性应对。如此说来,不是养生保健不重要,养生保健非常重要。养生保健,重在三点,一是心理健康、豁然大度;二是身体健康、无病少灾;三是生活方式健康、形成良好的习惯。做到这三点就行了,不必刻意追求多少营养、多么长寿。
痴心,不懂装懂、自以为是之心也,是愚蠢的根源。一般人都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总要装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清楚的样子,殊不知这本身就是愚蠢的表现。孔夫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要知道自己、战胜自己实属不易。知道自己的所长所短,才是智者。世界之大,天下之杂,我们所知所懂甚少,不知不懂甚多,故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知道自己的无知,才是开启智慧的门径;忌讳说自己愚蠢,恰恰证明了自己的愚蠢。
胜心、畏心、痴心,为人生之大病,古往今来皆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化、科技的进步,此三病源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了。若不受其“使”、不为所“蔽”、不被所“覆”,那么,就必须从心底下功夫,“心”的境界就应该升华!
参考:《天津日报》
编者:长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