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杠精的一万种方法:爆笑!
作者陈圆圆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人民日报谈“杠精”:靠打压别人刷存在感,真有含金量吗?》一文中这样谈杠精:
《渔洋诗话》中记载了一段诗坛轶事,
说毛奇龄不喜欢苏轼,
听旁人评价“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妙极,
便反问说:“鹅也先知,怎只说鸭!”
现在发个微信朋友圈说熊猫好看,
他偏偏评论说难道斑马不好看?
自以为标新立异,叫人好气又好笑。
这样热衷抬杠的一类人,被网友称为“杠精”。
作者张向荣在新京报发布的《“我作业本忘带了”“你怎么不忘了吃饭?” | 论杠精的诞生》一文中总结了五大抬杠:
(1)断章取义
比如,有人在微博上推荐:
“某某书很流行,值得一看。”
杠精的回答就是:
“流行的东西就好吗?你怎么不说流行性感冒?”
再比如,有人给初生的婴儿
送上美好的祝福:
“希望他长大后自由发展,
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杠精怎么说呢:
“他如果愿意放火抢劫呢?你也希望他去做?”
因此,这类杠精的特点是
挑出别人话里的某个词,
做极为较真的理解,
完全不顾原句的语境。
(2)无中生有
这类杠精我们每个人都遭遇过,
上学的时候忘了做作业、
忘了让家长签字、忘了带课本,
都会被老师质问:
“为什么没有带课本?”
学生说:“忘了。”
老师说:“你怎么没忘了吃饭?没忘了睡觉?”
当然,在今天更多的情况是,
当有人在微博上感慨:
“一部分国人随地吐痰真没有公德。”
杠精则回答:
“外国就没有随地吐痰的人?
为什么老拿中国说事儿?”
这类杠精的特点,
就是把别人没提到的事情理解为不赞同,
属于逻辑上的“引入概念”。
网友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对话,
对杠精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
有人说“大家早上好!”
杠精的回答则是:
“你什么意思?大家晚上就不好吗?”
(3)极端夸大
知乎上有个例子是这类杠精的典型。
爷爷说:“这坑挖的(得)太浅了。”
叔叔说:“太浅?太平洋深!”
爷爷说:“这土堆得太矮了。”
叔叔说:“太矮?珠穆朗玛峰高!”
(来自知乎网友“沧海月明”——作者注)
再比如,同事说:
“你这个报告里的数据不太准确。”
杠精回答:“世界上哪有绝对的准确啊?”
这类杠精会把原句里
简简单单的形容词,
夸大到荒谬绝伦的程度,
从而规避了原句表达的真实意图。
(4)以偏概全
比如,有人针对“读书无用论”说:
“年轻人还是应该接受高等教育!”
杠精则回答:“不见得吧,我家
邻居的七大姑的八大姨的外甥女
就没上大学,现在不也过得挺好?”
或是当你说:“抽烟有害健康。”
杠精则会说:“也未必啊,
张学良抽烟活到一百多岁嘛。”
在社会性话题上,
这类用个案去否定全部的回答
的做法在逻辑上很难成立,
但却是杠精们最常用的技巧之一。
(5)非此即彼
非此即彼、二元对立,
看似不太符合以中庸为标榜的人,
但在实际中,这类现象可不少见。
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辩论的灵魂》里举例:
“我亲眼看见他三千七百九十一箱半的现金抬进门。
你说不然,反对我么?那么,你就是他的同党。”
总结下来,杠精们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
怎么对付杠精呢?
博主@杠精修罗场就总结了:
千万不要跟他讲道理,
怎么让他难受怎么来:
还有对付杠精的金句:
当然,这些话只是博大家一笑,
对付杠精的方法,最好的办法还是选择无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