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耩麦正当时||许江

寒露耩麦正当时
           
    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的九月节令,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此时气候气温下降,少雨干燥,晨露更凉。
    寒露时节北方农村的农事活动主要是:浅水勤灌、犁耙田地、播种冬小麦。
    在这个季节里,我便会想起在田间参与耩地的真实场景。

耩地,是我国北方和中原地区对播种冬小麦的称乎,是广大农村寒露前后的一项农事。秋收后的农田经过犁地和耙地,把农田整理得平平整整,打好成一席一席的,然后,用一种叫“耧”的农具,把冬小麦的种子播到土壤里。
寒露前后是播种冬小麦的最佳时期,民间农谚有“种麦不过霜降关”、“骑寒露种麦,十种九得”、“秋分早,霜降迟,寒露播种正当时。”的说法,这是农民祖祖辈辈战天斗地总结出来的适时播种的经验祖训,违背了就意味着来年颗粒不收,肚子就得挨饿。我的家乡李封村就是这个时候耩地种麦的。
农村耩地播种冬小麦所用的农具叫“耧”,它是我国北方和中原地区农业生产当中使用比较普遍的、诸多农具中较大的工具之一。耧,也称之为三角耧或三脚耧,材质有木质和铁质两种;尺寸大概为:辕杆长180厘米,宽38厘米,高105厘米;耧的三个脚上各套有尖筒铁小铧,略成弯月形,底有孔,种子可流出;上为横木扶手,耧斗敞口弧形,耧辕略弯曲。元朝的发明家王桢撰写的《农书》中描述:“耧车,下种器也。”另据史书记载,我国早在西汉就已经创制了三个耧腿的三脚耧了。
说起耩地种麦这项农活我是不陌生的,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年年没有缺过席。改革开放之前是生产队集体出工,小时候常跟随大人们下地,看大人们使用各种的农具干各种农活,耩地便是其中之一。使用耧来耩地种麦时,是有四个人来配合完成的,一个人摇耧,一个人在辕杆中间驾辕,驾辕时双手是不能扶辕杆的,怕影响耧的晃动,然后辕两侧一边一个人使用长绳子来拉耧。
生产队时也有用驴来驾辕拉耧的,但是,撑控不好前进的速度,所以,全部用人来拉耧耩地的机会最多。
使用耧耩地,摇耧的人是这项农活的关健人物,他掌控着耧前进的速度,以及种子落地的均匀程度,其次是驾辕的人,辕杆头系的带子斜挎在肩头,他确定了耧前进的方向,只负责驾辕;拉耧的可是要出点力了,他们俩就是耧前进的动力源。
摇耧的人是由使用经验丰富的人担当的,他负责来定耧斗下种子的子眼,一般为一个扁指的量,决定了一亩地耩多少斤麦种,根据地的状况决定来年麦苗的稀稠。
摇耧是有技术含量的,摇耧时双手握住三个耧腿最上方的横木扶手,记住是手心朝上握住,等于是双手端着耧的横木扶手。在耧前进的过程中左右摇动耧体,使种子均匀地分配到三个空心的耧腿中播到地里。摇耧的关健在摇,而摇又不是靠双手来摇,就象一个舞者跳拉丁一样,是靠扭腰摆臀带动上身来完成摇动的,扶耧的两个胳膊紧贴身体是不能动的。
记的八十年代初上高中,有一年种麦子时,本家的伯伯教我摇耧,他怕我胳膊晃动,便让我在两个胳肘窝里各夹住一截玉米秸杆儿。那个时候使我明白摇耧的比拉耧的还累,摇上一亩地,到了傍晚收工睡到第二天起床,感到臀部大腿根疼得很。
九十年代以前,我的家乡就是用耧来耩地种冬小麦的,就是用这种方式在田地上一年年地播种着五谷丰登的祈望;之后,种地实现了机械化,种麦子用拖拉机拉着播种机来完成,耧便束之高阁了,现在已在农具博物馆安了家。
 

作者简介:

  许江,笔名石开,1964年生。喜欢从生活的小事中寻找灵感。

许江作品展示区,点击以下阅读

代人受过的“替罪羊”||许江

难舍的芭蕉叶扇子||许江

给父亲理发||许江

芒种得雨好种秋||许江

童心未泯儿童节||许江

给母亲洗澡||许江

儿时记忆割麦子|| 许江

跟着母亲种红薯||许江

万亩金黄立夏收||许江

山楂花开似飘雪||许江

思亲的清明节||许江,贾文,卢学波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许江

夏至田间耪麦茬||许江

出门就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 许江
买皮鞋||许江
麦场记忆||许江

小满小满,麦籽饱满||许江

“芒种”里来忙种秋||许江
儿时童趣三二事||许江
今儿晌午吃卤面||许江
难忘小学三二事||许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