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女儿共读凯瑟琳·佩特森的《孪生姐妹》

与女儿共读——

凯瑟琳·佩特森的《孪生姐妹》

因为阿简的成人读书会的一本《了不起的吉莉》开始喜欢凯瑟琳·佩特森作品。一年后,我和女儿捧起了这本《孪生姐妹》,不得不说,这本书疗愈了我们。

一、相爱相杀

我们都习惯认为“姐妹情深”,现实却可能不遂人愿。

故事主人翁萨拉·路易丝有一个同胞妹妹,因为一出生就孱弱多病,姐姐的记忆中都是爸爸、妈妈、奶奶对妹妹的特殊照顾和特别时光。姐姐甚至因此羡慕那些有点“缺陷”的孩子,感觉只要能得到父母一半的爱,她甚至愿意付出她所拥有的“健康”。

从小,姐姐便是家里的半个男孩,挣钱补贴家用,甚至要负担一部分妹妹学声乐时的路费。我们从姐姐的视角看这个世界,真是太多太多的不公平。还不止于此,姐姐一同劳作的小伙伴,姐姐先结识的船长(这些看似可以弥补父母爱之不足的伙伴)也渐渐成为妹妹的亲密伙伴。妹妹的存在就是一种“掠夺”,从身体孱弱到一副人人喜爱的好嗓子,似乎生活中所有的人都更喜欢妹妹。姐姐不禁开始质疑自己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好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心,也许就因为她抓住了人们的“一体性”。

女儿曾经因为弟弟的出生而感觉到爱被“剥夺”,原本完整的父爱母爱,却因为那个小家伙的出现,似乎一切都在改变,尽管爸爸妈妈一再保证还是一样爱她,但她能感受到无论时间还是精力,因为弟弟的出现,其实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嫉妒”、“不满”这些不可言说的“伤痛”不用刻意去触碰,都在心里最深处。

当女儿读到路易丝的委屈时,她默默流泪,她是在为路易丝流泪,何尝不是为自己。当泪水流出的那一刻,内心深处那些不可言说的伤痛被作者看见了,她也开始被疗愈了。

二、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回来做自己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妹妹和姐姐儿时伙伴结婚了,路易丝曾经暗恋的老船长资助妹妹读书,去实现人生梦想,似乎这一切都是生命中的“背叛”。奶奶总是用《圣经》里的语言讽刺和谩骂生活中的不如意。妈妈看似那么软弱,“听天由命”的妈妈简直就像是路易丝的投射。路易丝开始对自己不满,对妈妈不满,对奶奶不满,对生命中重要男人们都不满,生活要如何继续?

我记得女儿看完给我说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船长对姐姐的一段话:

“你想做什么都可以。从我第一天遇到你——从我第一眼从潜望镜看到你开始,我就知道这一点了。可是——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我很感慨,这恐怕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问自己的问题吧。

在和船长的谈话后,路易丝又和妈妈有了一次冲突。也因为这次冲突,姐姐第一次理解了妈妈,和妈妈的和解,让姐姐有了去追求自己生活的勇气。

不禁想起摩西奶奶那本书:“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三、爱是家的语言

虽然没有大团圆的结局,但爱开始成为家的语言。路易丝离开了小岛,那个奶奶痛恨了一辈子的地方,那个妈妈深爱着的地方,那个爸爸赖以生存的地方,她要去找有山的地方,她要去做医生。

虽然一切并不总是如人所愿,但路易丝还是在山谷里安了家,有了一对自己的孩子,三个继子女。一切似乎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她似乎成为了另一个苏珊(她的妈妈),特别是当路易丝作为山谷里助产士第一次独自接生双胞胎时,出生时奄奄一息的小宝让她第一反应是母爱的升起,是要拼尽全力抱住孩子的性命。这一刻,她眼中只有这个还在生死间努力挣扎的孩子,也就在为小宝宝洗礼的那一刻,她和妈妈彻底和解了,和妹妹也和解了,也开始真正与自己和解。

原来家的语言是:爱。

我很喜欢作者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让我们看见青春期的她们的独特人生。 小说文末的推荐也是一个彩蛋,漪然让我们突然转换视角看见了作为妹妹的心路历程。原来,我们真的需要在生活中多多换位思考。

在读完凯瑟琳·佩特森的第二本小说后,我带着好奇查找了一下作者的介绍,才发现她的独特经历也是她创造的契机。同时,想起阿简认为《了不起的吉莉》是在宣言宗教,这本书无疑也是一首了不起的赞美诗。

【阿简荐书】《了不起的吉莉》

文/叶子      编/阿流

书语荐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