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论撷英】1924 黎锦熙《新著国语教学法》
著者
黎锦熙(1890-1978),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他一生近70年的学术研究活动,涉足了诸多领域,多有建树,是我国20世纪学术界著名的学者和教授。他是20世纪初“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在推行“国语统一”和“言文一致”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语文教学论方而的代表作有《新著国语教学法》(1924年商务印书馆初版)和《新国文教学法》(195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部初版)。199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黎泽渝、马啸风、李乐毅编的《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为研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提供了方便。
目录
新著国语教学法
序
第一章国语教学之目的(小学国语科课程标准)
第二章注音字母之初步的教学
第三章国语教材和教学法的新潮(设计教学法举例)
第四章读本与“读法”——读书
第一节文学的国语教材之分类和支配
第二节国语教科书的种类和使用法
第三节“读法”的新教段和注意事项
第五章标准语与“话法”——语言
第一节国语的特质和客观的标准
第二节“因地制宜”的话法教学法
第三节话法的编制和教学上的新方法
第六章国语文法与“缀法”——作文
第一节文法的图解法和词类检查表
第二节各学年缀法的新课程纲要
第三节缀法教学上的要项和实例
第七章字体与书法——写字
第一节国音字母的书法体式
第二节字体“间架”的基本教学(国音字母版片玩具的用法一)
第三节楷书“笔法”的基本教学(国音字母版片玩具的用法二)
第四节汉字的基本笔画
第五节国音字母草书教学法和别体
第六节书法的新教程和Scale
附录一
(一)新学制课程纲要总说明(小学、初中)
(二)修正“小学国语课程纲要”案
(三)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
(四)高级中学课程总纲
(五)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国语课程纲要
(六)高级中学第一组必修的特设国文课程纲要(一)文字学引论
(七)高级中学第一组必修的特设国文课程纲要(二)中国文学史引论
附录二
学校系统改革令
fenglong88按:看到这个图之前,是在上一页看到“国语科之四大目的 ”这个说法的,我准备着翻到下页看到的是长篇大论的1234,但我只看到了这个图,
再没有多余的文字说明!不由钦佩前人尚简的治学作风。如果放到现在恐怕不是一两页能够说完的,现在玩学术的人一个成语能够表达的意思能使用三四百字不止的语言来陈述(此当然是示人以高深莫测了)。前人化繁为简,今人化简为繁,其效率低下当为自然之理。
对于黎锦熙先生的成就,曹洪顺, 武玉鹏在《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一书中有专文讲述,现抄录如下
黎锦熙:现代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先驱
黎锦熙(1890-1978),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他一生近70年的学术研究活动,涉足了诸多领域,多有建树,是我国20世纪学术界著名的学者和教授。在语文教育理论研究方而,他也成就卓著:著作多部,论文数十篇,内容涉及了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学问题,多有独到见解。他是20世纪初“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在推行“国语统一”和“言文一致”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语文教学论方而的代表作有《新著国语教学法》(1924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以下简称《国语》)和《新国文教学法》(195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部初版,以下简称《国文》)两本书都多次再版,影响很大。199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黎泽渝、马啸风、李乐毅编的《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选入论著50多篇(部):《国语》和《国文》的大部分都入选了,为研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提供了方便。
切实的语文教学目的观
《国语》第一章,作者用一个“国语要旨”图表(见下页),说明了国语教学的目的。
“国语”,就是现在的“语文”,准确点说是“小学语文”;“要旨”,就是主要的目的和意义。“国语要旨”就是开设语文课的目的和意义;语文科的性质,也暗含其中了。值得注意的是,黎锦熙在说明语文科在“语文方面”的教学目的之外,还突出了在“心意方面”的教育目的;在强调语文科要训练读、听、说、写(作)、书(法)等语文能力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其在增长知识与经验、发展智力、涵养感情与德性等锻炼人格方而的作用。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他都考虑到了。
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性质问题,从语文单独设科之初就开始讨论,已经讨论了近百年。定名“语文”以后的50余年,更是没有间断过讨论;现在还在继续讨论着。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被大多数人认可的结论,基本上没有超出黎锦熙80年前在这个图表中所表示出来的内容和水平。因为黎锦熙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是很切实的,符合语文学科的内在规律,所以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全面的语文教学内容观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在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之后,黎锦熙在语文教育理论研究方而的又一个贡献,就是确立了语文教学的内容体系,同时也建立了语文教学论的基本框架。
《国语》一书共有七章:第一章,国语教学之目的:第二章,注音字母之初步的教学:第三章,国语教材和教学法的新潮:第四章,读本与“读法”——读书:第五章,标准语与“话法”——语言:第六章,国语文法与“缀法”——作文:第七章,字体与书法——写字。这就是黎锦熙为语文教学论所建立的理论框架。很明显,读书、听说、作文、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而相应的读法、话法、作法、书法,则是语文教学论必须研究的课题。
关于读法,《国语》第四章从读什么、读本的种类和怎样读三个方而进行了分析。黎锦熙认为,小学生要以读现代文学作品为主,他说:“大凡正式的国语读本,运用教材,总要合于文学的体式,总要是现代国语的儿童文学。”而小学国语读本,应该分为“正读本”(文学的国语读本)和“副读本”(补充的国语读本)两种,“同时兼用”。关于正读本,他从内容要求、编纂体例、分量、插图、种类等5个方而作了说明。正读本是用作教师指导学生精读的。但由于正读本受到了很多的限制,所以有必要编副读本:“副读本的目的,第一,培养儿童读书的趣味和能力:第二,补充儿童的知识,使之丰富而确实”。他说:“副读本只需教儿童'泛读’,不必和正读本一样的精读:因为泛读最能增进读书力,培养读书趣。”“既是泛读,就不一定在教室:可利用课外时间,或在校内,或往图书馆,或在家庭,自去玩读。”在在他看来,只有把正读本的精读和副读本的泛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这些论述是很深刻的,到现在也没有失去其理论和实践的价值。
关于话法,《国语》第五章根据汉语的特质,按语词和语句、字音、字的声调、词调和语调四个方而的客观标准,逐项加以说明。再根据汉语的方言区,分项说明了“因地制宜”的话法教学法。至于话法教学的具体方法,在标准语和方言很近的区域,用读法“前”的话法和读法“内”的话法:在方言较远的区域权宜适用的,是读法“外”的话法。一句话,话法要与读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黎锦熙透彻地分析了话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以及与读法、作法等教学的关系。他说:“话法本来比读法重要些,而且要用在读法教学之先,因为读法是教学'阅看文字’,而话法是教学'运用语言’:儿童运用语言的本能和经验,比阅看文字来得多而且早。所以国语的读、写、作种种教学,乃至其他各科的教学,都是从'说话’方而打进来的。所以话法教学实在是一切教学入手的基础:而一切教学义处处都有施行话法教学的机会。”又说:“读法的范围,只是教儿童讲解诵读:国语科的最大目的,原在求儿童能够看书:尽管如此,也不可不从话法教学上培植一个基础。因为现在国文己改为国语,语体文中精密的意义和活动的精神,断不是能够从书本上得到的,一定要把这种作语体文标准的语言,了解得真,运用得熟了,根据这种语言上的经验,才能得到这种语体文里头的神味。所以单靠读法上的方法来教学读法,是决不能使读法教学彻底的。”这就是说,要使读法教学“彻底”,必须有话法教学作基础。这些观点,很有见地。这是在真正把握了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所得出的正确结论,直到今天仍然能给我们许多启发。
关于缀法即作文教学,《国语》第六章强调了两点:一是要和话法、读法结合起来进行:二是教师要彻底了解国语文法以作为作文指导的预备功夫。在《国文》一书中,黎锦熙制订了《各级学校作文教学改革案》,说明了写作前的准备条件、写作时的批改过程和写作后的错误检讨以及修养日记和业务笔记(包括读书札记)的写作等几个问题,还提出了作文教学的三原则:写作重于讲读、改错先于求美、日札优于作文。 关于书法教学,《国语》第七章作了论述。书写能力的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惜我们在很长的时间内有所忽视。从这一点上说,黎锦熙关于书法教学的论述,在今天也值得重视。
总之,黎锦熙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论述是全面而系统的,不论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还是对语文教学论的研究来说,在今天都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的语文教学程序设计
黎锦熙特别重视对语文教学程序的研究,这在《国语》和《国文》中都有所反映。他对语文教学程序的设计,既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逻辑性,义符合学生学习和接受的心理规律。
在《国语》中,他提出了一个“三段六步教学程序”,并用一个“自动主义的形式教段”图表表示了出来。第一段,理解。分两步:第一步预习,包括指示目的和唤起学习的动机、预备的指导、儿童预习(并欣赏)3项内容:第二步整理,包括儿童问疑、教师试问、儿童发表3项内容。第二段,练习。也分两步:第一步比较(并概括),第二步应用(表演等)。第三段,发展。同样分两步:第一步创作,第二步活用。
在《国文》中,这个程序发展成为“四段教学”:(1)预习。一般的预习,就是自学,就是精读。(2)整理。包括预习报告、教员范读、学生齐读、学生个读、学生质疑、教员反问6项内容。(3)总结、深究或练习。包括概括图解、批评讨论、比较翻译、分期温诵4项内容。(4)发展与应用。包括创作、活用2项内容。这样就更符合语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内在要求了,也就是说,更科学了。
黎锦熙特别说明,他所设计的这个教学程序,并非专为读法,但是,由于其中所列事项大都是属于读法的,所以,在《国语》和《国文》中,都是放在读法教学中加以研究的。黎锦熙曾经说过:“小学教育,原是以儿童为主体的。”他设计的教学程序就处处考虑到了适合儿童的心理,从儿童的实际水平出发,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预习、问疑、发表、应用、创作和活用等形式,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当时能有这样的设计,实在是难能可贵。
在《国语》和《国文》中,对作文教学的程序也有所论及。《国语》中所规定的小学各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比较切合实际,可以说是从宏观上为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的程序:第一、二学年,是简单语言的记录发表:第三、四学年,是通信、条告、记录的设计和实用文、说明文的作法研究、练习,要注意初期作文的两个要素,即真切、迅速:第五、六学年,是实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作法研究、练习、设计。总的说,黎锦熙把作文训练分成两个阶段:先求“通”,再求“美”。求通就是在语言上没有毛病,大体上通达,这是基础:求美就是能把文章写得富有美感,有吸引力,这就是更高的要求了。至于一次具体的作文教学程序,不同的年级也有不同的要求,因而也就有不同的安排。
教学程序,也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作用太大了:有的学者甚至于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的一切。所以,教学程序一向是教学
论研究的重要课题。黎锦熙不但设计了语文教学程序,还亲自进行过多次实验,不断修订。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很值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学习和效法。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黎锦熙还特别注意对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不论在《国语》中,还是在《国文》中,这个问题都占了相当大的篇幅。
《国语》第三章指出,国语教学的材料和教学方法,可分三等:
(一)以读本为主体的。照现成的国语教科书,按课,分时,依法教学,是最普通的办法。——可是要列下等。
(二)从实际事物(或标本、图画、故事画等)的观察认识入手,使儿童确实了解那事物的内容,然后学习那表示内容的声音(语言)和符号(文字)。读法,话法,写法,作法,随宜运用,有时一气贯注。……以实际事物为主体,以书本为辅助品,这种教材和教学法,可称中等。
(三)随时随地利用儿童生活中的种种事实,连接他们的种种经验和环境,做一种普遍而流动的教材:按着他们身心发展的过程(大约可比照人类学中初民进化的过程),施一种辅导自动、共同创作的教学法。不但读法、话法、写法、作法要打成一片,就是国语和其他科目也要打成一片。读本(一部分)乃是教师和儿童们共同的作品。
很明显,在黎锦熙看来,第三种乃是“上等”的教材和教学法。为了说明如何实施这种教学法,他用了两个“设计教学法”的实例,详尽地介绍了教学的全过程。他认为,这种教学法,代表了当时语文教学法的新潮,应该认真学习和推广。
在《国文讲读教学改革案(纲要)》中,黎锦熙认为应把白话文教材与文言文的教材分别处理,由此提出了“两纲四目”的原则 纲一白话文须与语言训练相联系:
目(一)通过“耳治”(初讲时,学生不可看本文)
目(二)注重“朗读”(须用美的说话式,并随时矫正字音、词调和语气)
纲二文言文视与外国语文同比例:
目(三)必须“背诵”(预习时,即可熟读:己读者,分期背默)
目(四)彻底“翻译”(逐字按句,译成白话,确依文法,勿稍含糊)
因为白话文接近口语,所以学习白话文要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在听说上下工夫,使课文中经过加工而美化、净化了的口语,逐步去影响学生原始状态的口语,提高听说能力。而文言文与现代语言的差别很大,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就可以采用学习外语的某些方法,更多地要在记诵和翻译上用气力。
此外,在《国语》中论述读法、话法、缀法、书法的时候,介绍了很多教学方法,在《国文》中谈到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改革的时候,更涉及了许多教学方法问题。例如,在《国文》中,黎锦熙提出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采用“符号批改法”,就是教师在学生作文有错的地方,加上各种符号,然后要求学生按教师所标的符号,自己修改。
黎锦熙在其他一些论著中,也经常谈到具体的教学方法问题。1947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小学国文国语诵读之重要”的论文,提出了“技术第一,创造至上“口号。他认为,“国文诵读的技术训练,在'技术第一’之中,更居第一”:他批评自有了“国文”名称以来,教学中“倒把科举的时代注重诵读的一点长处抛弃了”:针对有人把要求学生背诵文言文,说成是“科举时代的野蛮教育”,他说:“我只主张:白话文偏要诵读,文言文更要恢复野蛮的背诵,这才算完成了'技术第一’:就得把陈陈相因的见解和风气打破,对于陈陈相因的并不训练诵读技术的那种国文旧教育法,就得努力改革,从头创立新的方案,这就叫做'创造至上’。”这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黎锦熙所倡导的语文教学法,有很多是他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是符合语文教与学的规律的,因而也是行之有效的。这其中,既包括了“教法”,也包括了“学法”,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对语文教学的实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黎锦熙就是最早从事现代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学者,是现代语文教学论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是同时代人中最先进的,现在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以便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应用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