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净利润率超15%,能否主动提速降费
中国移动日前公布了2016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移动2016年实现营收7084亿元,同比增长6.0%;EBITDA为2567亿元,同比增长6.9%;净利润1087亿元,同比微增0.2%。剔除铁塔一次性收益因素,2016年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0.5%。
也就是说,不管是否需要考虑铁塔的一次性收益因素,对中国移动来说,15%的净利润率,都是一个令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羡慕的数据,一个令绝大多数实体企业只能望其项背的数据。如果实体企业也都能达到15%的净利润率,经济也就不可能出现下行,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也会大大提升。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能够取得这样的效益,应当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但是,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中国移动有这样的效益,就未必是好事,未必是值得庆贺的事了。因为,企业效益是与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企业效益好了,消费者的利益就可能受到影响。原因就在于,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通信企业,都是垄断行业的一分子,他们的效益,并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的,而是依靠垄断取得的。也就是说,每分利润的获得,都可能是消费者利益转移的。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是非垄断性行业,由于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技术、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效益也有好有差,甚至有的还因为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在市场立足。所以,即便有的企业利润率再高、效益再好,也未必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侵蚀,而极有可能是技术领先、竞争力强取得的,是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的。通信企业则不同,他们不需要竞争,也没有竞争,自然,也就不可能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现象,纵然利润水平有高低,也主要取决于规模和市场份额,而不是竞争。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既然中国移动的净利润率这么高,高得让实体企业只能望其项背,那么,为什么在提速降费方面步伐那么慢、效率那么低呢?为什么不能主动出台一些提速降费的措施,以赢得消费者的支持和赞扬呢?要知道,近年来,舆论和公众对通信企业提速降费的呼声一直没断,甚至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在连年呼吁。可是,几次提速降费都是在中央强行要求下才出现的。譬如取消漫游费和国内长途费,直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求,才匆匆出台,且要等到10月份才能正式实施。真的很难想象,企业到底还有没有市场观念、有没有社会责任感。
这也意味着,如果不打破垄断,不放开市场,不让其他所有制资本进入到通信行业、通信领域,要想让企业主动提速降费,可能性是不大的。别说15%的净利润率,就是再高,这块蛋糕别人也动不得,消费者也不能品尝。那么,面对正在积极推进的国企改革,通信行业是否也能纳入到改革范畴,来一场可以给公众更多期待的改革呢?至少,应当在纯竞争性业务板块范畴,应当引入改革、引入竞争引入其他所有制资本,而不是国有垄断。如果能够形成有序的竞争机制,在强化监管的条件下,企业与消费者才能真正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才能倒逼企业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提升管理能力,不断地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才能与消费者贴得更近、与市场抱得更紧,而不是永远高高在上,一幅唯我独尊的神态。