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 | 道是无“圆”却有“圆”,“圆”来如此简单(优选)

近日初中QQ群更新的部分内容如下
几何画板课件2580例+教程
2020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版本1(58讲Word)
2020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版本2(21讲Word)
2020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版本3(43讲Word)
2020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版本4(30讲Word)
2020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试卷(258份Word)

一文搞定特殊平行四边形17个考点(320页Word)

一文搞定反比例函数问题(162页Word)

一文搞定相似三角形基本模型

一文搞定相似三角形模型

一文搞定初中数学网格问题

一文搞定初中数学二次根式涉及的考点与题型

初中数学必会12个几何模型(222页Word)

浙江省2018-2020中考数学分类汇编(17讲Word)

广东省2021年中考数学一轮精讲篇(31讲Word)
广东省2016-2020年中考分类汇编(11讲Word)
江苏省2016-2020中考数学分类汇编(27讲Word)
上海2021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18讲Word)
山东省2018-2020中考数学分类汇编(20讲Word)
福建省2020年中考热点问题梳理(8讲Word)
安徽省2020年中考重难点专题强化(20讲Word)
河南省2020年中考一模分类汇编(13讲Word)
河南省2020年中考二轮冲刺讲义(12讲Word)

圆的基本性质章节涉及的18个必考点全梳理

初中代数式章节必考的20个考点全梳理

三角形初步涉及的20个必考点全梳理

全等三角形章节涉及的16个必考点全梳理

相似三角形章节涉及的18个必考点全梳理

网红“对称问题”涉及的16个必考点全梳理

网红“旋转”问题必考题型梳理

特殊平行四边形涉及的16个必考点全梳理

平面直角坐标系章节12个必考点全梳理

初中勾股定理章节12个必考点附例题变式全梳理

实数章节涉及的20个必考点全梳理

有理数章节涉及的16个必考点全梳理

反比例函数涉及的12个必考点全梳理

整式加减章节涉及的20个必考点全梳理

数的开方章节涉及的12个必考点全梳理

一元二次方程章节涉及的14个必考点全梳理

二次函数章节涉及的14个必考点全梳理

一次函数章节涉及的18个必考点全梳理

2020中考数学微型培优专题课(6份PPT)
2020届中考数学总复习拉分题梳理(8份Word)
备战2021年中考数学专题练(13讲Word)
2020年中考数学冲刺难点突破 图形折叠问题
极致经典:初中最值问题4大类28小类全梳理
重难点突破:初中动点问题7大类20小类全梳理
中考中相似三角形的常见模型及典型例题 
三角形中角度计算相关的模型
初中数学图形运动解题技
作者简介:沈岳夫( 1963—) ,浙江绍兴人,高级教师,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中学,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和解题研究
在一些考查解决问题综合题能力的试题中,如对于求角度、求线段长度、证线段相等问题,看似与圆无关,但若能深入思考、仔细考量,善于联想,挖掘出题中的隐含信息,巧妙地构造辅助圆,然后运用圆的有关知识,便能顺利地建立起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使问题柳暗花明,起到化隐为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从而“圆”满地解决问题.笔者在初三第二轮专题复习时,对分层走班的B 班( 基础好) 学生,进行了微专题探究———如何巧构辅助圆破解问题,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01
等长想圆

模型1

当题目出现有相同公共端点的三条相等线段,如图1,若OA = OB = OC,这样我们可根据圆的定义,构造辅助圆。

典例1

如图2所示,四边形ABCD中,DC∥AB,BC=1,AB=AC=AD=2.则BD的长为_________.

【解答】由于AB=AC=AD=2,由模型1易构辅助圆,如图3,延长BA 交圆于F,连接DF.易知∠FDB= 90°

巩固1

如图4,已知AB=AC=AD,∠CBD=2∠BDC,∠BAC=44°,则∠CAD的度数为_________.

图4

【解答】由AB=AC=AD,∴B,C,D在以A为圆心,AB为直径的圆上;∴∠CAD=2∠CBD,∠BAC=2∠BDC;∵∠CBD=2∠BDC,∠BAC=44°;∴∠CAD=2∠BAC=88°

方法点睛

上述两个题目中,都具有相同公共端点的三条相等线段,这样自然联想到圆的定义构造辅助圆.简记: 利用“圆”定义→ 找定点、寻定长→ 现“圆”形.
02
等角想圆

模型2

当题目中出现在线段同侧有两个角相等,如图5,若∠C=∠D,这样我们可根据定弦定角,构造辅助圆.特别地,当∠C=∠D=90° 时,出现频率最高.

典例2

如图6,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点E 在CD上,且DE=2CE,过点C作CF⊥BE,垂足为F,连接OF,则OF 的长为_________.
【解答】因为∠BOC=∠BFC=90°,
由模型2 知,点B、O、F、C 四点共圆,如图7,
所以∠BFO=∠BCO=45°=∠BDE,
而∠DBE是△BOF和△BED公共角,

巩固2

如图8,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M,N分别是边BC,CD上的动点( 不与点B,C,D重合) ,AM,AN分别交BD于点E,F,且∠MAN 始终保持45°不变.

【解答】(1)略;(2)略;(3)22.5°

方法点睛

图6中注意到张角∠BOC=∠BFC=90°,利用“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构造辅助圆,要善于把它们联系起来处理问题,做到见直角思直径,见直径想直角,这样可以迅速释放题目内涵,打开解题思路.而图9注意到张角∠MAN=∠MBF=45°,由模型3知A、B、M、F四点共圆,则第( 1) 、( 2) 问就迎刃而解.简记: 张角相等→找定长、寻圆心→现“圆”形.

03
互补想圆

模型3

当题目出现四边形,且对角之和互补,如图10,若∠B+∠D = 180°,这样我们可根据圆内接四边形性质,构造辅助圆.

典例3

如图11,Rt△ABC中,∠ACB=90°,以斜边AB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且正方形对角线交于点O,连接OC,已知AC=5,OC= 6√2,则另一直角边BC的长为_________.

【解答】由题意,易知∠AOB=∠ACB=90°,由模型3知,点A、O、B、C 四点共圆,且OA=OB.再有AC+BC=√2OC,所以 5+BC =√2×6√2,解得BC=7.

巩固3

如图12,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BCD=90°,连接AC.若AC=6,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

【解答】18

巩固4

如图13,已知,点D、E分别是等边△ABC的边BC、AB上的点,∠ADE=60°.点M在AC上,满足∠ADM=60°,求证: BE=CM.

【解答】

方法点睛

上述3个题目中,都属于“对角互补”型构造辅助圆.具体地说,图11由辅助圆可知∠ACO=45°,进而用结论或过O作∠ACB的垂线构造正方形解决问题; 图12由辅助圆可知∠ACD=45°,进而把△ADC沿AC翻折得到△AFC,然后再作AE⊥BC,进而将四边形ABCD的面积转化为Rt△AEC面积的两倍获解; 图13由辅助圆可知AE=AM进而获解.简记: 对角互补→ 想直径、寻圆心→现“圆”形.

04
倍角想圆

模型4

当题目出现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两倍,且所对边相等,如图14,若∠AOB=2∠C,这样我们可根据圆心角是同弧所对圆周角的两倍,构造辅助圆.

典例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4,0) 、B(-6,0) ,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BCA=45°时,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
【解答】先构造以AB为斜边的等腰Rt△ABP( 如图15),然后以点P 为圆心,PA长为半径作⊙P,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则∠BCA =1/2∠BPA=45°,即点C即为所求.
过点P作PF⊥y轴于点F,则OF=PE=5,PF=1,在Rt△PFC 中,PF=1,PC=5√2
所以OC=OF+CF =5+7=12,故点C坐标为( 0,12) ;
同理求得y轴负半轴上的点C坐标为( 0,-12)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C坐标为( 0,12) 或( 0,-12) .

巩固5

上题中,当∠BCA=60° 时,其他条件不变,求点C的坐标.

【解答】

方法点睛

当出现45°、60° 这类特殊角时,把它看成圆周角,然后构造出此角两倍的圆心角,这一招,要特别留意哟.这种“构圆”策略,是通过对题目的深入分析,或联想,或转化,挖掘知识模块内蕴的思想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喷薄”.简记: 见定角→ 找对边( 定长) → 转化圆心角→ 现“圆”形.
05
拓展篇

拓展1

平面内有四个点A、O、B、C,其中∠AOB =120°,∠ACB=60°,AO=BO=2,则满足题意的OC长度为整数的值可以是

【解答】2,3,4

拓展2

如图16,已知抛物线y= 1/2x²+bx+c 与x 轴交于A( 4,0) 、B( 2,0) ,与y 轴交于点C.

(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 2) 点D为第四象限抛物线上一点,设点D的横坐标为m,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的最值;

( 3) 点P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BPC=45°,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解答】(1) 略;( 2) 略; ( 3) 作出如图17的辅助圆,可求得点P的坐标为( 1,-1+√10 ) 、( 1,-1-√10 )

总结

通过上述4 类问题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解综合题时若能认真审题,仔细读题,若具备4 个例子中的某个特征,恰当构造辅助圆,则使题目分散的条件集中化,隐含的条件显性化,起到化难为易、打开思路的效果.因此,寻圆于题,化“隐”为“显”,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建立在对已知条件和待求点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才敢于“创新”,可谓平中见新,出奇制胜.让我们在解题中不禁惊叹: 妙哉,“圆”来如此破解!

作者简介:沈岳夫( 1963—) ,浙江绍兴人,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和解题研究;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或来源标注有异议等,请联系编辑微信:ABC-shuxue第一时间处理/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