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的轨迹(46)小雪,一曲高歌颂冬阳

岁时的轨迹(46)小雪,一曲高歌颂冬阳

冬雪,一曲高歌颂冬阳

雪岸

孰道玄冥少主张,

时来小雪只生霜。

晴明作伴游山水,

一曲高歌颂冬阳。

小雪的气候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二十,相当于阳历11月22日或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十月(阴历)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其意为降雪的开始时间和程度。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云:"小雪而物咸成,大寒而物毕藏。”《后汉书·张宗传》云:“以张将军之众,当百万之师,犹以小雪投沸汤。”清·王士祺《题<徐骑省集)后》其二云:“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新霜鬓上加。拥鼻微吟一惆怅,残年风景又天涯。”《群芳谱》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一章云:“脚露在外边,蒙了白白一层霜,像小雪似的。”

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的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

我国古代将小雪物候表现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一候虹藏不见,《礼记》注曰:“阴阳气交而为虹”,此时阴阳极乎辨,故虹伏;虹非有质而曰藏,亦言其气之朴伏耳。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三候闭塞而成冬,天地变而各正其位,不交则不通,不通则闭塞,而时之所以为冬也。即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改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足,因此称做小雪。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中国华北地区将有降雪。雪是寒冷天气的标志物。随着气候转冷,地面上的露珠凝结成了霜,天空中的雨变成了雪花。但因为此时的天气严寒不足,所以下的雪往往是半冰半融状态,或落到地面后即刻融化了,气象学上称之为“湿雪”;有时还会雨雪同下,叫做“雨夹雪”;还有时降下像米粒一样大小的白色冰粒,称为“米雪”。

小雪节期间,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中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强冷空气影响时,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冷空气使中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此节期间,虽然开始下雪,但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当然,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

小雪时,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由于北面有秦岭、大巴山阻挡,阻挡冷空气侵人,减弱了寒潮的威力,致使华南“冬暖”明显。其全年降雪日仅在5天以下,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差很大。大雪节之前基本没有降雪的可能,哪怕隆冬时节,也极难见到“千树万树梨花开”银装素裹的迷人景色。因为华南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持续在零度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难。有时虽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面“碎琼乱玉”。但是,在严寒的西北高原,往往10月就开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有60多天的降雪日,有些高寒地区全年均有可能降雪。

    ,

小雪的习俗

    腌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在我国,腌制腊肉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相传,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宁王,兵败南下途经巴中,来到汉中红庙塘时,当地的百姓用腌制好的腊肉来招待他。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的地方官吏就曾将腊肉作为贡品,进献御用,慈禧品尝腊肉之后,赞不绝口。

在民间,各个地区一直就有腌制腊肉的传统习惯,非常普遍。每到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每家每户都要杀猪宰羊,除保留够过年用的鲜肉之外,还要再留出一部分,人们用食盐,配上花椒、大茵、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里。经过7^'15天之后,用棕叶或者竹蔑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再用柏树枝条树叶、甘蔗皮熏烤,最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制成腊肉。生活在城里的人们,到冬腊月的时候,也要到市场上挑选肉质上好的猪肉、鸡、鸭、鱼等带回家腌制成腊味,品品腊味,增添岁暮的温馨气氛。

  腊肉中的“腊”,其实不是人们常读的“la",而应该读做“xi"。腊肉并非因为在腊月所制,而为腊肉,腊月的腊(la)与腊肉的腊(XI ),在古文里并非同一个字,也就是说腊月的腊是繁体的腊,即“臘”,而腊肉的腊本来就是腊月的“臘”的简化字。所以,腊肉之所以称为腊肉,至于为什么现在人们都读la,而不读xi,除了简化字的原因使两个字没有了区别以外,可能确实与腊肉一般都在腊月里制作以待年夜饭之用有关。

  加工制作好的腊肉,可以长期保存,久放不坏。腊肉看起来里外一致,切片煮熟后色泽亮丽,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而不腻,风味十分独特。现如今,腊肉成为四川、湖北、湖南、江西、云南、贵州、甘肃、陕西等地的特产。其中四川的腊肉更是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湖北腊肉则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此外,腊肉中磷、钾、钠的含量丰富,还含有脂肪、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等元素,具有开胃、驱寒、消食等功能。

  不过,腊肉不能多吃,因为腊肉的脂肪含量非常高,并含有大量的盐,而且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亚硝酸,所以腊肉对很多人,尤其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和老年朋友而言,实在不是一种适宜的食物。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南方有些地方,在小雪前后还有吃粑的风俗。在古代,粑作为南方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祭品。有俗语“十月朝,核把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情。

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湘西土家族农民,用刚杀的新鲜猪肉,在家中烹饪土家族传统美食“刨汤”,准备用来款待亲朋好友。小雪节气后,其他地区的一些农家也有的开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享用。只因小雪后气温迅速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期。

腌寒菜

华东江浙一带会在小雪时节腌寒菜。清代厉惕斋在其《真州竹枝词引》有描述此情景:“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除此之外,还要把糯米炒熟储存起来,以供寒冬时泡开水吃,当地民谚:“炒糯米曰'炒米’,蓄以过冬。”小雪日开始酿酒,称之为小雪酒。家家户户开始腌制、风干各种蔬菜(包括白菜、萝卜)以及鸡鸭鱼肉等,延长蔬菜、肉类等的存放时间,以备过冬食用。有的人家还会烧糯米储存。到了小雪时节,不得不说的就是制作腊肉的传统习俗了,

酿酒

  我国人民懂得酿酒,早在夏朝就开始了。《诗经·国风》中推知:“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可见酿酒多在冬季,因农事已毕,谷物收获,而岁末祭祀报赛,酒的用途也就比较广了。【战国策·魏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世本》(战国时赵国史书)中则记载“少康作林酒”。到了商代,农业逐渐发达,酿酒的原料更加丰富,饮酒的风气也愈加盛行、商朝的器皿中,爵、“尊”、解、辈、基、壶等等,都是酒器。《尚书·微子篇》记载:“殷邦方兴,沉酗于酒”“我用沉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及至周朝,周公将卫地封给殷朝的遗民康叔,特地作《酒浩》一文作为劝勉.可见殷人嗜酒之深。周朝的杜康以善于酿酒而闻名。他改良酿酒的方法,使其获得极大进步。政府之中也有酒正的官职,专门掌管与酒有关的政令。

  近代各地民间酿酒大多仍按照这个时间。浙江安吉人冬后,家家酿制林酒,称之为过年酒。平湖一带农历十月上旬酿酒贮存,称之为十月白,用纯白面做酒曲,并用白米、泉水来酿酒的,叫作三白酒。到春月在其中加人少许桃花瓣,又称之为桃花酒。江山一带在冬季汲取井华水酿酒,藏到来年春天桃花开放时饮,称之为桃花酒。杭州冬月有民谚道:“遍地徽州,钻天龙游,绍兴人赶在前头。”就是说徽州人做爆竹,龙游人做纸马,而绍兴人则以酿酒闻名。孝丰在立冬酿酒,长兴在小雪后酿酒,都称为小雪酒,该酒储存到第二年,色清味冽。这是因为小雪时,水极其清澈,足以与雪水相媲美。

    ,

小雪的诗词

唐·戴叔伦《小雪》云: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旋复于空中的雪花随着寒风兀自飞舞,姿态娇柔轻透,晶莹得似女子眼中深情的泪珠,又似荷叶露珠,令人喜;因为落地即化,也让人心生哀怨。诗人寂寞独坐,屋内凄清,屋外只有片片落下的飞雪声。戴叔伦是愁人,一生飘零,所以他才用飞雪的意象暗喻自己寂寥漂泊的光阴,借以渲染内心的幽怨与哀伤,悲愁交集。

唐 刘长卿《连雪宿芙蓉山主人》云:

  日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约726-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代著名诗人,擅五律,工五言。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人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宋·陆游《雪夜感旧》云: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陆游的《雪夜感旧》,不同于其他冬日雪夜的伤怀落寞诗词,写的是报效祖国的大志,落笔处却是沧桑的人生况味。诗的前两句先是铺陈冬日凄凉哀景。第三四句点出他漂泊过三折铺,流浪过两当县,只是步入迟暮之年的他,何时才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归处。后四句是说旧日旧人旧物,当年的气吞山河已成回忆里的尘埃,俯仰间韶华已是伤情云烟。你看,绿沉枪与锁子甲都蒙上了时光的尘埃。只是如今,纵然满腔的雄心壮志,已是迟暮年华了,心中纵然还有梦尚未完成,也只能成为几行凄楚的泪滴,清寂落下。

宋 释善珍《小雪》云:

  云暗初成霞点微,旋闻获获洒窗扉。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

自古以来,有关雪的诗句数不胜数,而写小雪的诗相对来讲却很少。与大雪的铺天盖地比起来,小雪自有其独特的美。释善珍的这首《小雪》正是描写小雪的典范之作。诗中的小雪飘飘洒洒、不紧不慢,尽数落于窗前,既怕狗的吠叫惊了这份宁静,又怕北风乍起坏了这份雅致。诗人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

小雪的对联

  嵌有“小雪”二字的对联有:

  菊放凌小雪;

  雁归慕丹霞。

  慕色小园美;

  晴云雪野净。

  邓寅阶是曾国藩亲自选定的塾师,“品学俱优。勤严并著”。同治二年(1863),曾国藩带家去安庆,邓寅阶一路护送,自此结束了在曾府长达七年的塾师生涯。十月十三日(11.23,是日小雪),曾国藩以晋代名士戴透、宋代学者胡媛喻邓寅阶,题赠一联云:

  清风欲迈载安道;

  师范略同胡翼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著名诗人、学者、散文家,代表作为《踪迹》、《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日(1898.11.22,是日小雪)。有题赠联云:

  佩弦自华秋实美,英风亮节昭广宇;

  荷茜清丽月色洁,浩气高歌贯长空。

  “佩弦”,佩带弓弦,弓弦常紧绷,故性缓者佩以自警。“荷茜”,即荷莲。

  台静农,字伯简,号龙坡,为艺术史家、书法理论家。他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二十四日(1902.11.23,是日小雪)。有题赠联云:

  伯简静园无欲虑;

  龙坡农固乐天真。

  郁华曾留学日本,回国后任东吴大学教授,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因尽力帮助被捕的革命人士,于民国二十八年十月十三日(1939.11.23,是日小雪)在上海被日伪特务暗杀,终年54岁。其弟郁达夫撰挽联云:

  天壤薄王郎,节见穷时,各有清名闻海内;

  乾冲扶正气,神伤雨夜,好凭血债索辽东。

  有一副气象知识联由四个节气和两个节日名组成,内中提及“小雪”。语义双关,读来颇觉有趣。联句为:

  天气大寒,霜降茅棚知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有新郎名小平,属龙;新娘名丽红,属马,于节气“小雪”之日结婚。有贺联云:

  小雪舞玉龙,喜良缘共结,望前程绚丽如锦;

平阳驰骏马,赞佳偶同心,祝生活火红似霞。

小雪的谚语

  瑞雪兆丰年,霜重见晴天。

  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

  小雪收葱,不收就空。

  小雪点青稻。

  小雪满田红,大雪满田空。

  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

  小雪无云大旱。

  小雪晴天,雨至年边。

  小雪见晴天,有雪到年边。

  小雪小到,大雪大到,冬后十日乌鱼就没了。

  小雪不收菜,必定要受害。

  小雪棚羊圈,大雪堵窟窿。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小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

  小雪大雪,欢烟不歇,

  小雪不分股,大雪不出土。

  节到小雪天下雪。

  小雪节到下大雪,大雪节到没了雪。

  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

  小雪封地地不封,大雪封河河无冰。

  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

  小雪地能耕,大雪船帆撑。

  小雪封地地不封,老汉继续把地耕。

  小雪下了雪,来年旱三月。

  小雪不下看大雪,小寒不下看大寒。

  小雪不见雪,大雪满天飞。

  小雪大雪不见雪,来年灭虫忙不撤。

  小雪见青天,有雨在年边。

  小雪有雨十八天雨,小雪无雨十八天风。

  小雪西北风,当夜要打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割稻要轻,打稻要稳,翻稻要勤。

  割稻不轻手,稻粒都要走。

  种也在人,收也在人。

  割到地里不算,拉进场里一半。

  精打细收,颗粒不丢。

(0)

相关推荐

  • 聞鍾記郵 | 大雪小雪又一年

    聞鍾記郵(1904)大雪小雪又一年 时过农历十一月,就会迎来大雪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收到了陆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 ...

  • 大雪 | 雪吹醉面 · 不知寒

    雪吹醉面 · 不知寒 - 2020.12.7 - 大雪节气知多少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大雪,斗指癸,太阳到 ...

  • 【深圳诗词微刊】第303期 | 林强廿五节气诗

    [深圳诗词微刊]第303期1/1版 立春 戊戌立春夜送友人 且任寒风起四方,心声只在夜低昂. 无非昨日成今日,会有朝阳替夕阳. 春立年前花未放,人归雪后路犹长. 知交所愿料相似,岂独长安是故乡. 雨水 ...

  • 冬日小帖

    ‍‍ 01 01 立冬 秋天走着走着就不见了,一个人站在初冬的晨间,嗅嗅冬的气息,竟没有半点寒气.昨夜的雨,让立冬节气忽然变得润泽起来,躺了一地的玉兰树叶,硕大硕大的铺在门前,这情景很是壮观. 已经开 ...

  • 24节气的诗词···之四

    24节气的诗词···之四 冬雪雪冬小大寒 19 立冬 <七律·立冬> 耳边风 不知不觉立冬来, 阴冷徐徐冻雪皑.  煮酒难温天际雁, 烹茶不暖雪中梅.  筝弦谁伺空欢唱, 笔墨君筹满意猜. ...

  • 岁时的轨迹(67)二十四番花信风《8》谷雨三候花

    岁时的轨迹(67)二十四番花信风<8>谷雨三候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这<8>谷雨三候花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雪岸 何来廿四花信风.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词情诗意沐其 ...

  • 岁时的轨迹(66)二十四番花信风《7》清明三候花

    岁时的轨迹(66)二十四番花信风<7>清明三候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这<7>清明三候花 雪岸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何来廿四花信风. 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 词情诗意 ...

  • 岁时的轨迹(65)二十四番花信风《6》春分三候花

    岁时的轨迹(65)二十四番花信风<6>春分三候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6>春分三候花 雪岸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何来廿四花信风.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词情诗意沐其中 ...

  • 岁时的轨迹(63)二十四番花信风《5》惊蛰三候花

    岁时的轨迹(63)二十四番花信风<5>惊蛰三候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5>惊蛰三候花 雪岸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何来廿四花信风.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词情诗意沐其中 ...

  • 岁时的轨迹(62)二十四番花信风《4》雨水三候花

    岁时的轨迹(62)二十四番花信风<4>雨水三候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4>雨水三候花 雪岸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何来廿四花信风.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词情诗意沐其中 ...

  • 岁时的轨迹(61)二十四番花信风《3》立春三候花

    岁时的轨迹(61)二十四番花信风<3>立春三候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4]立春三候花 雪岸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何来廿四花信风.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词情诗意沐其中. , 二十 ...

  • 岁时的轨迹(60)二十四番花信风《2》大寒三候花

    岁时的轨迹(60)二十四番花信风<2>大寒三候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2>大寒三候花 雪岸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何来廿四花信风.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词情诗意沐其中 ...

  • 岁时的轨迹(59)二十四番花信风《1》小寒三候花

    岁时的轨迹(59)二十四番花信风<2>小寒三候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1>小寒三候花 雪岸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何来廿四花信风.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词情诗意沐其中 ...

  • 岁时的轨迹(58)传统节日系列(3)说说月朔节

    岁时的轨迹(58)传统节日系列(3)说说月朔节 传统节日系列(3)说说月朔节 雪岸 月朔,即每月的朔日,也就是每月的初一.旧历每月以朔日为起点﹐约三十日一周期为一月.一月一朔﹐故用以指一个月.朔日当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