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书房|如何让群众共享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高质量的公共文化空间是一个地方群众精神富有的基础,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视窗”。日前举行的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让广大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中,精神升华、气质提升、文化熏陶。

近年来,宁波不断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打造出一批“精特亮”体验地,越来越多兼具颜值与实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出现在宁波街头巷尾,高品质的“15分钟文化生活圈”提升着市民获得感与幸福感。

有辨识度的文化地标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展示着城市鲜明独特的形象。从老旧厂房“重生”为网红文化街区,普思小镇这个夏天刷爆宁波人朋友圈;再到外滩老楼建筑变身为生活新零售体验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诺邸书店交相辉映……未来,市民将有更多这样的好去处。“十四五”期间,宁波将在三江六岸打造天一阁博物馆新馆、河海博物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宁波音乐厅新馆为代表的新时代五大文化地标,构筑新的“三江文化长廊”。

“文化地标既要'好看’,又要'好用’,在展示城市形象、带来流量效应的同时,把文化惠民悦民的举措落到实处。目前正在扩建天一阁南馆,将弥补天一阁北馆馆藏文物陈列展示空间不足的问题。”宁波天一阁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说,有着450余年历史的天一阁正在谋划下一个“五百年”,待项目完成后,北馆功能侧重于传统文化语境下的“家”与“藏”,而新扩建南馆功能侧重当代现实语境下的“公”与“用”,使宁波南国书城的形象更为完整。

除天一阁、宁波图书馆新馆等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作为宁波的“城市会客厅”之外,诸如印象宁波、枫林晚、钟书阁等隐藏在城乡角落“小而美”的一座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城市文旅窗口、艺术中心、文化集市、百姓舞台,也成为丰富市民精神生活的后花园。

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邱金岳说,“构建'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这是宁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发展,打通文化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点工程,特别是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服务资源配送等公共文化建设中来,探索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供给主体多元、全民共建共享’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路子。”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对地标、大空间的一个补充,彰显着城市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具体如何发展?邱金岳表示:“要结合打造特色街区等方式促进城市的有机更新,在设施布局、主体建设、功能设置等方面下功夫。鼓励建设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业态于一体的'天一悦读’等新型文化阅读空间;建设诸如乡创工作坊、艺普讲习所等'一人一艺’新型文化服务空间。此外,根据市民不同的个性需求对公共文化服务场馆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并适时推行夜间开放等错时开放机制,形成群众更加满意、更加便捷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一边完成暑假作业,一边在月湖群星展厅举办个人书法展,“00后”宁波女孩陈晓阳通过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艺术慕课”,逐渐在宁波书法界崭露头角,同时还从“一人一艺”的受益者成为一名普及志愿者。这是宁波“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的一个缩影。截止到2020年10月,宁波全民艺术普及综合参与率已经达到82.93%,“一人一艺”这一创造性金招牌已经成为加快构建宁波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这得益于数字化的同步推进。

迈入“云时代”,宁波将加快建设“指尖上”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一张普惠共享、覆盖由市及村四级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正加快编织。宁波市文化馆借助“互联网+全民艺术普及”开发了APP、门户网站、公号等集在线学习、文艺培训、艺术鉴赏、文艺活动信息、预约演出等于一体的数字服务云平台,打造数字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库群。今年8月,“一人一艺”云平台、文化馆馆官网和10个区县(市)级文化馆网站统一合并建设,搭建起覆盖全市的文化馆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网站。

市民足不出户,不分城乡,通过云平台即可共享宁波公共文化服务海量资源。如鄞州居民通过“数字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可在“中央课堂”云平台共享甬剧、越剧、舞蹈、美术等上百期艺术直播课程,还能在各自家门口的数字分馆参加各种比赛活动,评委坐镇总馆点评即可,疫情常态化防控情况下,市民日常多彩的文化生活不受影响。

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村民喜爱的文化地标和精神文化家园,首先要以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为抓手,打造智慧云平台。群众可手机“点单”文化“大餐”,将群众的“需”与政府的“送”实现精准匹配;其次,把更多沉浸式艺术展览放到乡村去举办,并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又带来流量效应,让艺术赋能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