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 | 真实的傅山,比武侠小说中的更奇绝
傅山《行草读传灯七言诗》轴 绫本 178.6×48.7cm 天津博物馆藏
此作为读传灯七言诗行草书,款署“真山”。有款印一方,下左右两角有压角印二方。此轴书法行草结合,字势以正为主,虽奇姿不多但收放自如,大开大合,一气呵成:墨法的浓淡干湿,点画的粗细滚动,笔法的精妙放旷,极合“致广大尽精微”之中庸主旨。可见傅山传统文化与书法传统功力之深厚。(吕书庆)
【释文】:
奴儿婢子学家翁,但见人来发癫疯。一自龙山庵放火,南无古佛楷笑蓉。读传灯。真山。
傅山着道袍像
傅山 行草书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四》诗轴 绫本 185cm×56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释文:赤甲白盐俱剌天,闾阎缭绕接山颠。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傅山书
傅山 《草书临王羲之明府帖》轴 绢本 191cm×49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释文:前从洛至此,未及彼参承。愿夫子勿悒悒矣。当日缘明府共饮,遂阙问,愿足下莫见责。羲之顿首。真山临。
书法
傅山的法书独步于明清之际,精通诸体书法,人谓“草楷篆隶俱造绝顶”,向来为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奉为圭臬。与傅山同时代的书法大家黄道周对他的评价甚高:“晋唐后首推公佗,次李燧臣,次王觉斯”。《桐荫论画》也赞其:“胸中自有浩荡之思,腕下乃发奇逸之趣。益浸淫于卷轴者深也”。傅山尤以大草成就为最著,笔势飞动,肆意挥洒,如磐根老藤,圆转似游龙,雄奇宕逸。对于二王一系的帖学书法,用功颇深,是清初中国书法由帖学转进为碑学的关键时期的变革者、实践家。在师法二王作品中如《临王羲之〈伏想清和帖〉》、《草书临王羲之〈诸从帖〉》、《草书临王献之〈安和帖〉》、《草书临王羲之〈明府帖〉》等,均表现出傅山对二王的熟稔和偏爱。在临摹二王法帖之外,傅山由文字学参碑碣金石,精研篆隶,曾提到篆隶在书法中的重要性:“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 他时常运篆书之意于各体,开杂体之风。真书小字则出入钟繇、二王门径,大楷喜师颜字,笔意生拙,体态宽绰。他主张正本溯源,直追先秦汉魏古风,针砭时弊,指点迷津,成为碑学兴起的关键人物。傅山在晚年书风以“二王”为依托更加挥洒淋漓,圆熟地达到变化万端、无穷无尽的化境,调和碑学的“阳刚之美”及帖学的柔美,开创了一代新的强烈的书风书体形式,是书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和转折点。理论上提出的著名的“四宁四毋”的书学主张,即“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难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集中体现了傅山先生的自然美思想,同时,也是傅山做人的准则,是精神、人格的凝炼。
傅山 《草书临柳公权圣慈帖》轴 绫本 134cm×53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释文:圣慈允许守官,稍减罪责,犹深忧惧,续冀面言不一二,诚悬承。傅山临。
傅山 《草书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诗》轴 绢本 200cm×50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释文: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罗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傅山《草书右军大醉七言诗轴》绢本,草书。纵202.7厘米 横44.2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草书右军大醉诗轴》为傅山经典之作。傅山晚年潜心王羲之的草书,对右军草书有独到见解。此轴所诗,描绘右军大醉后所书情态,形象逼真,如临之境。书法草法纯正,行笔爽利自然,气韵流美,笔力清劲中而又见力度,布局整齐中有参差,相避相揖,相互相应,深得右军书法三昧。
释文:右军大醉舞蒸豪,颠倒青篱白锦袍。满眼师宜欺老辈,遥遥何处落鸿毛。山。
金石与考据
金石学,是“研究中国历代金石之名义,形式,制度,沿革;及其所刻文字图像之体例,作风;上自经史考订,文章义例,下至艺术鉴赏之学也”。金石学萌芽于汉代,至宋时私家和官方收藏古器之风渐兴,许多文士常常雅集而切磋金石,考证时代及其文字,金石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元、明两代渐衰。清代以来,金石学发展迅猛,利用古代金石文字的原始资料来考订文献记载或失载的历史事件成为考据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清初的金石研究活动中,考据学鼻祖顾炎武年轻时曾北上,与陕晋学者、金石收藏家多有交流,并以其为中心形成了一个金石与书法交流的社会文人圈子,其中包括阎若璩、朱彝尊、曹溶、李因笃、王弘撰等一批学者、书法家和收藏家,傅山也在其中。他们对金石碑版有着浓厚的兴趣,时常一起聚会,交流学术、鉴赏碑拓。他们之间交往甚密,在学术上进行切磋,共同推动了金石学的发展,阎若璩在其《潜邱札记》中就记述了他与傅山研讨金石学的场景,“傅山先生长于金石遗文之学,每与余语,穷以继夜,不少衰止”。
傅山是清初研究金石学的重要学者之一,从《傅山全书》收录的一些札记来看,傅山经常征引的字书和韵书有《说文解字》、《汗简·古文四声韵》、《尔雅》、《方言》、《释名》、《玉篇》、《广雅》、《干禄字书》、《一切经音义》、《广韵》、《集韵》、《隶释》、《篇海》、《韵会举要小补》、《洪武正韵》等。傅山在考订《石鼓文》册页中比较了不同学者对《石鼓文》的隶定释文,以及傅山本人的考释。以《石鼓文》石刻本、《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金石略》等书目为依据,还引用了《尔雅》、《玉篇》、《广韵》等字书、韵书。
从傅山繁多的征引书目来看,可以看出傅山在考据学上造诣颇深。考据学即清代所谓的汉学,又称朴学,其内容主要是从是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从事于经书古义的考证,并由此推广到其他书籍。
傅山出身于书香世家,祖父傅霖,为明嘉靖壬戌科(1562年)进士,官至山东辽海道参议。父傅之谟,是明万历年间的贡生,博学能文,以教书为业。傅山家中古籍、书画、碑帖、鼎彝收藏甚富,善辨真伪,通读十三经及诸子百家典籍,多有著述,计有 《毛诗注疏》批注 、《仪礼注疏》批注 、《春秋左传注疏》批注、 《墨子》校注、《管子》批注、 《庄子翼》批注 、《荀子》批注 、《淮南子》评注等,傅山诗文等著作的残编断片在《霜红龛集》中多有收录。从《霜红龛集》以及现存手稿可以看出,傅山学术以系统研究、评注诸子百家之学为主。傅山注重考证,旁征博引,常以佛道印证和解释诸子,时有新义阐发。提倡“经子不分”,打破儒家正统之见,首开清代子学研究的风气。
傅山《草书乾坤惟此事五言诗》轴 122.4x51.7cm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乾坤惟此事,不论古于今。一盏酡双白,三春草寸心。中山兔笔在,大醉浑沦寻。俭食中丞旧,家声汉代荫。杯深云月恋,綵舞雀翎浸。世界兹难坏,和同涉入吟。庆寿诗为旭翁老年丈劝觞。侨黄老人、旧年家弟傅山。
傅山《草书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诗》绢本 154×51.6cm。天津博物馆藏
释文: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山书。
武学
傅山生活在革故鼎新的明末清初时期,当时社会文化思想发生巨大变革,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傅山,受到儒释道的思想熏陶,在个人人际交往、入道修行、参与反清复明的斗争中,奠定了其武学思想的形成。
一、源起反清复明,强调技击实用。
早期的傅山武学思想主要指从甲申之变到其放弃反清复明为止,这段时间傅山武学思想主要在对中原文化的坚守和爱国情怀的体现。面对异族入侵,当国破家亡后,民不聊生时,傅山报国无门,身为文人的他,只能以“文过饰武”来掩盖其“文修武备”的宏大志向。于是,傅山便游走在晋中一代,招兵买马、招贤纳士,建立秘密反清团体,进而在三晋大地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这个时期傅山武学思想中的“术”,主要在其所组织的拳社中,相信此时的傅山武术更加看重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武学技术及理论。于是,可以总结概括为:保国利民,驱除异族。
傅山 草书临王羲之《伏想清和帖》轴 绢本 119.5cm×46.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释文:伏想清和,士人皆佳。适桓公十月末书为慰。云所在荒甚可忧,殷生数问此事,势复云何?想安西以至,能数面不?傅山临
二、融合儒释道医,注重养生功效。
加入道教后,从反清复明大业的失败中,傅山原本以攻防技击为主的实用武术转向了修道养身的养生之术,即更加注重拳术与气功之类的健身运动,这种运动可以强身健骨,亦可以为甲胄兵戎。因此傅山闻鸡起舞,练功甚勤,不是为了长寿,而是为了用世。可见傅山虽然不信道家成仙之说,却十分重视养生之道,“内主外辅”。任何养生之术,都是健身之法,是为了活动经络和促进气血功能机制,其他都是次要的,说明其养生之术的目的在于强筋健骨。傅山气功养生法的观点,是建立在儒家和道家的元气理论的基础上的。他认为想要保生命之体,就必须注意养气。
傅山 杜甫《赤霄行》诗句轴 草书 193cm×47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释文:丈夫垂名动万年,记忆细故非高贤。君子胸襟,不可不如开豁。傅山书。
傅山 草书《酒阵茶枪此第陈》诗轴 绫本 172cm×47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释文:酒阵茶枪此第陈,湘管绿雨座中春。妖姬一曲江南弄,霡霂阴阴下宝云。山。
傅山《自作五言律诗轴》纸本草书 262×7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雾雨终文豹,花斑乱小貍。管城原石秃,研版欲无溪。高鹄摩云翼,飞廉刮地啼。一樽弹短剑,星斗落窗西。
款署:真山书。
钤印:傅山之印、兴酣落笔摇五岳
傅山 草书《樵斧》诗轴 绢本 207cm×46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释文:一段不仁铁,入山仁心流。荒厓足枯朽,谁忍方长谋。脱复猛虎脊,亦可毒蛇头。高松不敢试,恶木见如仇。樵斧一章 傅山
傅山 《草书破书馀古香诗》轴 绫本 183cm×48.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释文:破书馀古香,蕉人胜旃檀。供养识妙心,芳杜抽灵山。今君无学问,雲烟笼粪丸。
山。
▍素材来源:网络
▍综合整理:书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