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机遇

编者按

数字经济是当“数据”继“人力”、“资本”、“知识”之后成为生产要素所产生的一种经济形态。我国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支撑。

即将到来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对2020年的经济工作做出了部署。在第五部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提出“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其中,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支撑。

01

无独有偶,国家早在今年10月份公布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6个地方作为首批试验区。
但正如1996年前后OECD提出“知识经济”概念一样,我们目前还很难给“数字经济”一个准确的定义。大体而言,所谓数字经济,就是数据的生产、加工、处理、交易和消费,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要素,在整个经济活动链条中产生决定性或者基础性的作用。
调查表明,经过数字智能化改造后,传统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超30%,运营成本约降20%,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0.62%。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正深刻影响并重塑着世界经济格局,抓住信息技术,就抓住了竞争力和话语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被普遍认为是引领未来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力量,具有技术含量高,产业交叠更替快;渗透能力强,带动作用大;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显著特点。

目前,信息技术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0%,而美国已超过70%。因此,国家高度重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02

从国家这次行动来看,我们发现不再集中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省份,而是东中西部皆有布局。说明了中央政府希望缩小不同地区由于历史传统发展所带来的数字鸿沟,而且6个试验区建设规划各有特点。
雄安新区重点探索数字经济生产要素充分流通机制,以政企数据机制化融通利用,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支撑。
浙江省重点探索构建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经济多元协同治理体系,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福建省重点总结推广“数字福建”20年建设经验,围绕“数字丝路”、智慧海洋、卫星应用等开展区域特色试验。
广东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主要载体,加强规则对接,重点探索数字经济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机制,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重庆市、四川省重点探索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开展超大城市智慧治理,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以智能化应用为重点,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区域中虽然只有浙江省入围了,但在数字经济发展上,长三角三省一市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长三角一体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和宽广的产业腹地。上海和浙江的5G网络基础设施布局非常快;在数字经济向工业互联网延伸的过程中,江苏和安徽的制造业基础优势将为信息技术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为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三省一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如:《上海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上海市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智慧江苏建设行动计划》、《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并且把“数字经济”列为全省的“一号工程”来部署......,这些都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下一步,建议长三角以浙江省成为首批试验区为契机,在以下方面集中发力:一是探索数据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机制,推动各行各业的数据可快速、以较低的成本进行互换和流通。二是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安全地、有规模经济效应地进入工业生产场景。三是探索新治理,构建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
作者简介

刘小玲,博士,副研究员,上海科学院规划研究处处长,民盟上海市委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