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连数十人,羁押致死逾半数:一桩跨越宋元两朝的“私仇诬蔑案”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夏,曾出任行省御史台属官的某公,与监察御史李德甫一起来到江淮行省巡察狱政。流放犯张杰等人诉冤,据他们供称,张杰原是宋朝末年池州驻军的马医,有天夜里,张杰已睡,忽然有位名唤钱胜的骑兵,叩门泣告:“我深夜不慎误杀自己所饲养的战马,明日欲以暴病而死的理由向上呈报,有司必会派你查验,希望你能帮忙开脱,日后我定当厚报。”当时朝廷囿于北境局势,非常重视马政,杀一马罪如杀一人。
张杰素来谨小慎微,胆小怕事,所以据实上报,钱胜因此获罪。从此,钱胜但凡路遇张杰,总是口出怨言,声称定要报复,不杀张杰誓不罢休。次年,池州归顺元朝,钱胜自称宋朝故官,因投降而获得管军把总之职。小人得志后,他多次欲加害张杰,只因张杰不是他的部下而未能得逞。不久,钱胜又兼捕盗之职,张杰被作为散兵派到池州西山调运石木。一天,钱胜突然骑马带人来到西山,缉拿张杰与其同僚二十四人,给他们戴上重枷。
钱胜有意拷问张杰:“前些天的夜里,在江岸抢劫商船的,就是你。你识相赶紧认了,不认惟有一死!”随后又对张杰的同袍们恫吓道:“张杰是我仇人,这事和你们无关,只要你们指认他是盗贼,我就放了你们,莫要自讨苦吃。”这些人大多是前宋降兵,其中不少人认识钱胜,看不惯他的得意猖狂,纷纷为张杰仗义执言:“我们与他在此共事,始终寸步未离,既然你说张杰是贼,那我们都是贼了,这是实在没有的事(实未有此)。”
话未说完,钱胜的麾下手执粗棒,立时如雨点砸落,两人当场横遭打死。次日,包括张杰在内的二十三名散兵,被解到池州城。池州守将刘某向来信任钱胜,掌理狱事的张友仁,也是钱胜的老相识,惟其言是真,张杰等人的申诉一概不听。二十多人受到酷刑搒掠,火炭烧灼,被折磨得体无完肤,不得不全部诬服认罪。州里让他们交出赃物,他们也只能信口胡说,然而竟能在瞎说的地方找到,也不知这些赃物从何而来。
数日之后,张友仁拿来几张有字的纸条,诓骗张杰等人:“朝廷的赦令已到池州,你们的案子倘还不签字画押,恐怕就不在赦免之内,画了押方能释放。”张杰众人不知究竟,被其蒙骗,也就依令画押。随后官府当众宣布,据朝廷诏令,死刑减为流放,你们身为强盗,拟该流放,即刻戴枷押送行省。到省后,张杰等人又向省里哭诉冤情,表示钱胜指称他们抢劫商船案发之夜,他们实际正在西山祭神,并与巫师某人以及州里某些士兵一起饮酒到天亮,希望召来几位证人对质,如此则虽死无憾。
不想行省官员对他们的申诉一直不予理睬,张杰诸人又想求见行省丞相,当面呈告,自然更无可能。如今这些人被押在大狱已一载有余,除张杰外,二十二人已死半数以上。呜呼!冤哉!某公与监察御史李德甫复审该案后,证明张杰众人所供属实,于是上书御史台,御史台最终为此平反昭雪。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钱胜为报私仇,锲而不舍,精神可嘉,行为可耻!毕竟投机取巧,以投降换取低官薄禄的,历史上并不多见。回观案情,张杰等人随便乱说的藏赃地点,居然能搜出赃物,只能证明抢劫商船者,正是钱胜本人;至于狱吏张友仁,与钱胜熟识,只怕也不能置身事外。数十人蒙冤,其中屈死者过半,即便昭雪,亦不能活其命,可见当时不得平反的冤魂,何计其数!
--------------
此案译自《历代冤案平反录》中【诬良为盗】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