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故事】屈大均与《广东新语》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著有《广东新语》《翁山诗外》等书,有“广东徐霞客”之称。
屈大均曾参与反清活动,还一度削发为僧,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收复台湾后,他移志于对广东文献、方物、掌故的收集和编纂,在番禺沙亭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屈大均弃传统的“岭南”称谓不用,采用“广东”做书名,先后著有《广东文集》《广东文选》《广东新语》等。其中,《广东新语》一书是屈大均的传世之作,因相较于《广东通志》“略其旧而新其详”,故称“新语”。
《广东新语》
《广东新语》一书内容广博,从广东的气候、地形山貌、湖泊泉池、名胜古迹,到传说神话、民间风俗,再到诗词歌赋、名人书画,乃至油盐酱醋、花鸟鱼虫,包罗万象,被称为“广东百科全书”。总之,只要是与岭南风物相关的,屈老夫子都写到了。这些对于研究明清时期广东地方文化史、经济史、风俗史等都相当有价值。正如清初学者潘耒在该书序言中所称:“游览者可以观土风,仕宦者可以知民隐,作史者可以征故实,摛词者可以资华润……善哉,可以传矣!”
《广东新语》共二十八卷,每卷记述一类事物。卷一至五为天、地、山、水、石五语,分别记载广东的气候、地形山貌、湖泊泉池、名胜古迹和诸山石质优劣。
卷六至九为神、人、女、事四语,分别记广东民间传说和神话、历代名人、孝女烈妇、民间风俗等。
卷十至十三为学、文、诗、艺四语,记广东理学名人、诗文大家及其著作、书画印章等。
卷十四至十六为食、货、器三语,记稻麦豆茶油盐、金银铜铁珠玉和刀剑钟鼓战车等。
卷十七至十九为宫、舟、坟三语,记广东台馆祠庙园林、船舶战舰、陵墓冢塔等。
卷二十至二十四为禽、兽、鳞、介、虫五语,记广东各种动物杂类。
卷二十五至二十七为木、香、草三语,记广东花木、香料、花草等。
卷二十八怪语,记神怪报应。
屈大均知识渊博,书中每记一事,往往要加以考辨,不仅“考方舆,披志乘”,而且还“验之以身经,征之以目睹。”因此“其察物也精以核,其谈义也博而辨,其陈辞也婉而多风。思古伤今,维风正俗之意,时时见于言表。”
《广东新语》很注重记载广东历代名人,以补正史之不足。这些记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广东新语》还记载许多有关广东物产民俗方面的材料,这些对于研究明清时期广东地方民俗史都是相当有价值的。如卷九《事语》中的《放鹞》一文记佛山九月十日的放鹞会;《拾灯》叙海丰元夕于江干放水灯事,以及广州八月十五之夕诸般灯火盛况。卷十五《货语》、卷十六《器语》则记载广东的地方特产。卷十一《文语·土言》,记广州方言土语及其来源。卷十二《诗事·粤歌》记录了广东许多民歌歌词的特色和创作歌唱情况,反映了东西两粤男女青年好以歌声唱和、彼此相恋的风俗。文中所录的许多民歌歌词,都是研究地方民间文学的重要材料。
关于广州别名“羊城”的由来,自古至今有多种解析,流传最多的版本就是来自屈大均《广东新语》一书的记载:晋朝时,吴修为广州刺史,还未到任,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背着五谷来到广州州治的厅堂上,于是吴修在厅堂上绘五仙人像以示祥瑞纪念,并且称广州为“五仙城”。
而关于“五仙人”,屈大均根据《太平御览》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周夷王时,南海有五个仙人,每人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来到楚庭(广州)。他们每个人都拿着谷穗,留给广州人,说“你们有这个谷穗就不会饥饿”。之后,仙人所骑的羊变成石头。现今位于广州惠福西路的五仙观中石头的传说便来自于此。
位于广州市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像
作者:刘世红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