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皂角(刺)疗诸疾
皂角,味辛微咸,性温有小毒,归肺与大肠经,功能祛痰开窍、散结消肿,主治痰涌气逆、窍闭神昏以及外科痈疽疮肿未溃等各种顽症。皂角刺性味辛温,功用搜风拔毒、消肿排脓,常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疬风、癣疮、胎衣不下。
患者1,男孩,5岁。1991年9月29日初诊。宿患哮喘,昨感寒复发,喉中痰鸣,声如拉锯,腹胀纳少,苔薄白微腻,脉滑数。两肺听诊满布哮鸣音。证属风痰奎肺,阻于气道,发为哮喘治以宣肺豁痰,降气平喘。炙麻黄3g,杏仁、苏子、葶苈子、半夏各10g,皂角1寸(去皮弦)。服药艺剂,呕吐痰涎甚多,哮喘遂平。惟有轻咳,继予杏苏二陈收功。
患者2,女, 37岁。2004年1月3日初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原因地突然出现左侧面部烧灼样疼痛,瞬间即逝,初未在意,后竟发展为一日数发,发则剧痛难忍,如火烧、似鸡啄,苦不堪言。当地医院诊为三叉神经痛,经口服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治疗年余,效果不显著。改用针灸、穴位封闭以及中药治疗几近两年,效果不甚满意。诊见患者左侧面部阵发性灼痛,每日发作2~ 3次,每次持续约1分钟左右,发则牵及口角抽搐,痛如锥刺、刀割,伴面赤心烦,口干口苦,舌质黯淡、苔少乏津,脉沉细微弦。诊为少阳郁火波及阳明,上犯清窍,痹阻脉络,不通则痛。急予加味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龙胆草、大黄、枳实各10g,白芍、生龙骨、生牡蛎、川芎、生地黄各30g,当归、甘草各15g,水煎服。服药3剂,疼痛大减。继服5剂,疼痛如前。考虑病属气滞血瘀,络阻窍闭,非用辛烈走窜开窍之品不足以取效,遂在方中加入皂角3g,研末,分2次用药汤送服。服药3剂,疼痛锐减,连服5剂,症状顿失,微感面部沉滞不舒。上方加减,继服10余剂,病情痊愈,停药观察年余良好。多年顽疾,终获痊愈。
患者3,女,31岁,未婚,2003年4月1日初诊。近半年来双侧乳房时有胀痛,多于月经前加重。近1个月来左侧乳房可触及蚕豆大肿块,红外线扫描提示左侧乳腺小叶增生。月经准时,经色暗红,时有血块,寐差。查左侧乳房右下方可及一2cm × 3cm肿块、边界清、轻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腋下淋巴结无肿大。舌质偏黯、苔白,脉弦滑。此乃肝郁气滞,痰淤互结。治当疏肝解郁,活血涤痰软坚。药用柴胡、炒当归、川芎、广郁金、制香附、皂角刺、山慈菇、炮山甲、王不留行、茯苓各12g,焦山栀、青皮、陈皮各9g。 7剂,水煎服,1周后乳房胀痛缓,寐已安。前方去焦山栀、青皮、陈皮,加生地、熟地各9g,继服3周,乳房肿块消失,诸症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本文节选自1994年第7卷第2期《甘肃中医》之《王玉玲运用皂角治疗哮喘一得》;2006年3月第41卷第3期《浙江中医杂志》之《皂角善治头面诸疾》;2013 年第 2 卷第 5 期《风湿病与关节炎》之《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皂角刺治疗顽麻症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