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瓷人物印象 | 天妒英才 艺高留芳——追忆著名陶瓷艺术家李小年先生


编者按】醴陵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陶瓷文化灿烂辉煌、源远流长。醴陵瓷文化研究中心以研究、传播醴陵陶瓷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传承、保护、推广釉下五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使命,将不定期刊发有关醴陵瓷的理论文章、史话轶事、收藏鉴赏、传奇故事,以飨读者。


生活中有些人去世后很容易被人们淡忘,而有些人却总是被人深深地怀念,李小年就是这样一位让人难以忘怀的名师。先生在当代陶瓷艺术界声名显赫,影响深远。可惜先生英年早逝,四十九岁正是风华正茂,艺术成熟的时期却匆匆地走了,留下的是艺友们的哀叹,亲人的悲伤。时至今日虽过去十九年了,但岁月的尘埃无法遮住先生的艺术灵光。先生的艺术作品依然熠熠生辉。

李小年(中)在教学生手绘瓷器

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不同,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艺术家总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反映生活,不断追求自己的个性、风格。故一个艺术家在艺术上要得到大家的认同则很难,非德艺双馨,不足以服众。而先生恰恰得到了艺界的赞誉。不管是长辈恩师,还是同道艺友都赞美有加,“君子有才且有德,落芳无怨也无言”这就是先生的品格写照。
李小年白描稿  《竹》  1973年
记得我第一次了解先生那是十多年前的事,在国画家刘正凡恩师那里,赏其名家藏品。有幸看到了李先生的作品,颇感动心。一幅墨竹,一幅书法,没有钤印,那虽然是即兴之作,却见功底。恩师解说这是李小年患病其间所作,画后不久即离世。他们是挚友,恩师边翻画边喃喃道:“真可惜,太有才了!”这是一位艺界老前辈的由衷感叹。也许李先生深知自己病入膏肓,权当和艺友们临终作别,留下几笔且作纪念吧!勿需感伤,所有的安慰语言都显得苍白,一切尽在翰墨中。如今恩师也已作古,此时此刻我真不知恩师是否依然在天国里与李先生谈艺论道,挥毫泼墨。
李小年画作  《鸣春》  1985年
(醴陵瓷文化研究中心理事单位 过云斋 藏品)
李小年画作  《鸡》  1964年画于艺术瓷厂
(醴陵瓷文化研究中心理事单位 釉惑斋 藏品)
李小年出生于陶艺世家,世居醴陵城区姜湾。其父李雪清,民间艺人,建国前以雕塑职业谋生,帮各地寺庙做做菩萨,有时也在各瓷坊搞设计,以传统题材为主,如:观音菩萨、弥勒佛、八仙过海等等。先生自幼临摹《芥子园画谱》,这是那个时代学美术的蒙学教材,当年齐白石也以此入道。先生稍长,随父学习雕塑技艺。一九五六年,年仅十五岁即考入醴陵陶瓷研究所第一期雕塑彩绘班。两年后毕业,进入醴陵艺术瓷厂(群力前身)。一年后选送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对先生来讲,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进京城,拜名师,那是多少艺术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啊,而先生就是时代的骄子与幸运儿。有幸踏入了名师荟萃的艺术殿堂。

桂东县陈列馆  《收租院》群雕   1969年

李小年(群力瓷厂)、吴淞(醴陵电瓷厂)、易湘扩(湖南陶瓷研究所)、邬正国(群力瓷厂)、黎修模(永胜瓷厂)、罗成香(醴陵电瓷厂)等20余人参与制作。

从南方来到了文化古都,从陶瓷工厂来到了高等学府,从车间进入了课堂。学友、导师、书籍……一切都是那样新鲜,先生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珍惜所有的时间。学习中提高了技艺,拓展了视野,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得到了一次大的飞跃。三年后,先生圆满地完成了学业,回到厂里,从事釉下五彩陶瓷美术设计和工艺技术工作,长期坚守一线,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李小年设计   竹子莲子茶具   1964年  人民大会堂用瓷
(醴陵瓷文化研究中心理事单位 三合斋 藏品)
1964年李小年设计“竹子”莲子茶具记载
节选《群力厂志》

李小年设计   《芙蓉图案》大缸  1977年

(毛主席纪念堂陈设艺术瓷 )

李小年精通山水,兼攻人物、花鸟、雕塑、图案设计。他的作品造型简洁朴实,线条遒劲、流畅。他的山水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岭南画派的现实主义手法,强调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他又借鉴了国画大师李可染的积染法。由于他兼收并蓄集各家之长,所以他的画面丰富、厚实,近看细腻有质,气韵生动,远观意境深远。

李小年作品  《鹅塘月夜》挂盘  1986年

(国家领导人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礼品瓷)

李小年作品  《黑地牡丹》挂盘   80年代

李小年作品  《月出惊山鸟》挂盘   80年代

(1987年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并赴美国展览)

艺术当追求意境,透过技巧升华精神,才有感染力。先生在作品中处处营造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其代表作品《月出惊山鸟》即完美地表现了这一切。此作一九八七年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并赴美国展览。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在整个中国陶瓷史上都是一件珍品杰作。此作取唐人王维诗意“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画面整个色调为绿色,突出一个“春”字。近景中的树枝苍劲有力,极度写实,而远山、春涧、树木都虚拟在朦胧的夜色中,强调了一实一虚的关系。一轮明月破云而出,清幽的月光洒满了山林。一只山鸟抬头、张嘴作惊醒状,另一只还在酣睡中,一静一动,用对比的手法营造了春夜山中美丽静谧的意境,完美地表达了王维的诗情画意。
李小年作品  《冰梅开窗山水》瓶  1986年
(醴陵瓷文化研究中心理事单位 三合斋 藏品)
李小年作品  《黄山风景》瓶  1982年
(醴陵瓷文化研究中心理事单位 听泉阁 藏品)

李小年作品  《锦绣谷》挂盘   1986年

李小年作品  山水挂盘   1986年

李小年先生的佳作精品不胜枚举,首都人民大会堂所用的“竹子”画面茶具、“通天河”彩绘雕塑、“八仙过海”釉下人物花瓶、“披纱女”釉下人物满花瓶和毛主席纪念堂用“芙蓉”图案大花缸等等,都是先生的遗作。鉴于先生的高超技艺和学术成就,日本陶瓷艺术界先后两次邀请先生东渡扶桑进行示范、讲学,博得了日本同行的广泛赞誉。
李小年作品 《春风又绿江南岸》(披纱女)釉下人物满花瓶  70年代

李小年作品  《西施浣纱》挂盘  80年代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先生在艺界的勤奋是有名的。其妻子常年有病,先生既要搞好厂里的工作,还要操持家务,剩余的一点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如此长年累月则积劳成疾。先生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一代名师陨落了,然而先生的艺术作品仍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撰文 / 唐青柏

编辑  /  李端凯 肖迪强

出品 / 醴陵瓷文化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 / 醴陵市热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原创作品 转载需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